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事業的傲人成就,是無數航天人用勤奮和汗水,用拼搏、戰斗和奉獻的精神換取來的。每一位航天人不僅心甘情愿地將這種精神融入血液,還會將其看成是傳遞給下一代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張小廷一直在航天系統工作。因此,他對中國航天事業有著很深的感情,也有著深刻的理解。從上大學時起,他周圍就不乏航天人,接觸最多的,對他影響巨大的,也是航天人。他們忙碌的身影勉勵著他,他們攻堅克難的樣子鼓舞著他,他們對航天事業的熱愛感動著他。畢業之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航天事業,到今天為止,他也為之感到幸運和自豪。多年來,他長期從事我國航天裝備的測發控設備研制和保障工作,先后承擔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的測試設備研究和開發工作,在測試工程應用和儀器行業發展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獲得過國防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航天基金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說起他獲得的這么多的獎項和殊榮,張小廷告訴我們,在航天工作者隊伍中,有非常多的,,先進人物和令人感動的事跡,因為這確實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隊伍,“兩彈一星”精神、國家賦予航天事業特殊的使命,深深地影響著航天人,每一位航天人都將其視為一個神圣和特殊的行業,因此,這個行業便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特別能拼,特別忘我。
航天是一個非常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張小廷和他的團隊在這個系統中可能只是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他說:“在航天這個大家庭,哪怕只是一個非常底層的員工,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很強烈的參與感和榮譽感,因為復雜的航天系統工程,離不開每個人的貢獻和奉獻。”
“爸爸,你是我的偶像!”
張小廷這種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以及對工作的熱愛和投入,當然會影響孩子。他的大兒子今年10歲,對爸爸的工作充滿好奇和崇拜。爸爸告訴過他,航天是為國家的國防安全提供保障,為軍人提供武器手段的,航天還是國家的高科技行業,這里面有很多科學家和院士,在為國家做宇航探索。張小廷加班的時候,特意把兒子帶到單位,給他看自己團隊研發的部分產品,給他講解研發過程。雖然小家伙對爸爸具體如何工作還是一知半解,但是“通過編程設計可以完成航天型號任務”這個解釋,讓他找到了自己與爸爸工作的連接點——“爸爸,我要去學編程!”于是,機器人編程成了兒子最喜歡上的為數不多的興趣班之一,而且他學得很投入,很開心,盼著有一天能和爸爸一樣厲害,可以為火箭、導彈的發射、運行進行程序設計。
因為覺得自己有個很厲害的航天人爸爸,小家伙經常在學校里“顯擺”,小伙伴們都期待著這位爸爸能來給他們講航天知識。兒子回家和爸爸磨了好久,張小廷終于在無比繁忙的工作中擠出了時間去兒子的班級里做了“航天知識小講堂”的活動。兒子開心極了,好長一段時間,走到哪兒他都驕傲地挺胸抬頭,在學校里表現得也特別好。
春節時,奶奶來家里小住。張小廷并沒有主動和母親說自己剛剛獲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卻被兒子一副昭告“天底下最大的事”的樣子告訴了奶奶,惹得奶奶開心得笑了起來。
“孩子,你的努力和堅持讓我們刮目相看!”
“還記得你學習騎自行車的時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比同齡的孩子學騎車早得多。剛開始學時你摔倒了好幾次,甚至還摔破了膝蓋,流了血。好多次你都想放棄,對自己沒有信心了,但是我們鼓勵你再多練習一次,再多練習一次……突然間,你就學會了,可以獨立騎行,可以從晃晃悠悠地騎起來到加速再到飛馳。這件事,讓你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任何事,都會有很多困難和曲折,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堅持練習,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看到別的孩子還在騎帶小輪子的車,而你已經很早就能和爸爸一起騎自行車,我和媽媽都為你感到自豪。我們相信,只要你肯努力、肯堅持,就一定可以戰勝一切。”
“作為爸爸,我很佩服你堅持做下來的好幾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你從小到大堅持聽故事,從《西游記》到現在聽“三國”,要是我可能很難堅持,佩服你。第二件事就是學吉他。我認為你沒有一點兒音樂細胞,肯定學不會,而且吉他很難學,那么復雜,那么多根弦,我至今都記不住。結果你讓我非常吃驚,你竟然堅持學了下來,而且已經會彈兩首曲子了,太厲害了!”
