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峰



摘要以丙16-204、浙粳96、甬優362、寧84共4個晚粳稻品種為材料,通過播種期試驗,研究了不同晚粳稻品種的連作適宜播期及極限播期。結果表明,在秧齡15d條件下,6月30日至7月10日播種均可安全齊穗,隨著播期的推遲,產量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與6月30日播種相比,7月5日播種平均減產6.6%,7月10日播種減產13.0%;甬優362在各個播期的產量明顯優于其他品種,該品種的極限播期為7月10日;寧84、甬優362的適宜連作播種期為6月30日至7月5日,此期間兩者產量較為穩定。
關鍵詞 晚粳稻;品種;連作播期;浙江寧波;鄞州區
中圖分類號 S51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038-02
鄞州區作為寧波市的重要產糧轄區,歷來有種植連作晚稻的習慣,連作晚稻占晚稻總面積的1/3。原連作主栽品種是寧81,該品種耐遲播性較好1-4,遲栽遲播條件下,株型穗型變化小.豐產穩產性好,但由于種植年限過長,品種稻瘟病抗性有所退化4,前2年稻瘟病大發生,寧81已成為退出品種。為此,本次試驗選擇生產實踐中可作連作栽培的寧84為對照品種I5),甬優362浙粳96、丙16-204等科研院所推薦品種為參試品種,開展連作播期試驗,確定不同品種的連作適宜播期和極限播期,為下一步的農業技術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7年在鄞州區姜山鎮蔡郎橋村進行,試驗田前作為早稻,土壤為黃斑青紫泥田土,地力均衡。土壤含有機質39.9g/kg、堿解氮181.0mg/kg、有效磷4.75mg/kg、速效鉀181mg/kg,pH值6.0。
1.2供試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有丙16-204浙粳96、甬優362、寧84等4個。
1.3試驗設計
供試的4個水稻品種每個品種均設3個播種期,每期間隔5d,分別為6月30日、7月5日、7月10日播種。其中,以寧84作對照(CK)。不設重復,隨機排列間,每個小區面積為33.33m2。秧齡統一為15d,培育管理均按照當地栽培習慣,高于當地大田生產水平進行。
1.4測定項目與方法
水稻移栽后開始調查植株生長情況,每大區隨機調查10株考察有效穗數,收割前取平均有效穗數的一叢對穗總粒數、穗實粒數、千粒重進行考種。人工收割分別稱重,測定稻谷含水量后再折算實際產量。
2結果與分析
2.1抽穗時間
縱觀3個不同播栽期處理水稻各品種的表現,始、齊穗最早的是對照寧84(CK);其次是甬優362,較對照寧84(CK)晚1d左右;然后是浙粳96和丙16-204,均較對照寧84(CK)晚1~2d(表1)。
7月10日播種的處理中,丙16-204、浙粳96齊穗期在9月24日,有一定的減產風險。
2.2群體動態
各小區基本苗均為90.0萬~91.5萬株/hm2,最高苗范圍在415.8萬~647.4萬株/hm2之間。不同處理最高苗與分蘗率成正相關關系,最高苗數高的分蘗率也高。
由圖1可知,丙16-204分蘗率最高,尤其是6月30日播種和7月5日播種的2個處理,分蘗率遠高于其余品種。但該品種隨播期的推遲分蘗率下降趨勢也更明顯,尤其是7月10日播種的分蘗率驟降。
由表2可知,各播期處理中,有效穗數最高的均是對照寧84(CK),其次是浙粳96和丙16-204,最低的是甬優362。成穗率趨勢與有效穗數趨勢相同,以寧84(CK)最高,甬優362和丙16-204較低。
2.3經濟性狀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中,以甬優362株高最高,其次是丙16-204和浙粳96,最矮的是寧84(CK)。穗長則以甬優362最長,其次是浙粳96和丙16-204,穗長最短的是寧84(CK)。
參試水稻各品種中穗型最大的是甬優362,穗實粒數平均較對照寧84(CK)增加50%~60%;其次是浙粳96和丙16-204,穗實粒數平均較對照寧84(CK)增加10%~20%;對照寧84(CK)的穗型最小。不同品種隨著播期的推遲,穗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小趨勢,由圖2可知,6月30日至7月5日播種,對照寧84(CK)穗實粒數下降最少、穗型變化小,其次是甬優362,浙粳96和丙16-204變化最大、穗型下降明顯;從7月5日至7月10日播種,各品種穗型下降均很明顯。
不同播期中各品種的結實率不存在明顯的線性相關,各品種間的結實率差距較小。6月30日播種的處理中浙粳96結實率最高,對照寧84(CK)最低;7月5日播種的處理中丙16-204結實率最高,對照寧84(CK)最低;7月10日播種的處理中,浙粳96結實率最高,甬優362最低。
各處理中,千粒重最高的是對照寧84(CK),其次是甬優362,最低的是丙16-204。
由圖3可知,各處理間實測產量最高的均是甬優362,不同品種隨著播期推遲,產量下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甬優362和寧84(CK)在6月30日播種的處理與7月5日播種的處理間產量下降幅度較小,其余均有較大幅度的減產,尤以丙16-204在6月30日至7月5日播種處理和浙粳96在7月5-10日播種處理間下降幅度最大。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15d秧齡條件下,6月30日至7月10日播種均可安全齊穗,隨著播期的推遲產量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與6月30日播種相比,7月5日播種平均減產6.6%,7月10日播種減產13.0%,其中7月5日播種的丙16-204減產幅度較大,7月10日播種的浙粳96也出現大幅減產。因此,丙16-204、浙粳96不宜在鄞州區作連作栽培。
甬優362在各個播期的產量均明顯優于其他品種,該品種的極限播期為7月10日。寧84和甬優362的適宜連作播種期為6月30日至7月5日,此期間播種兩者產量較為穩定。
4參考文獻
[1]陳國,葉朝輝,金林燦,等晚粳稻新品種寧81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08,14(6):27-28.
[2]陳國,金林燦,丁偉紅,等.中熟晚粳稻新品種寧88選育與應用[J].農業科技通訊,2009(1):105-106.
[3]陸惠斌.寧波市水稻雙季機插高產關鍵技術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0):1542-1545.
[4]蔣琪,陳少杰.連作晚稻寧84播期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2):217-219.
[5]陳少杰,蔣琪.不同秧齡對機插連作晚稻寧84和甬優538秧苗素質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7,23(2):75-77.
[6]王碩,釧興寬,康洪燦,等.10個常規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7):47-49.
[7]楊開,楊一琴,楊建忠,等江蘇省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1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