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友
美國國內對華強硬的聲音最近頻繁出現,似要爭奪對華政策制定話語權。那位多年來不遺余力抹黑中國的華盛頓記者比爾·格茨日前出版一本新書,夸大中國威脅,極力主張對抗中國。盡管這種聳人聽聞、走火入魔的觀點似乎主要為了增加銷量,但如今也確實反映了美國國內目前正在進行的對華政策大辯論中強硬派的主張。
以比爾·格茨為代表的強硬派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對華脫鉤論。這種觀點認為中美融合更有利于中國而不是美國。中國通過在市場和技術等領域和美國掛鉤,實現了自身實力的壯大,進而挑戰美國地位。
第二種更進一步,主張對華遏制。這種觀點強調,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無效,無法改變中國。因此要通過遏制政策來塑造中國行為,更好維護美國利益。
第三種則直接宣傳“中美冷戰論”。這種觀點認定,“隨著中國實力壯大,在意識形態、地區秩序和國際地位等方面會對美國形成全面挑戰,中美冷戰不可避免”。
三種觀點主要訴求有所不同,但核心要旨大同小異,均認為中國在意圖和實力方面對美帶來嚴重威脅,美國對華政策需要立即進行調整,必須用更具壓迫性的手段限制中國。
在國際秩序深刻調整的當下,美國國內思考美國所處時代之變化,尋求美國戰略之應對,這很正常。中國也在探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自身的戰略選擇。但觀察中美兩國所采取的戰略路徑,卻大不相同。
美國更多是想改變中國來成就自己,把中國當成主要對手和敵人,總想著“中國的威脅”,以應對中國“挑戰”來布局甚至做局。似乎把中國打垮了,美國就可以繼續成為世界老大。中國則是更多通過改變自己來成就世界,不斷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斷推進改革開放,讓國內經濟更加發展,社會更為穩定。事實上,比較近兩年來兩國推出的改革舉措,不難發現,美國的重要改革實在是乏善可陳,而中國的重大改革則是可圈可點。
因此,美國對華強硬派的勁頭用錯了地方。他們如果真的是為美國好的話,應該在美國國內改革問題上強硬,把矛頭指向國內。正視政治極化下美國改革難以推進的癥結,號召美國國內各力量團結起來,加快國內改革。怪罪于中國、打壓中國是一種輕松但偏頗應對時代挑戰的方式而且必須指出,美國這些人主張對華強硬,不僅方向相反,而且結果無效。一是美國強硬派雖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只是一種聲音而已。美國是多元化的社會,除了強硬派之外,還有主張對華合作的聲音,更有在與中國合作中獲得切實利益的廣大團體。如果對華強硬派完全主導了對華政策制定,對他們進行制衡的力量就會自然出現。
二是國際社會不會附和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對華遏制的企圖。美對華強硬的訴求是要限制中國,確保老大地位。但其他國家并沒有老大心態,對中國的判斷更為中立和理性,更希望通過同中國合作來實現雙贏。
三是中國也不會像美國強硬派所渲染的那樣充滿威脅,除非是把中國逼到別無選擇的境地。中國有自己堅定的戰略方向,這就是讓中國人民變得更加幸福。中國會積極應對美國的挑戰,力爭把美國變成這一戰略目標的積極力量,而不是相反?!?/p>
(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