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哺乳是媽媽和寶寶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然而,中國的母乳喂養率卻日漸下滑,6個月內寶寶的純母乳喂養率僅為27.8%。導致母乳喂養不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乳頭異常有較大的“殺傷力”。
有些孕媽媽或新媽媽的乳頭是扁平的,甚至是凹陷的,而有些卻是乳頭過長或者過大,她們常常會擔心因為自己的乳頭“不正常”而導致母乳喂養失敗。乳頭異常真的會造成母乳喂養失敗嗎?其實,乳頭“不正常”也可以堅持母乳喂養,只是,你需要有效、科學的指導。
乳頭扁平或凹陷
寶寶在媽媽乳房上吸吮時,不是只吸吮乳頭,而是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嘴里,舌頭呈勺狀包繞在乳暈上,乳頭和乳暈下面的乳房組織會形成一個“長奶嘴”,乳頭僅占此“奶嘴”的約1/3,所以乳頭的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乳暈組織的伸展性好不好。
一般來說,在孕晚期和產后一周,乳暈組織的伸展性會逐漸改善。媽媽可以在洗凈手后,用手牽拉乳暈組織,如果牽拉乳暈組織很容易,說明乳房伸展性很好,寶寶會很容易含住乳頭和乳暈,大可不必擔心乳頭扁平與凹陷對母乳喂養的影響。
● 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天,在沒有“下奶”前,乳房比較松軟時,盡早讓寶寶嘗試含接乳頭。
● 媽媽可以嘗試不同的母乳喂養姿勢,如坐位、側臥位、環抱式,在此過程中媽媽會感覺出某種姿勢更易寶寶正確含接,可以采用這樣的姿勢哺喂。
● 喂奶前用手牽拉或刺激乳頭,使乳頭立起,也可以用吸奶器將乳頭吸出來,以利于寶寶含接。
● 媽媽可以用手指從下面托起乳房,并用拇指輕輕壓在乳房上部,使乳房成形,幫助寶寶含接。注意媽媽的手指不要離乳頭太近,否則會妨礙寶寶含接。
● 乳房過脹時,可以先擠出部分乳汁,使乳房變得柔軟,這樣容易使寶寶含接到大部分乳暈,同時也有利于產生乳汁。
乳頭過長或過大
有些新媽媽可能會認為乳頭長或乳頭大有利于寶寶吃奶,其實不然,乳頭過長可能會使寶寶吃奶時只能吸到乳頭,不能將大部分乳暈組織含到嘴里,無法將乳房中的乳汁有效地吸出來。而且,寶寶只含著乳頭,舌頭不能包裹乳暈組織,會將乳頭頂在硬腭上,舌頭頻繁地在乳頭上摩擦,再加上寶寶口腔的負壓,很快會造成乳頭水腫和破裂。
● 讓寶寶多接觸乳房,多嘗試含接和吸吮,寶寶會很快地適應媽媽的乳房。
● 含接乳頭的姿勢一定要正確:讓寶寶下頜貼著媽媽的乳房,張大嘴巴,下唇向外翻,面頰鼓起,嘴巴上方的乳暈多于下方。如果寶寶是慢而深地吸吮,可以聽到吞咽聲,表明寶寶含接姿勢是正確的,吸吮是有效的,吃到了乳汁。如果寶寶一直是快而淺地吸吮,吸吮時還伴有咂咂聲,說明寶寶含接姿勢不正確,吸吮是無效的,根本沒有吃到乳汁。
乳頭疼痛與乳頭皸裂
導致乳頭疼痛甚至乳頭皸裂的主要原因是含接姿勢不良。當寶寶不能含住大部分乳暈,而只用口唇叼住乳頭時,用力地吸吮就會不斷牽拉乳頭,摩擦乳頭的皮膚,導致乳頭疼痛。當反復多次刺激后,就可造成乳頭皸裂。若繼續哺乳,必然會令媽媽疼痛難忍。
● 保證寶寶每次吸吮都處于正確的含接姿勢。在哺乳過程中,如果媽媽覺得乳頭被牽拉得不舒服,千萬不要將乳頭強行從寶寶口中拔出,而是要用自己干凈的小拇指從寶寶的嘴角輕輕放入口中,寶寶自然會松開乳頭重新含接,媽媽要趁寶寶張大嘴時,把乳頭和盡量多的乳暈放入寶寶口中。
● 每天可用清水擦洗乳頭,不要用肥皂、酒精等刻意消毒乳頭,以免造成乳頭皮膚干燥、損傷。每次哺乳后,最好擠出幾滴乳汁涂抹在乳頭、乳暈上,可以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 當乳頭皸裂時,應先從疼痛較輕一側的乳房開始,以減輕對另一側乳房的吮吸力,以防止乳頭皮膚皸裂加劇。
● 哺乳后,媽媽可穿戴寬松內衣和胸罩,并佩戴乳頭保護罩,可用于乳頭疼痛、乳頭皸裂時的防護,且有利于空氣流通。
母乳喂養失敗,常見原因還有哪些?
