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志9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網民日益具有隱私意識8月30日晚,一款名為“ZAO”的AI換臉App上線后大受歡迎,其服務器一度崩潰。但隨后,眾多用戶的強烈不滿讓它一敗涂地??萍济襟w和網民仔細研究了ZAO的用戶協議條款發現,用戶在注冊時向ZAO提供了“完全免費”“不可撤銷”和“永久”的權利,后者可以使用他們上傳到平臺的所有內容。
中國一家網絡安全智庫上月發布的報告稱,在中國下載量最大的1000款移動App平均向每位用戶索取20種數據,其中通常包括通話記錄和與相關App本身沒有明顯關系的視頻數據等。
當ZAO的貪婪服務條款被曝光后,許多用戶對這些生物特征數據被濫用的可能性感到忐忑不安。這也引起中國有關部門的注意。9月4日,中國工信部約談了孵化ZAOApp的陌陌公司,要求后者解釋其數據安全問題并開展自查整改。中國官方的反應延續了從今年1月開始的行動:打擊有關私企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采集個人信息的行為。
中國民眾越來越擔心網絡詐騙。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開展的調查顯示,4/5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遭遇過數據泄露。今年5月,江西一男子將微信背后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告上法庭,理由是后者未經同意使用其個人信息。法院裁定原告獲勝,并要求騰訊立即停止違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