楊加智 朱朝陽

摘要:移民居民點規劃設計是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過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偨Y了移民居民點設計的特點,梳理了移民工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水電工程;移民居民點;規劃設計;“背靠背”布置形式
中圖分類號:D632.4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10.032
1 移民居民點設計的特點
1.1 兼顧規范要求和社會發展需求
目前,水電移民居民點的規劃設計的標準的制定主要依據《水電工程農村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范》( DL/T 53782007)和《鎮規劃標準》(GB 501882007)執行。雖然水電移民建設征地范圍內的基礎設施現狀一般尚未超過規范的標準,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各地新農村建設的實施,以及水電移民為非自愿移民的特點,地方政府和移民對新建農村移民居民點的一些標準要求會突破目前執行的規范中的要求。因此,在移民居民點規劃設計時,應在技術規范和社會發展之間尋求平衡。
1.2 兼顧利益各方的訴求
水電項目法人要考慮自身項目利益,兼顧同流域同地區同標準,移民作為搬遷對象,實現眼前利益的同時要追求長遠利益;地方政府作為移民安置的實施主體,在滿足移民訴求的同時也希望居民點的建設標準能夠符合地方發展規劃。
1.3 兼顧不同階段業主的要求
根據移民條例,水電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移民安置規劃由項目法人組織編制和報批,在實施階段由移民區和移民安置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移民安置規劃的組織實施。一般來說,在實施階段,地方政府會將居民點施工圖設計繼續委托給可研設計單位,因此,設計者在這兩個設計階段可能會面臨不同的設計要求。
2 關于設計標準
工程設計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要有明確的設計標準和要求。根據《移民條例》的要求,在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先編制移民安置規劃大綱,確定移民居民點等工程設計的任務和標準,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移民管理機構審批,審批后的規劃大綱作為工程設計的基本依據。在實際規劃設計過程中,在設計標準的確定上往往會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協商,甚至有時候會將一些問題留到實施階段進行處理。比如,根據鎮規劃標準,居民點內的巷路寬度為3.5 m,兩側不設置人行道,但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民擁有私家汽車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根據地方已經實施移民居民點的經驗,移民搬遷至居民點之后因出行不便,對道路寬度尤其是對巷路寬度的意見比較大。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對電纜是否埋地的爭論,按照《水電工程農村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范》( DL/T 53782007),農村移民居民點電力線路采用架空敷設;《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也要求電力線路架空敷設,僅要求在鎮區繁華地段和旅游景區采用埋地電纜敷設。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各地新農村建設的標準也正在逐漸提高,現在很多地方新農村建設中均采用電纜埋地敷設的方式。
對于以上這兩種常見的問題,作為移民居民點的設計者,應該認識到移民或地方政府提出巷路加寬、電纜入地的要求并不過分,移民安置本著“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則,理應考慮移民的正常訴求。但是為了與同一流域或同一地區已實施的移民居民點的標準相一致,一般不會輕易突破規范的要求。
居民點設計標準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在技術標準或規程規范上進行修訂更新,使規范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設計層面上,可以在不突破規劃標準的前提下,考慮今后實施階段地方政府調整的可能性,在平面布局上預留調整的空間,比如在規劃巷路時可以考慮設置4.5 m的道路紅線寬度,路面寬度仍然為3.5 m,在實施階段如果需要對道路拓寬,可以避免對整個規劃布局的調整,同時也為電纜入地提供空間上的便利。
3 關于臺地進深的合理性
水電移民居民點一般以按戶分配宅基地為主要安置形式,遵循節約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則,水電居民點選址一般以坡地為主,因此受地形、宅基地安置形式、建設用地面積的制約,居民點的規劃布置形式一般以平面行列式豎向臺階式為主。為了減小居民點道路面積占比,在居民點規劃設計時會采取“背靠背”的布置形式,即兩排宅基地共用一條道路。在平坡地和緩坡地上,這種“背靠背”的布置形式可以在對土方工程量影響較小的情況下達到減小道路面積的目的。根據經驗,當地形坡度為100以上時,一般臺階的進深在20 m左右時比較經濟,即一條道路加一排宅基地的尺寸,隨著坡度的增加臺階進深應當再適當減小。考慮宅基地與擋墻、道路的相互距離關系,假設“背靠背”布置形式的臺階進深為32m,一條道路加一排宅基地的臺階進深為17 m,地形自然坡度為200?!氨晨勘场辈贾眯问饺鐖D1所示,兩個平臺之間的高差以及后邊坡均比較高,圖2將第二平臺的一排宅基地進行了降臺處理,降低了兩個平臺之間的高差,考慮從二層甚至三層入戶,但是這種處理不僅會對移民建房和進出習慣上帶來不便,也會為地方政府在宅基地分配上帶來很大困難。一排道路加一排宅基地的布置形式如圖3所示,避免了高擋墻和高邊坡,建設用地面積會略有增加,道路面積則增加較多。從合理性和宜居性的角度,在自然坡度較大時采取一條道路一排宅基地的布置形式更為合理。在居民點規劃設計中宜因地制宜,對于復雜地形情況,應考慮多種形式組合布置的方式進行處理。
4 關于設計變更
一般來說,移民居民點發生設計變更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搬遷移民意愿的變化,導致居民點規模發生變化;②地方政府對居民點建設標準或建設程序要求與可研階段成果不一致,導致施工圖階段要對規劃布局進行比較大的調整;③居民點建設過程中因場地等邊界條件發生變化導致的工程變更。
但是現階段移民安置過程中,居民點設計變更過于頻繁,而且存在很多資料不完善情況下要求事后設計變更的情況,導致設計變更工作十分被動。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幾條建議:①加強與地方的溝通,在施工圖階段就處理好因移民意愿或規劃標準變化引起的方案調整。在居民點實施過程中對方案進行較大的變更,不僅會產生較大的工程量變更,還會拖延居民點的建設工期,甚至影響移民按時搬遷。②加強對工程建設的管理,地方政府應當選擇有資質、業績良好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杜絕施工單位盲目變更、監理單位隨意簽單的情況。③加強變更流程的管理,出臺相關政策對于“先斬后奏”或者資料缺失的設計變更,不予認可。移民設計變更一般采取由縣級移民實施部門提出變更申請并逐級上報的程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對于變更程序的監管并不到位,導致一些變更程序不及時或缺失,缺乏可追溯性,增加了大量的后期協調工作,影響移民工程的驗收。
5 結語
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系復雜、影響深遠的工作,要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必須要相關各方共同努力。移民居民點的規劃設計面臨著多方面相沖突的情況,本文只是對幾個典型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移民居民點的規劃設計應當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為移民安置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龔和平.水電工程移民問題與對策探討[J].水力發電,2014, 40(3):1-4.
[2]彭幼平,龔和平.對水電工程征地移民設計管理中幾個新概念的探討[J].水力發電,2011,37 (4): 9-12.
[3]何亞麗.水電工程移民安置點規劃設計的探討[J].水力發電,2012,38( 1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