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娟
“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稱號,這份榮譽是沉甸甸的。它不屬于我個人,而是屬于洛王村黨支部的22 名黨員,更屬于全村434戶2085 名群眾。”談及榮譽,冊亨縣巖架鎮洛王村黨支部書記王周進顯得很淡然,“作為一名村干部,為村里謀發展,為群眾辦實事,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1998 年,洛王村村委換屆,踏實肯干、敢想敢拼的王周進被村民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2004 年至今任村黨支部書記。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擔任村干部的21 年里,與村民從磨合到默契,早已把工作融入日常生活。
電不通、水不通、路不通,是洛王村長期面臨的困境。為改變現狀,王周進決定先從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入手。他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并向相關部門申請資金、技術支持。
2000 年洛王村通了電,2006 年又通了水,2017 年全村通了水泥路……基礎設施的完善,讓王周進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信心倍增。
“作為村干部,我有義務和責任帶領全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此后,王周進又在思考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讓洛王村的2000 畝“荒坡坡”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銀坡”?
2015 年,村支“兩委”多次帶領村民到廣西等地考察、學習,結合洛王村實際情況,大家一致認為香蕉產業投資少、易管理、見效快,決定在洛王村發展糯米蕉種植。
但由于當時的洛王村道路不便,糯米蕉市場價格不穩定,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種植。面對難題,王周進沒有退縮。他組織村委班子成員,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籌集25 萬元,成立了洛王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冊亨縣巖架鎮洛王村黨支部書記王周進(右一)到群眾家中宣傳并鼓勵群眾發展香蕉產業。(受訪者供圖)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王周進多次組織村干部、黨員,率先垂范種植。家里沒有閑置的土地,他便砍掉2.2畝地里快要成熟的玉米,騰出地來種植糯米蕉。這一年,在他帶領下,全村種植糯米蕉260 多畝。隨后,糯米蕉還爭取到了省、州、縣項目資金支持,第二年村民種植糯米蕉的積極性高漲。
為解決交通問題,王周進積極協調各級扶貧部門幫扶資金,爭取到上級項目資金近600 萬元,先后修通45公里產業路;針對銷路問題,合作社采取“黨建+產業+貧困戶+電商”的模式,讓糯米蕉搭上郵政電商平臺的“快車”,順利實現“黔貨出山”。
“線下的傳統銷路不好‘走’,我們就通過‘黔郵鄉情’、京東等電商平臺將糯米蕉銷往全國各地。”王周進說,自2017 年7 月開始在電商平臺銷售以來,至今銷售訂單量已達到11.6 萬單,不僅提升了產品知名度,也更好更快地促進了蕉農脫貧致富。
如今,洛王村已有218 戶農戶種植糯米蕉6200 余畝,其中貧困戶127戶種植2286 畝。種植糯米蕉以來,洛王村先后脫貧118 戶590 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流轉土地,擴種糯米蕉,還要嘗試種植500畝芒果,逐步實現‘一業為主、多品共生、種養結合、以短養長’的綠色生態持續發展目標。”對于洛王村未來的發展,王周進信心十足,“今年計劃再脫貧48 戶,盡快實現全村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