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程
摘要本文介紹了喀左雪蜜桃的選育過程,并闡述了其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園地選擇、整地、壯苗培育、栽植與覆蓋(膜)等方面內容,以期借助品種和技術創新,助力并加速喀左雪蜜桃的推廣應用進程,為經濟林發展和果農精準脫貧提供幫助。
關鍵詞 喀左雪蜜桃;新品種;選育過程;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6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078-04
喀左雪蜜桃(Amygdalus persica?L.Kazuoxuemi)系喀左縣林業種苗管理站等單位歷時11年從無性系朝陽蜜桃(2001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桃園母樹中經過結實抗寒抗旱、抗病蟲害等綜合評價選育而成的一個裸地晚熟桃良種,母樹位于喀左縣公營子鎮塔子溝南山錢富財桃園內。2017年12月20日,該良種桃通過遼寧省林木良種審(認)定委員會的認定(良種證編號為:遼R-SV-AP-014-2017)。
1選育過程
1.1選育地點及母樹特征
喀左縣公營子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7km,北鄰中三家鎮,南接水泉鎮和甘招鎮,西與建平縣萬壽山接壤,東與朝陽縣烏蘭和碩鄉、波羅赤鄉交界。該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350m左右,平地、坡地、山地各占1/3。境內有四楞山、樓子山、九頭山,忙牛河自西向東流人水泉鎮。主要氣候特點:春季少雨多旱風,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氣溫為8.5C,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為490mm左右,年均日照時數為2807.8h,平均無霜期144d。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合宜的生態氣候條件為當地發展雪蜜桃創造了條件,公營子鎮亦因此被譽為“雪蜜桃之鄉”。現在,雪蜜桃已成為“一鎮一業”的支柱產業,以及當地林農精準脫貧的首選經濟林良種。
2007年,喀左縣林木種苗管理站的秦輝等人在喀左縣公營子鎮塔子溝南山錢富財桃園內發現1株優良晚熟單株,果實成熟期可延遲至10月6-15日,較朝陽蜜桃延熟近50d,較秋艷桃延熟68d,果實色澤艷麗,且果個明顯較朝陽蜜桃大,口感亦優于朝陽蜜桃,遂將其確定為優樹,因其成熟期特晚,,故命名為喀左雪蜜桃。人選時樹齡為7年,樹高2.6m,干徑14.5cm,主枝角度55°,冠幅4.2mx3.8m。2008-2010年連續3年單株平均產量40kg,最小單果重240g,最大單果重416g,平均單果重328g;離核,果核較小,重量占比僅為1.2%左右;含糖量在16.5%~17.5%之間(遼寧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檢測,同園的朝陽蜜桃為13.2%~16.4%)。2015年冬極端溫度達-27.8C,喀左雪蜜桃未發生凍害;而同園的朝陽蜜桃有1級凍害發生,秋艷桃有2級凍害發生。
1.2品種比較試驗
2008年在錢富財桃園、叢家溝村郭萬久桃園和九頭山桃園高接2000株喀左雪蜜桃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對照品種為朝陽蜜桃和秋艷桃。高接后,翌年即開始坐果,果實品質成熟期、豐產性及抗逆性與母樹一致,2009年被確定為優良無性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品種區域試驗林,進行產量觀測,綜合表現為晚花、果實成熟期晚、豐產、質優、離核抗逆性強。
1.3區域試驗
