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徐毅


自從納德拉提出“智能云、智能邊緣”之后,微軟的戰略轉型隨之進入第二階段。眾所周知,有“巨象再起舞”之稱的微軟的轉型一直為業界所津津樂道。這些年微軟遍歷了生產力、平臺、移動、智能與計算的再造,其中Azure云作為新的業務增長極從幕后走到了臺前,現如今已成為全線產品的支撐和財報上的中流砥柱。今年舉行的微軟Build 2019開發者大會驗證了這一點,同時也闡述了微軟未來轉型中的愿景與機遇。
臺前與幕后的變化微軟的戰略愿景
納德拉在Build 2019開場發言中提及,如今云計算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軟將致力于為開發者提供覆蓋各個領域的工具與平臺。隨后旋即介紹Azure云產品已在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被使用,覆蓋零售、醫r2,農業、通信、市場分析等許多行業,微軟正努力將Azure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平臺,且不會止步于此。
簡短的發言明晰地闡述了微軟未來的戰略愿景,驗證了微軟轉型進程中再次向企業級和專有領域市場傾斜的方向,并以Azure為中心構建一個龐大的生態平臺,鼓勵開發者共同為之創造。事實上在整個Build 2019大會中,微軟極力提及了Azure的基礎作用,幾乎所有的業務、平臺應用的更新以及新的生產力工具都與之相關,無非是為了讓Azure真正走向臺前,支撐起Microsoft 365、Dvnamics365/Power Platform和MicrosoftGaming三大平臺,成為微軟全棧核心的標志。而Windows 10則退居幕后,甚至成為Microsoft 365的一個部分,作為一個容器或是平臺承載繼續維系著它的歷史作用。
另外,瀏覽器Egde有了三個新功能:允許標簽頁打開lE模式、可選擇的隱私工具以及網頁信息的高效整合能力。鑒于Chrome在瀏覽器市場的大勢所趨,微軟于去年12月宣布更新基于Chromium核心的Egde瀏覽器,并于今年4月首次推出公開預覽版。這或許是放棄移動操作系統之后,微軟在消費級應用上的最后一次妥協,因為此后這個領域的起落與微軟戰略轉型方向已無太多關聯。
有關開源、生產力、AI的跟進
為了得到更多開發者的支持,五年來微軟一直在擁抱開源,收購GitHub讓這個進度跨出了驚人的一大步。本次Build大會上,微軟在Windows 10里植入了一個真正Linux內核的子系統。Windows 10用戶應該知道,微軟在Windows 10一周年更新版本中曾引入WindowsSubsystem for Linux(WSL),該系統無需配置復雜的虛擬機環境即可運行,這次發布的是WSL的第二版,在輕量級虛擬機里運行真正的Linux內核能讓系統兼容性提升不少。除了WSL2,全新的開源終端Windows Terminal把原先Windows命令行工具cmd.exe的宿主進程conhost.exe以MIT許可證的方式也一并開源了出去。這或許算得上是操作系統層級的一次開源行為,也可以看作是微軟向開源開發者再獻誠意。
基于網頁的新型協作平臺Fluid Framework是Build 2019大會生產力工具方面一個有趣的更新。這項工具提供基于Web的共享交互式體驗,通過對來自網頁或生產力應用的內容進行解構并重新建成模塊,方便用戶靈活使用甚至跨應用地嵌入到文檔中。在與AI助手Cortana配合使用時,Cortana能讓Fluid Framework發揮更大的Web內容整合能力。此外,微軟還宣布了Web版的代碼編輯器Visual Studio Online,這相當于超級輕量、隨即打開的Visual StudioCode。鑒于以上兩款工具,很難想象微軟會針對開發者推出基于萬維網技術的生產力應用,不過這種個例也說明了微軟在推廣生產力工具時確實顧及了跨平臺的使用和專有領域的覆蓋。
在AI的跟進方面,大會用Azure Speech Service做了演示。Azure云的智能語音認知服務在不同場景(比如會議室)將會話參與者數據記錄在案、提供翻譯、提取重點等對專業術語的識別也頗為精準。而另一款基于Azure的智能代理服務Bot Framework對跨場景的智能對話應用實現賦能,幫助企業、開發者在短時間內利用語音數據實現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落地。以Azure為核心的“智能邊緣”率先部署
Azure云的部署是本屆Build大會的重點,這是微軟轉型第二階段能否從“智能云”走向“智能邊緣”的關鍵。首先是MicrosoftGraph Data Connect。MicrosOftGraph是微軟開發者生態中一套非常重要的接口,它起初是Office365的對外統一接口,后來擴展到整個Microsoft 365。簡而言之,Microsoft Graph提供統一的可編程模型,可用于訪問Office 365、Windows 10等工具和平臺中那些歸用戶所有由用戶控制的數據網關。而此次更新的Microsoft GraphData Connect提供了一套工具來簡化將數據傳遞到Azure云上的過程,并且讓用戶使用更有效率的開發和托管工具來處理數據,以此為不同行業、專有領域的數據訪問需求提升效率。
該項服務能夠幫助企業使用Azure數據工廠,將來自MicrosoftGraph的平臺與應用等生產力數據與企業自有業務安全、合理地結合在一起,為大規模的數據組織管理提供方便,也為制定特有的應用程序提供數據豐富的接口。而隨之更新的Microsoft Search可深度連接至Microsoft Graph提供一種數據訪問的渠道。當然,相同的訪問渠道還有MyAnAIytics、Cortana智能助手等等,真正做到了將數據與AI、Azure云的有機結合。另外,Azure中口碑不錯的AzureKubernetes Service(AKS)服務也更新了一些特性,用于支撐和保護Kubemetes的工作負載,以增強AKS大規模部署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序Kubernetes群集的能力。
同時,微軟還將自家的企業級身份認證系統Azure ActiveDirectory(Azure AD)
引入GitHub。開發者可使用自己的GitHub賬號包括Azure Portal及Azure DevOps賬號登錄到Azure,實現身份管理和安全保護上的諸多好處,并且同步管理不同平臺間的GitHub賬戶。寫在最后
總體來看,微軟Build 2019帶給觀眾的驚奇或許不多,但是大會明顯表達了微軟未來致力于云端到邊緣計算的戰略愿景。與亞馬遜的公有云相比,微軟在Azure云上的布局顯然要更深,傾注了更多的生產力要素,這也是微軟自身的平臺優勢與軟件基礎沉淀所決定的。
回過頭來,我們發現納德拉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微軟在五年間通過兩次轉型逐漸避開了消費級市場的不利,并將財報的利好完全轉向企業級市場和專有領域,這半年市值與股價的堅挺也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其轉型模式的基本認可。如今Azure云儼然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它連接著平臺、生產力工具、開發者以及企業客戶,微軟正試圖在云端賦予智能,并讓算力下沉至邊緣設備,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物聯網所涉及的圖騰紛繁復雜,產品設備、終端標準皆無統一,盡管微軟已確立了一批合作伙伴,但市場選擇最終是否會向Azure拋去更大的橄欖枝?未來值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