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摘要以臨泉縣當地品種虎頭姜為試驗材料,開展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對生姜產量和品質提高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處理的生姜長勢較好,單株平均健數、單株平均產量與實際產量均明顯高于清水對照區,說明其對提高生姜產量和品質有明顯作用。建議在生姜生育期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1000倍液2~3次。
關鍵詞 生姜;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增產效果
中圖分類號 S63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061-02
生姜是姜科姜屬多年生宿根植物,以地下根狀莖供食用,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生姜可作調味料也可醫用,有去腥、去膻、健胃、消炎、解毒、防治感冒、降血壓、降血脂、防治血,栓等功效,并能抑制癌細胞生長。臨泉縣有悠久的生姜種植歷史,在鼎盛時期面積超過0.67萬hm2,目前在該縣常年種植面積0.33萬~0.53萬hm2,以當地品種虎頭姜(也稱為獅子頭姜)為主,平均產量為37.5~67.5thm2,經濟效益可觀。過去臨泉縣生姜以露地零星栽培為主,近幾年隨著種植技術的提高,逐步形成以大戶種植為主,種植面積基本都在1.33hm2以上;種植方式也呈現多樣化,既有露地栽培,也有地膜栽培、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遮陽網栽培等方式,并出現一批集生產、銷售農資經營為一體的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大戶以。但單產不高、品質不穩、病蟲嚴重、受地塊及氣候影響較大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臨泉縣生姜的發展。
傳統的化學、農藥、肥料只針對特定的病蟲害及營養需求,忽視了植物本身對病菌及逆境的抵抗能力,而植物免疫蛋白可以充分激發植物自帶的免疫系統,提高植物系統、廣譜的抗病抗逆能力,還能夠激發植物體內的一系列代謝調控系統,促進植物根、莖葉生長和葉綠素含量的提高,修復植物受傷組織,具有提質增產的作用146。為此,筆者擬將植物免疫增產蛋白應用到生姜生產中,以解決產量不高、品質不穩等問題。為明確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對生姜產量和品質提高的效果及對生姜的安全性,特開展田間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以期為該產品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安徽省臨泉縣單橋鎮周莊村一生姜田中進行,試驗田土質為沙姜黑土,土壤pH值為6.8,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95%,土壤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為玉米。整地播種時,施復合肥(15-15-15)900kg/hm2;生長期間于6月8日、7月12日、8月15日、9月20日分別追施復合肥(15-9-26)150.0、187.5600.0600.0kg/hm2。各處理栽培條件均一致。
1.2試驗材料
試驗作物為生姜,試驗品種為當地虎頭姜。試驗藥劑為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
1.3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6月2日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1000倍液1次(A)、7月2日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1000倍液1次(B).8月4日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1000倍液1次(C)、6月2日和7月2日各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1000倍液1次(D)和6月2日、7月2日和8月4日各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1000倍液1次(E)、清水對照(CK)。各處理不設重復,隨機排列,每處理333.33m2。
1.4試驗實施
2017年3月2日催芽,4月10日播種,播種行距67cm、株距16cm,平均99300株/hm2。于5月25日生姜苗期搭建遮陽網,8月26日撤去。
試驗用泰州蘇農藥械廠YM-16型手動噴霧器進行常規噴霧,工作壓力0.2~0.4MPa,工作行程60~80mm。
1.5氣象資料
第1次施藥當天多云,氣溫21.0~35.0C,東南風2~3級。第2次施藥當天多云,氣溫23.0~31.0C,南風1~2級。第3次施藥當天多云,氣溫26.0~34.0C,西北風1~2級。試驗前10d,最高氣溫26.0~32.0C,最低氣溫14.0~19.0C,雨日1d,降雨量14.0mm。整個試驗期間(6月2日至10月28日),最高氣溫23.0~39.0C,最低氣溫14.0~26.0C;雨日54d,降雨970mm。
1.6調查內容與方法
藥后3、7、15d,調查各藥劑處理區對作物的直接影響。第3次藥后85d(10月28日)調查1次應用效果,每處理查3點,每點查10株,分別調查記載植株高度、平均單株健數、平均單株重量以及處理區總重量,并計算增產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增產率(%)=處理區產量一對照區產量x100
對照區產量
2結果與分析
2.1安全性
各處理區生姜均與對照區生長一致,說明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未對生姜產生藥害。
2.2增產效果
由表1可知,各處理區植株高度與空白對照差異不明顯,但處理A生姜平均株高較CK降低4.98%;而處理B、C生姜平均株高較CK有所增加。各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處理區平均單株健數均較CK增加,以處理D和處理A平均單株健數增加較明顯,說明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可以促進生姜植株發育,增加健數。
處理A、B、C、D、E生姜平均單株產量較CK增加均超過13%,平均產量明顯超過CK,且噴施2次的處理區提高幅度超過噴施1次的處理區;噴施3次的處理區增產幅度超過噴施1次和2次的處理區。其中處理E實際產量較CK增加13500.60kg/hm2,增幅21.15%,說明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對生姜產量有明顯的增加效果。
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噴施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的處理區生姜長勢較好,各處理區單株平均健數、單株平均產量與實際產量均明顯高于清水對照區,說明其對提高生姜產量和品質有明顯作用,應在生姜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吡能)噴施濃度以1000倍液為宜,建議在生姜生育期噴施2~3次。
4參考文獻
[1]李田葉,劉衛華,梁娜,等.評估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姜辣素和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工業,2016,37(12):180-183.
[2]張懷志,孫兆凱,李全新,等生姜的優質安全高效種植關鍵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7(24):75-78.
[3]付光璽.皖北地區實現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的方略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4]韋士成噴施免疫增產蛋白(吡能)對芝麻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8(21):7.
[5]農吉植物免疫蛋白在蓮藕上的應用效果試驗[J]上海蔬菜,2014(3):54-55.
[6]車紅偉.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在水稻上的示范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