在前期品種對比試驗的基礎上,自2009年開始,采用帶木質部芽接的繁育方法,在喀左縣公營子鎮塔子溝南山錢富財桃園、叢家溝村郭萬久桃園、叢家溝村九頭山桃園、朝陽縣南雙廟鎮單家店村大興溝組、朝陽市龍城區聯合鎮林家溝村桃園進行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當地傳統主栽品種朝陽蜜桃和秋艷桃,試驗面積為11.67hm2(表1)。區域試驗結果表明,在不同區試點栽植后的翌年,喀左雪蜜桃與對照朝陽蜜桃、秋艷桃皆可坐果,均具有早實性特點;但喀左雪蜜桃與對照品種朝陽蜜桃和秋艷桃間產量差異顯著,喀左雪蜜桃連續3年(2014-2016年)平均產量在11930~28460kg/hm2之間,朝陽蜜桃介于10765~20025kg/hm2之間,秋艷桃介于10650~23960kg/hm2。在所有區域試驗點中,喀左雪蜜桃連續3年平均單株產量較朝陽蜜桃和秋艷桃增產10.82%~29.73%。
1.4物候期
自2009年起,連續3年對3個品種的物候期進行了定點觀測。從觀測結果可知,在各區域試驗點內,喀左雪蜜桃的萌動期、展葉期和花期均晚于朝陽蜜桃和秋艷桃;果實成熟期可延遲至10月7日(個別年份最晚可至10月15日),較朝陽蜜桃延熟近50d,較秋艷桃延熟68d.其晚熟特性的重要意義在于填補了中秋、國慶兩節期間本地區無鮮桃上市的空白,售價較高,可以大幅增加林農的收人。同樣地,喀左雪蜜桃的落葉期亦晚于朝陽蜜桃和秋艷桃,這是支撐其果實延熟的重要生理基礎。
1.5抗逆性
喀左雪蜜桃抗性強,抗旱、耐寒能力強(能耐-27.8C的低溫);抗病蟲害能力也很強,未發現嚴重的流膠病、干腐病、細菌性穿孔病桃小食心蟲、蚜蟲、紅蜘蛛等桃樹常見病蟲害發生。
2高產栽培技術
2.1園地選擇
喀左雪蜜桃喜肥沃土壤,適宜在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坡度在5°~20°的陽坡或半陽坡地栽植(坡地較平地更適合)。一般要求土層厚度≥50cm,理化性狀好,土壤沒有污染,有機質含量在20gkg以上,有效磷含量在20g/kg以上,速效鉀含量為100mg/kg左右,土壤含鹽量低于3g/kg,pH值6.5~8.0。遇有,土層較薄的立地時,亦可采用機械挖大穴客土栽植.最好配套安裝滴灌等水利設施,以便在極度干旱時澆上關鍵水。
2.2整地
2.2.1整地技術。為能滿足桃樹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要保證園地:土壤疏松、肥沃,有效土層厚度不低于50cm。要求在造林地沿等高線進行條狀梯田整地,整地過程分為4步。一是用鉤機開挖栽植溝。規格為溝寬1m、深0.6m,熟土放在坡上,生土放在坡下。梯田行距應根據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坡度在101以上,行距4m;坡度5°~10°,行距7~8m,以充分滿足果實著色對光照的需求,進而增加單位面積株數和鮮果產量。二是栽植溝底鋪秸稈。栽植溝挖好后,要在溝底鋪20~30cm厚的玉米秸或其他農作物秸稈,隨后回填地表熟土。要注意,回土時要高出溝面20cm,即鋪成高臺狀,栽植時要將桃苗栽到高臺上,以防止苗木因積水而死亡。研究表明,桃苗遭遇積水24h以上,即會因無氧呼吸導致爛根死亡。三是挖栽植穴。在高臺上挖栽植穴,栽植穴規格為40emx40cmx40cm,株距1.5m。四是拌施農家肥。栽植穴內要施入腐熟的農家肥,用量約為5kg/株,攪拌均勻;然后用挖栽植溝時的熟土填滿,并灌大水澆透。
地膜覆蓋方法簡便成熟、有效,應用廣泛,主要用于覆蓋地表和截干后的苗尖(套袋)。即選用適宜厚度的黑色地膜(覆蓋苗尖可用回收的白色廢舊薄膜,圍繞苗尖簡單纏繞即可),覆蓋在以樹苗為中心整理成鍋底狀的穴面上,膜的大小和栽植穴相同或略大,,通常是長寬各為50cm的方塊,再在樹苗中心點及四周膜緣和接縫處壓上2~3cm厚的覆土。①覆膜可以提高地溫。試驗表明,覆膜地在4月上旬溫度就可以穩定在15~20C之間,對比提高12.0%~20.8%;15~25cm深土層增溫1.5~2.5C,對比提高9.0%~27.2%,有效避免了早春低溫、春旱等的負面影響,為苗木生根成活創造了有利條件。②覆膜可以保持土壤墑情。覆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上層土壤含水率,這對干旱半千旱地區造林意義重大.通過測定,覆膜區土壤平均含水率為83.0%,未覆膜的對照區平均為64.5%.③覆膜可以抑制雜草滋生。