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庭輝
摘要為充分利用山銀花,避免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本文通過單因素及正交試驗,采用浸提法考察了微波預處理時間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及料液比對山銀花莖中綠原酸提取效果的影響。經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確定最佳提取條件為微波預處理時間60s、提取時間60min、提取溫度78C,料液比1:30。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對比了山銀花莖與花中綠原酸的含量差異,表明莖中綠原酸含量為花中的26.47%,為合理利用山銀花奠定了技術及理論基礎。
關鍵詞 山銀花莖;微波輔助;綠原酸;提取工藝
中圖分類號 TS20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227-02
山銀花為忍冬科植物,主產于南方"?,F市場對山銀花的主要應用為以其花蕾或初開的花人藥2或提取綠原酸一種發揮抗炎、抗病毒的主要活性物質。本文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基于相關文獻的調查,通過單因素及正交試驗,采用浸提法探索山銀花莖中綠原酸的較佳提取工藝,并與山銀花中綠原酸含量比較,分析莖與花中綠原酸的含量差異,以期緩解綠原酸的市場需求、降低成本,對充分、合理利用山銀花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與材料
紫外分光光度計(TU-1810S);數顯恒溫水浴鍋(HS11-3S);粉粹機(CS-700);微波爐(MM823LA6-2S);電子天平(YP10002);綠原酸標樣,合肥博美生物公司;乙醇(分析純);市售山銀花干品。
1.2標準曲線測定
將綠原酸標準品用蒸餾水配制成濃度為0.1mg/mL的母液,準確量取母液0.0、0.2、0.4、0.6、0.8、1.0mL,分別用蒸餾水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以蒸餾水作參比液,在327.0nm波長下,于紫外分光光度計中掃描測定不同濃度下待測液的吸光度。
1.3山銀花莖中綠原酸的提取
從市售山銀花干品中分離出山銀花莖,粉碎過55目篩待用。每次稱取樣品1.0g浸潤到70%乙醇中10min,再進行微波預處理,將處理后的山銀花莖移至100mL燒瓶中,加液,恒溫提取,將提取液抽濾,加蒸餾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再量取1.0mL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于327.0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
1.4單因素試驗優化方案
在固定其他因素(初始條件為溫度609C、時間60min、料液比1:25)的條件下,進行單因素考察:微波預處理時間為0、20.4060、80s;提取時間為30、40、50、60、70min;提取溫度為40、50、60、70、78C;料液比為1:15、1:20、1:25、1:30、1:35,水浴加熱,將提取液定容,分別測定吸光度。
1.5正交試驗優化方案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對試驗的4個因素各取3個水平,進行Lg(34)正交試驗,具體如表1所示,以吸光度作為指標考察。
2結果與分析
2.1標準曲線繪制
以綠原酸標準品的濃度為橫坐標,以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到回歸方程Y=0.0585X+0.0031,R2=0.9999,說明線性關系良好。
2.2單因素試驗
在微波預處理時間60s提取時間60min提取溫度789C、料液比1:30條件下,提取效果較佳,吸光度為0.246,根據標準曲線測得實際濃度為4.152μg/mL。
2.3正交試驗
2.3.1提取條件。在單因素試驗結果的基礎上,對影響因素進行正交試驗(表2)。
經對K值的分析可得,較優工藝組合為A2B2C3D2,即微波預處理時間60s,提取時間60min,提取溫度78C,料液比1:30.4個因素極差大小為Rp>Rp>Rx>Rco由此可知,在山銀花莖中綠原酸的提取工藝中,影響最大的為提取時間,其次為料液比及微波預處理時間,最后是提取溫度。
2.3.2最優條件。在正交試驗的最佳條件下,進行山銀花莖及花中綠原酸的提取,結果表明,最優條件下山銀花莖中綠原酸吸光度平均值為0.259,測得莖中綠原酸實際含量為4.203mg/g,是花中綠原酸含量(吸光度平均值0.932,實際含量為15.879mg/g)的26.47%。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以山銀花莖為研究對象,采用微波輔助浸提法提取山銀花莖中的綠原酸,并進行I2(3*)正交試驗,確定了綠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藝為微波預處理時間60s、提取時間60min.提取溫度789C、料液比1:30。在此方法下,進行重復性試驗,結果表明,山銀花莖中綠原酸含量較高,通過標準曲線測得綠原酸含量為4.203mg/g,是山銀花花中綠原酸含量的26.47%。本提取方法可為合理利用山銀花、避免資源浪費奠定技術及理論基礎。
4參考文獻
[1]肖美鳳,劉文龍,周晉,等.金銀花和山銀花的研究現狀及質量控制的關鍵問題[J].中草藥,2018,49(20):4905-4911.
[2]文慶,舒畢瓊,丁野,等.金銀花與山銀花的資源分布和種植技術發展概況[J].中國藥業,,2018,27(2):1-5.
[3]蘇占軍,鄒金鑫,龍來早,等.山銀花綠原酸的提取工藝[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9):133-135.
[4]羅艷,趙薇,涂曉琴,等山銀花提取物定性定量方法考察[J].中國藥師,2018,21(8):1477-1479.
[5]劉欣,陳玉保,胡佑帆,等山銀花綠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較[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5,32(4):67-70.
[6]涂曉琴,楊柳,羅艷.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山銀花提取物中7種有機酸的含量[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10):2457-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