寶寶出生后沒有與媽媽盡早皮膚接觸
有研究表明,出生后沒有盡早與媽媽進行皮膚接觸,盡早開始吸吮乳頭的寶寶,容易出現吸吮和母乳喂養困難。要盡早讓初生寶寶趴在媽媽胸前,最好持續接觸30分鐘以上,可以讓寶寶的鼻子和嘴不斷觸碰乳頭,這會刺激寶寶的覓食和吸吮本能,直到寶寶可以含接乳頭,開始吸吮。皮膚接觸時,媽媽要與寶寶有目光交流。剖宮產的寶寶,可以在手術室跟媽媽先貼一貼臉,回病房后再跟媽媽進行皮膚接觸、嘗試含接乳頭。
隨意給寶寶添加配方粉
有些爸爸媽媽或家人,總是擔心乳汁不夠,會餓著寶寶,所以會給寶寶加配方粉,寶寶吃了配方粉就會降低對母乳的需求,吸吮次數就會減少,從而減少媽媽乳汁分泌,還可能會引起乳脹、乳汁淤積、乳腺炎、寶寶過敏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母乳喂養失敗。其實寶寶出生后的3天內胃容量非常小,大約只有5毫升,而且寶寶的胃襞還比較僵硬,不能容納很多乳汁,所以不用擔心餓著寶寶。出生3天后,寶寶的胃容量才會逐漸增加到10~20毫升,此時媽媽已經開始“下奶”,隨著寶寶對奶量的需求越來越多,媽媽的乳量也會逐漸增加。
媽媽哺乳姿勢或寶寶的含接姿勢不正確
正確的哺乳姿勢和含接姿勢非常重要,很多媽媽出現的乳汁不足、乳頭疼痛或乳頭皸裂、乳汁淤積,甚至乳腺炎等情況都與不正確的哺乳姿勢和含接姿勢有關,媽媽在母乳喂養之初就要采取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哺乳姿勢要點包括:媽媽托住寶寶的頭、肩和臀部,寶寶的頭與身子呈一條直線,身子與媽媽緊貼,臉對著媽媽的乳房,鼻尖對著媽媽乳頭。
媽媽與寶寶接觸過少,家人對母乳喂養支持不夠
很多母乳喂養失敗的情況是由于家人相關知識不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例如“寶寶哭了說明沒吃飽”“乳汁太稀了,沒奶粉有營養”“寶寶太瘦了,就是奶不夠”,有些家人甚至直接給寶寶喂配方粉,這會極大地影響媽媽母乳喂養的信心。有些家庭請了月嫂,都是月嫂抱著孩子,只有寶寶餓了才會讓媽媽抱著喂奶,這對母乳喂養是極其不利的。所以家人一定要支持母乳喂養,可以通過分娩醫院的孕婦學校、病房護士示教、產后家庭訪視等途徑學習相關知識,讓媽媽多與寶寶在一起,而不是把寶寶交給月嫂或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