這是張小廷在兒子10歲生日時寫給他的一封長信中的兩段,旨在強化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力求讓孩子將克服困難、學會努力和堅持等這樣的優秀品質不斷鞏固和發展下去,這是他非常注重的教育目標和引導方向,也和他尊崇并已融入血脈的航天人精神完美合一。
張小廷感慨地說,航天人就是這么高度地認同這種精神,而且只要做過航天人,無論走到哪里,也有這樣的印記。也許因為中國航天事業沒有外力可以依靠,完全是“中國制造”,所以必須有自強不息、攻堅克難的精神,為了完成任務加班加點,絕對服從命令都是航天人工作的常態。他自己的體會是在這樣的精神鼓舞下進步得特別快,所以也希望孩子能在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中磨礪出如此不畏困難、不畏挫折的堅毅品格。
“爸爸,我們能一起玩的越來越多!”
也許因為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科男的緣故吧,張小廷希望能按照“目標—方案—計劃—實施”思路為孩子明確地規劃好人生和學習,但他也發現,養育這件事還真的沒辦法執行得如此理性,教育孩子也不是程序設定,而是要根據孩子的成長一邊學習一邊摸索嘗試。但他還是覺得,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影響孩子,履行好做孩子全程的“指引者”和“影響者”角色。就像航天產品,是通過“全過程質量監督”來實現高質量的。回顧他自己的成長歷程,無論是當時堅決地報考大學,還是進入航天系統工作,抑或是走到了今天的管理崗位,都是因為有人在不斷地指引、影響他。所以,他也希望成為一個可以引領孩子有更遠大目標、有更高格局的父親,希望把自己認為的重要品質和美德傳承給孩子。張小廷認為,越能和孩子同步,越能影響孩子,所以,對于一位忙碌的航天人爸爸來說,現在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他要高效地完成工作,要擠出盡量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帶他一起打羽毛球、看電影、去書店、讀歷史、到大自然里撒歡……這些事都已經逐漸成為父子倆共同的愛好,成為父子倆可以逐漸同步的介質。
但是,經常加班的工作節奏,讓張小廷幾乎很少有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機會。孩子在生活、學習上的一切具體事務都是由妻子和岳父完成的。尤其在有了二寶之后,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妻子選擇放棄當職業女性的夢想,擔起了照顧孩子和家庭的重任。提到這個,張小廷滿懷對妻子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意。看來,中國航天人戰斗拼搏的精神背后,總有家人在默默地付出,總是有人擔起了另一副生活的重擔。
“孩子,你要學著多擔事!”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的張小廷都是一個積極、熱情、主動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男人嘛,要多擔事。”自己的工作狀態不太有機會讓兒子看到,張小廷就盡量把他帶進自己的交往圈,同學、朋友聚會,他都會帶著兒子一起參加,讓兒子有機會觀察、學習到自己是怎么為大家付出更多的。兒子小時候是和3個同齡小伙伴一起在一個小區里長大的,后來大家都搬離了那個小區,卻一直保持著每年聚會的習慣。以前聚會的事是家長們張羅,隨著兒子逐漸長大,張小廷鼓勵兒子來做這個主動發起和組織聚會的人,鼓勵兒子多擔責,多操心。張小廷發現,雖然兒子有時候在家里會耍小孩子脾氣,但是在重要的場合會表現得特別大度,會照顧別人。看到這樣的場景,他和妻子經常會偷笑,但是心里還是很欣慰的。成為一個愿意主動擔責、愿意為他人付出和奉獻的人,也和航天人的“特別能奉獻”精神一脈相承。這樣的精神激勵著張小廷在事業上不斷進步,還被他融化在生活點滴小事中,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
問與答
您覺得孩子要成為未來的主人,要具備什么樣的素養?
修身
在我看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順序不能亂。最先要做的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要修養自身的品性,不僅要傳承尊敬老人、對人友善、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還要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堅毅不拔的性格。個人修養提升后,才有可能為自己的家庭、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情懷
我覺得不管未來世界什么樣,遠大的理想抱負、信仰和夢想對孩子來說依然特別重要!這才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原動力,也是能長久地支撐他完成、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支點。有情懷,會讓人不受過多物質和功利的影響,一直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不畏難、不畏挫折,勇往直前。
受訪者簡介
張小廷,北京航天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