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遠遠望去,麥苗長得密集整齊,好像裁刀削平的綠色地毯平鋪開來。淺棕色的田埂縱橫交織,就好像綠毯中的彩紋,美觀大方。微風輕拂,麥苗輕輕晃動,好像把自己變得精神抖擻準備使出全身的力氣往上竄。這田地里的麥浪是賈成進10年的心血,十年如一日地專注做一件事情,支撐他走下來的是對農業的情懷,他不愿辜負這片生養他的土地。
5月9日,記者在試驗田里采訪了山西大槐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賈成進。眼前的一塊塊小麥地,是不同品種的種植試驗田,賈成進指著眼前幾塊小麥地告訴記者:“你看這個品種的小麥長勢均勻,綠油油的,而旁邊那個品種毛穗呈灰色,從長勢上就可以判斷出哪個品種更有優勢。”
他自稱是一匹“千里馬”,當地老百姓卻稱他是槐鄉良種的“伯樂”,一心一意為槐鄉農民選出更適應當地的優良品種,贏得了各級領導和廣大農民朋友的好評。2000年賈成進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同年6月,在洪洞縣種子公司參加工作。2007年4月,公司改制期間,由內部員工組建了山西大槐種業有限公司,2009年聘請農科院育種專家,開始科企合作研發玉米、小麥新品種,如今已是集科研育種、繁育、推廣應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有限公司。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到非農就業。賈成進一度為這樣的現狀感到擔憂,但隨著政策利好、種業發展,當種糧大戶和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涌現,適度擴大了農業經營規模,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他的擔憂消失了。然而,市場上種子新品種多、雜、亂,給種植戶選種造成了困難。如何選取更適宜洪洞的新品種成了擺在賈成進面前的重要課題。
據賈成進介紹,洪洞縣是山西省糧食主產縣,由于地處國家黃淮海和東華北交接地帶,所以對玉米、小麥的品種選擇尤為重要,試驗示范工作勢在必行,技術探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此,賈成進決定分三步走,即征集品種、探討技術、以點帶面引領科技示范戶輻射周邊種植戶,帶動全縣種植戶增產增收。工作中,他廣泛征集優良品種,精心篩選、優中選優;探討良種良法配套,綜合防治病蟲害管理措施,確保玉米、小麥正常生長發育要求;收獲時節,機種機收,適時收獲,單收單打,現場測產,讓農戶親眼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現場觀摩、實地測產,最后選出適宜洪洞縣生態區域的玉米、小麥新品種。
“在積極引進新品種的同時,我們必須在自身科研上下功夫,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槐鄉老百姓培育自己的良種。”賈成進說。在他看來,只有擁有了自主研發的能力,才能在種子行業中立足。從2013年開始至今,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下,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部門的支持下,公司連續6年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開展統防統治、玉米小麥新品種觀摩會30余次,培訓、觀摩人數達10000余人。公司注重新品種科技研發能力,下設玉米育種組、小麥育種組和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在海南省樂東縣有育種試驗站,在甘肅省張掖市有玉米制種基地10000余畝,山西運城市以及洪洞縣有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一萬余畝,劉家垣東義村玉米春播區域試驗地50余畝,甘亭鎮李村試驗地300余畝,現已育出玉米品種有“大槐99”,“大槐88”“大槐77”“大槐55”目前還在區試當中,小麥有“槐麥6號”,目前正在參加國家黃淮海北片水地組區試中。
賈成進說:“一粒種子從選育開始到能夠推廣播種,需要多年的觀察試種,考察它的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這個工作過程異常枯燥乏味。是什么支撐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枯燥的試驗呢?對我個人而言,是對新品種的一種渴望堅定了我的信心。”
在賈成進的帶領下,經過10余年的發展,洪洞縣已覆蓋經營網點200余個,逐步形成了“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農技推廣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三位一體”的農技推廣服務網絡,按照“農技推廣員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全面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和信息服務工作。通過將農技推廣員與科技示范戶有機結合,利用這一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使工作效能大大提高。
“一家企業不能沒有精氣神。洪洞精神是性情豪爽、堅韌不拔、艱苦奮斗、敢為人先。大槐樹精神是自我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大槐種業精神是開放、包容、拼博,其根植于洪洞精神和大槐樹精神。”賈成進說。
耕耘喜結碩果,榮譽紛至沓來。由于賈成進的努力,他于2012年被臨汾市農委授予“農村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在他領導下的山西大槐種業有限公司先后被省、市級評為“山西民營科技企業”“2016年度立信示范單位”“2016年度種子工作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賈成進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誠信務實,創新進取,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以持之以恒的韌勁、更加優質的服務,為美麗的槐鄉農業騰飛繼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