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嘯海

摘要:本文在間冷塔1.3m模板體系基礎上進行工藝改進研究工作,針對工程中的帶肋間冷塔設計一套簡便易行、安全可靠的1.5m模板體系,以期達到減少施工節數,加快施工速度,減少施工費用的目的。本文現將整個研究工作歸納整理進行闡述,以期對間冷塔筒壁模板體系的持續進步帶來借鑒和促進。
Abstract: 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sign based on 1.3m Indirect air cooling tower template system. We designed an easy, simple and safe 1.5m template system for the Indirect air cooling,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section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The paper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the whole research work, and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tower wall template system for Indirect air cooling.
關鍵詞:間冷塔;筒壁;翻模體系;肋條;三腳架
Key words: indirect air cooling;tower wall;rolling over system;vertical rib;tripod
中圖分類號:TU761.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1-0167-02
0? 引言
目前間冷塔筒壁施工通常采用附著式三角架翻模工藝,模板高度為1.3m,而在與間冷塔施工具有相似性和相互借鑒作用的煙囪施工中已使用1.5m翻模體系且經工程實踐檢驗技術成熟。間冷塔施工若采用1.5m三角架翻模體系,在高度不變的清下縮減施工節數,減少筒壁施工縫,在機械設備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可有效縮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質量,且筒壁高度越高效果越顯著。山西潞光項目間冷塔為當時世界第一高塔,筒壁高聳,極為適合作為試點進行模板體系改進工作。考慮到近年來間冷塔工程越來越大,帶有肋條的情況也在增多,設計時必須要考慮通用性,使后續項目也能從中受益。
1? 項目概況
山西潞光項目間冷塔工程筒壁頂高220m,為對稱雙曲線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壁度0.335~1.850m,共為132節。間冷塔筒體外壁縱向均布96條肋條并在環向水平設置三道環梁。 進風口標高30.5 m,進風口直徑165.44m,壁厚1850mm,喉部標高165m,喉部直徑123m,壁厚335mm,塔頂標高220.0m,出口直徑128.097m。
2? 總體思路
經過對多處在建間冷塔實地考察,并結合過往項目經驗。決定在原有1.3m模板基礎上進行改進,將翻模體系的主體模板高度定為1.5m高,為模板翻運考慮重量必須控制在50kg左右。因有肋條的存在,筒壁被分割成96跨,且每跨弧長隨高度變化,故每跨間模板需要調節模板進行長度調整。除對主體模板及配套使用的調節進行設計,還需考慮新模板體系的大小、重量對使用的影響,模板的通用性,模板的承插、收分控制,模板剛度是否滿足要求。
3? 具體實施
3.1 分析原有體系利弊,確定以單飛邊1.3m模板體系為基礎
現有1.3m模板體系經過多年不斷在實際中總結改進,在使用簡便、施工速度、外觀質量等方面需求已取得平衡且長期使用成熟可靠,工人已熟悉此套體系。且單飛邊較于雙飛邊雖調節幅度變小但有利于豎向縫外觀質量,故以單飛邊1.3m模板體系為基礎,將模板高度變至1.5m并平衡使用簡便性為主要改進方向,細節調整為輔。
3.2 確定主體模板并繪制CAD圖紙、據此設計肋條模板、調節模板等附屬構件
主體模板高度定為1.5m,寬度定為1m,其中飛邊70mm,加固部分970mm,其余背愣等加固延承1.3m模板7道橫肋,5道豎肋的布局,間距大小進行調整,拉桿孔距上下口分別為280mm、300mm,材料規格待驗算結果確定。
肋條截面為等腰梯形下部200mm寬,上部150mm寬,高150mm。肋條模板據此設計,模板為“幾”字形,板面布置7道水平肋,4道豎向肋,模板高度1.5m,寬度740mm,兩側各有70mm飛邊,具體尺寸如圖2所示。
因筒壁被肋條劃分為96檔,主體模板為1m寬度,飛邊70mm,可調整范圍有限,故引入調節模板在10cm層級進行調整,調節模板定為10cm、20cm、40cm三種類型。所有調節模板與主模板保持一致,并不設飛邊,豎肋間距200mm。
三腳架高度改為1.5m,并在豎向桿件下部開3個圓孔,增大斜桿調整角度范圍,有利于水平桿件調平。在斜桿下部300mm處設置止直徑為80mm的?準12圓環作為安全帶生根點,提高使用安全性。取消三角架平桿的圓管部分,在尾端設計短鋼管頭焊接方向向上,并設置安全網臨時掛點,兜底安全網上翻時,便于操作。
3.3 對模板體系進行驗算,對構件材料進行確定。
模板材料以1.3m模板為參考,除面板外材料規格均一致,模板從3mm將為2.75mm,減輕重量至51.69kg,滿足對模板重量的要求。具體材料詳情見表1。
根據重量要求對模板進行材料進行初步確定,引用《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三版中現澆混凝土墻大模板計算,對面板、橫肋、豎肋進行強度、撓度驗算,驗算結果符合要求。
4? 效益分析
通過對模板體系的改進,可完成技術指標,減少施工節數30節,縮減工期20天,減少施工縫留置30道提高外觀質量;經濟指標,根據過往經驗人工費3萬元/節,管理費20萬元/月,進行計算,預計節約3*30+20*20/30=103.5萬元施工支出。
5? 實施效果總結及后續建議
1.5m模板體系運轉良好。但在施工中也發現以下三點不足及建議,希望對今后的持續改進提供借鑒。
①肋條模板寬740mm,兩側飛邊各70mm,“幾”字形部分200mm,其兩側平直段各200mm,建議將兩側平直段改為70mm寬,減輕重量便于工人在此處的調整,提升肋條外觀質量。
②調節模板沒有設置對拉螺桿及三腳架,靠鋼筋圍檁進行加固,建議在此設計專用的加固用具。
③肋條模板最下部一道呈“幾”字形橫肋凸出部分與下層模板橫肋沖突,造成肋條模板每節向上高出模板頂面3mm左右且不斷累計的問題,本項目因時間關系采取取消此肋條得以解決,但也對加固結構及模板穩定性造成影響,建議今后在此處做成斜向橫肋凸出部分高出3~5mm或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江正榮主編.建筑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劉文華,王善科,周樹軍,宮石壘,李廣訓.間冷塔機械化施工的創新與應用[J].建筑機械化,2017(02).
[3]馮戰偉,尹永亮.淺析電廠間冷塔X柱施工技術[J].科技創業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