覆膜后由于膜內高溫、不透氣,對萌芽的雜草有強烈的抑制、殺傷作用。據測定,膜內存活雜草28株/m2,而露地對照區為108株/m,大幅減少了鋤草用工量.④覆膜可以提高植苗質量.覆膜苗木葉面積大,光合作用強,生長期長,生長量大,根系發達,木質化程度高。與未覆膜相比,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30個百分點。苗木高生長平均提高30.1%,地徑生長平均提高19.2%.⑤覆膜育苗經濟效益顯著。覆膜育苗雖然增加了地膜費用和鋪膜用工,但省去部分鋤草、灌水用工及水費,植苗質量提高,經濟效益顯著。據測算,覆膜可增收1800~2250元/hm2。另外,應注意地膜上面不能覆土過厚。若覆土過厚,在降雨少的情況下,地膜覆蓋下的土壤不能充分獲得水分。
此外,桃園秸稈覆蓋是果園土壤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與種植綠肥有異曲同工之處,其系指用整株秸稈如麥秸、玉米秸、稻草、豆秸以及其他農副產品(如鋸末、麥糠稻殼等)覆蓋果園空地的方法。其突出特點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水分蒸發與徑流,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果園小氣候,促進桃樹生長和提前掛果,提高水果產量和優質果比例,改善水果品質,增加甜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一種最為簡便易行、經濟有效的“傻瓜”技術。果園秸稈覆蓋材料來源廣泛,易購易得,覆蓋時間一年四季皆可。一般說來,春季覆蓋可防干旱,夏季覆蓋能加速腐爛進程,秋季覆蓋可延長果樹生長期,冬季覆蓋可防凍害。覆蓋厚度通常要求在10~15cm之間,以后再次覆蓋時3~5cm即可。要求蓋前澆水,蓋后壓土,蓋嚴蓋全,薄厚均勻,注意防火,適時增肥,綜合治蟲,周年覆蓋,實施免耕將玉米秸采收后直接整株還田,保墑、增肥和防止大風揚沙的效果好;用鋸末覆蓋桃樹樹盤,增肥保濕效果也令人滿意。該技術既解決了農民露天焚燒秸稈和桃園草害問題,又開辟了一條建設高產穩產果園的新途徑,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深受果農們的歡迎,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根據測定結果,覆蓋后土壤增肥效果顯著,有機質增加0.36%,pH值更趨中性,速效氮增加21mg/kg,速效磷增加2.6mg/kg,速效鉀增加28mg/kg,土壤含水量變化平穩,土壤溫度變幅小;覆蓋可促進果樹根系生長,淺、深層根系增加,初植成活率提高30%,春季發芽提前3d左右,飽滿芽增加10%以上,果實產量提高30%,單果重增加25%,優質果增加20%,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雜草發生率降低90%以上;覆蓋可有效減輕水果裂果率,一般可達10%~25%。由此可見,該技術是一項省工、省時、節本增效、易學好用的實用技術,是實施輕簡栽培、全生態經營和發展有機果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在全國乃至世界各水果產區皆有推廣價值,尤其適合廣大干旱半干旱地區5。
3參考文獻
[1]董曉民,李桂祥,王金華,等.龍城蜜桃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落葉果樹,2016,48(6):39-41.
[2]王志明寒露蜜桃在河北臨漳的表現及栽培技術[J].果農之友,2014(11):9.
[3]高俊平.青州蜜桃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3(18):41.
[4]蔡彥宏.甘肅秦安蜜桃幼樹栽培管理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4(12):6-8.
[5]張連翔,孔繁軾,王金貴,等.干旱半干旱地區抗旱保水造林關鍵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