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芝萍 湯云霞 趙健 顧成 潘丹丹
摘要為防控玉米螟,進行了玉米上釋放赤眼蜂、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一代玉米螟等綠色防控試驗。結果表明,釋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防效在70%以上,在中等以下發生年份可以控制玉米螟危害,在中等以上發生年份要結合藥劑進行防治;應用生物農藥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的防效在70%以上;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的防效在90%以上。釋放赤眼蜂和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防治玉米螟,不僅效果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玉米質量安全。
關鍵詞 玉米螟;綠色防控;防效;沿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35.132;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094-01
玉米螟俗稱玉米鉆心蟲,是如東地區玉米生產上的主要害蟲,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大。過去一直采用菊酯類等化學農藥防治,由于產生抗性,防效下降。近年來,鮮食玉米面積擴大,對玉米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在江蘇省植保植檢站的安排下,進行了玉米上釋放赤眼蜂、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一代玉米螟等綠色防控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如東縣大豫鎮勇兵家庭農場,采用機械直播的方式,寬窄行種植密度為5.25萬株/hm2。試驗田地塊平整,土壤為砂壤土,管理水平較好。
1.2供試材料
供試藥劑為赤眼蜂種(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提供)、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8000IU/mg蘇云金桿菌懸浮劑(揚州綠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8%阿維菌素乳油(華北制藥集團愛諾有限公司生產)、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浙江威爾達有限公司生產).2.5%溴氰菊酯乳油(德國拜耳公司生產)。供試玉米品種為冀玉。
1.3試驗方法
1.3.1釋放赤眼蜂試驗。試驗設放蜂區和空白對照區2個處理,不設重復。放蜂區3.33hm2,釋放赤眼蜂2次,每次釋放150點/hm2,每次放蜂15萬頭/hm2,各點在田間均勻分布。第1次放蜂時間在5月30日(一代玉米螟卵5月26日始見,6月1日為產卵高峰,全代累計卵量24塊/百株),日最高氣溫30C,最低氣溫19C,上午放蜂,下午短時間小雨;第2次放蜂時間在6月5日,日最高氣溫29C,最低氣溫20C,陰天。放蜂時,將蜂卡掛在每個放蜂點玉米植株中部葉片的背面,空白對照區0.066hm2,不防治。放蜂區與對照區之間間隔500m,栽培方式、玉米品種、播栽期、農事操作均一致。試驗前10d和試驗期間未使用藥劑防治其他病蟲害。
1.3.2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篩選試驗。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450mL/hm?(A)8000IU/mg蘇云金桿菌懸浮劑2.25kg/hm2(B)、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mLhm?(C)、1.8%阿維菌素乳油450mL/hm?(D)、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300mL/hm2(E)、2.5%溴氰菊酯乳油450mL/hm2(F)、以不噴藥作空白對照(CK)。不設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75m2。于玉米喇叭口期6月10日(玉米螟處于低齡幼蟲階段)施藥,兌水量為750kg/hm,采用手動噴霧器噴霧,將藥液均勻噴霧到玉米喇叭上,施藥當天為晴天。
1.4調查內容與方法
1.4.1釋放赤眼蜂試驗。第2次放蜂20d后(6月25日),放蜂區選2塊田、對照區選1塊田,隨機取樣4點,每點取50株,調查記載玉米被害株,剝查受害株的活蟲,并計算防治效果140。
1.4.2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篩選試驗。玉米螟危害高峰時,每處理取4點,每點連續選50株,調查被害株,剝查受害株的活蟲,并計算防治效果。施藥后5、10d,目測藥劑對玉米是否有藥害。
2結果與分析
2.1赤眼蜂對一代玉米螟的防效
由表1可知,赤眼蜂對一代玉米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放蜂區1,被害株減少76.0%、百株幼蟲減少84.0%;放蜂區2,被害株減少66.0%、百株幼蟲減少76.0%。放蜂區被害株平均減少70.8%、百株幼蟲平均減少80.0%。說明在中等以下發生年份釋放赤眼蜂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在中等以上發生年份要結合藥劑進行防治。
2.2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對玉米螟的防效
由表2可以看出,化學農藥中處理C(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mL/hm2)防治效果最好,株防效為92.0%,殺蟲防效為96.0%;生物農藥中處理A(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450mL/hm2)防治效果最好,株防效為82.4%,殺蟲防效為72.0%。處理AC均顯著高于處理F(2.5%溴氰菊酯乳油450mL/hm2)的防效(株防效為55.6%,殺蟲防效為48.0%)。
藥后5、10d觀察,供試藥劑未對玉米產生不良影響,安全無藥害。
由此說明,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乙基多殺菌懸浮劑不僅效果好,而且毒性低,對玉米生長安全,今后可以在玉米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釋放赤眼蜂對一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效在70%以上,在中等以下發生年份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在中等以,上發生年份要結合藥劑進行防治;應用生物農藥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的防效在70%以上;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的防效在90%以上。藥后5、10d觀察,供藥試劑未對玉米產生不良影響。綜上說明,釋放赤眼蜂和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防治玉米螟,不僅效果好、對玉米安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玉米質量安全,
玉米綠色防控試驗中使用性誘劑防治玉米螟等有關方面的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4參考文獻
[1]胡學難,梁廣文,龐雄飛.玉米螟赤眼蜂在甜玉米地寄生率和擴散規律的研究[J].昆蟲知識,2003,40(3):224-228.
[2]李元喜,戴華國,符文俊.亞洲玉米螟卵齡對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與發育的影響[]中國生物防治,2006,22(3):180-186.
[3]劉芳慧,新華,解玉梅,等.不同施藥期防治玉米螟田間藥效研究及經濟效益評價[J].新疆農業科學,2016,53(12):2258-2264.
[4]白雪峰,張瑞軍,李悅華,等.通過助劑對防治玉米螟減藥增效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8(8):100-101.
[5]朱秀苗,田琳,米士偉,等.5種殺蟲劑防治新泰市玉米螟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13):114
[6]李健民,楊恒山,張常弘,等.3種綠色防控技術對亞洲玉米螟田間防效的測定[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3(2):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