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恒
起初,吳玉圣只是想讓藏在深閨的黎平縣尚重鎮蓋寶村為世人所知,而隨著“浪漫侗家七仙女”通過短視頻走紅網絡,他覺得目標可以更進一步——讓侗家文化成為深入人心的“網紅”文化。
“哇,那里有魚,那里那里……”“有點滑,我抓到了!”綠草茵茵,陽光明媚,三個侗族姑娘在稻田抓魚——這是“浪漫侗家七仙女”6月13日在快手平臺上發布的一條短視頻。十幾秒的視頻,超過100萬次播放,近萬名網友點贊并評論。
去年以來,來自黎平的“侗族七仙女”走紅網絡,她們不僅在快手平臺擁有超過25萬粉絲量,也讓大山深處的侗族村寨蓋寶村因短視頻和直播闖入公眾視野,并因此帶動了鄉村的發展。
這背后的推手,是一位名叫吳玉圣的“80后”扶貧干部。在他帶領下,蓋寶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從侗族貧困村變身“快手村”,直接帶動村里侗族刺繡和土特產銷售達數十萬元,實現整村脫貧。
“蓋寶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被蓋住的寶藏。”說起對蓋寶村的第一印象,吳玉圣吐出兩個字:“浪漫。”
作為黎平縣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尚重鎮蓋寶村距離縣城100多公里,蜿蜒崎嶇的山路開車需要4個小時。偏僻的地理位置和極為不便的交通,使得這片侗族村寨保持著相對原始的模樣:古樸的木質房屋、優美秀麗的山川河流和保存完整的侗族傳統習俗。
2018年2月14日,農歷臘月二十九,還在黎平紀委監察委工作的吳玉圣接到一紙調令:他被任命為黎平縣蓋寶村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怎么干,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剛上任的吳玉圣,用一個月的時間認真走遍了全村每個角落。
“封閉使得蓋寶村經濟落后,但由此保留的獨特侗族文化卻是寶藏。”經過實地考察,吳玉圣認為蓋寶村如畫的美景、獨特的侗族手工藝品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琵琶歌等都是不可替代、別處看不到的景致,“只要讓世人知道這些寶貝,就能把文化資源轉化成經濟效益。”
于是,他想到了互聯網,借助短視頻宣傳蓋寶村。“蓋寶村的風景和文化不比那些網紅旅游地差,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旅游目的地,賣點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
但是,發展“快手產業”的想法并沒有得到村干部的支持。村干部年齡普遍較大,連智能手機都不怎么用,從沒聽說過快手,更不相信用快手能掙錢。
在向村里集資20萬元失敗后,吳玉圣以風險擔保的形式通過村委會“借”了5萬元,并承諾“虧了算我的,盈利就是村里的錢”。之后吳玉圣買了兩部手機、一個三腳架,在村里到處都能看到他舉著手機的身影。
從村里的美景、美食,到獨特的斗牛文化等,吳玉圣拍了個遍。村民們看著這個扶貧干部天天“玩手機”,忍不住在背后嘀咕:他這么“不務正業”,能行嗎?
“剛開始其實也很艱難,拍的短視頻沒有影響力,注冊的賬號也只有1000多個粉絲。”看著快手上的粉絲量,吳玉圣曾動搖過很多次,甚至也懷疑自己這條路是不是走錯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村里老人那兒聽到一個關于“七仙女”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七仙女下凡到侗鄉,看到侗族人勤勞樸實卻不會唱歌,便回天庭稟報玉帝,把仙歌撒到侗鄉。從此,歌聲充滿了侗鄉,琵琶歌也由此流傳至今。
吳玉圣頓時有了靈感,他陸續找到當地的七個女孩子,組成“浪漫侗家七仙女”,由她們作為形象大使在快手上推介蓋寶村的風土人情。
“‘七仙女’不僅要外表美麗大方,還要不怕鏡頭。”吳玉圣先找到了大姐楊艷嬌,她也是“七仙女”中唯一一位結了婚的。二妹吳文麗和三妹石廷菲是村里的高中生,有一定表演功底。四妹楊妮丹則是吳玉圣團隊在拍攝一場侗族婚禮伴娘團時發現的。五妹吳夢霞,因長相清麗被人稱為“快手迪麗熱巴”。六妹吳蘭欣曾在肇興侗寨藝術團工作,后來辭職專心拍短視頻。13歲的七妹吳美瓊,是留守兒童,平日里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在快手平臺已發布的130多條視頻里,“七仙女”們穿著侗族的傳統服飾,一起做黑糯米飯,背著背簍上山采烏稔樹葉,牽著牛下地耕田,還有梯田仙境上的秋收……“蓋寶村可以拍的東西太多了,正是這種原汁原味的田園生活才最能吸引人和打動人。”美麗的姑娘配上少數民族文化和服飾,吳玉圣的快手賬號終于有了起色,粉絲在3個月內飆升至11萬余人。
截至目前,“浪漫侗家七仙女”在快手平臺擁有25萬余粉絲,每天光視頻直播打賞收入就有1000多元。“七仙女”中的幾位在縣城上班每個月工資大概1500元,現在月收入有四五千元。
“七仙女”火了,吳玉圣又想到用直播出售侗衣、侗布,以及侗家的土特產。一年來,他們銷售侗族服飾、刺繡等收入4萬多元,旅游單月收入3000元,幫助村合作社出售小黃姜6萬斤,銷售額30多萬元。曾經備受質疑的扶貧之路,開始越走越寬。

吳玉圣(左一)與侗家“七仙女”參加《相聚中國節》節目錄制。(受訪者供圖)
今年端午節當天,《相聚中國節》端午特別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浪漫侗家七仙女”作為壓軸大戲出現在節目中,令蓋寶村和侗族非遺文化又“火”了一把。
“如果說,通過短視頻給村民帶來收益是表象的話,那更深層次影響便是村民觀念的轉變。”吳玉圣說,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甜頭,村里許多年輕人也開始回村里尋找創業機會,全村扶貧局面慢慢打開了。
“快手產業”在村里得到認可,此前計劃向村民籌集的20萬元也全部到位。據了解,20萬元被分成200股,每股1000元,除了做拍攝經費,還準備用于發展旅游、農業、手工藝品制作等特色產業。值得一提的是,入股群眾中,有10戶貧困戶在列。
去年年底,蓋寶村順利脫貧摘帽。如今,村里已有超過一半人使用快手,一位60多歲的放牛大爺甚至在快手上發布了自己的詩歌,蓋寶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快手村”。
如今,吳玉圣帶領“七仙女”團隊計劃建立合作社,發展旅游、農特產和侗族手工藝產業,希望全面推動當地發展。
“現在有很多網友看到蓋寶村的青山綠水,以及豐富多彩的侗家文化后,不遠千里趕來旅游,這也為村子發展帶來了機遇。”目前,村寨里一些村民開始通過侗家民宿的方式接待外地游客,未來村寨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新建的民宿旅館即將竣工,未來可容納數百人。
吳玉圣明白,在快手平臺上,“浪漫侗家七仙女”并不是最火的網紅,她們得到的打賞也并不是特別豐厚,但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侗家非遺文化,讓鄉親們的農產品賣出深山,就已經足夠了。
“利用短視頻平臺宣傳推廣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幫助貧困戶脫貧,我只是順勢而為。”吳玉圣說,通過短視頻平臺,讓侗家文化成為深入人心的“網紅”,這才是他更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