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鮮
當沈城迎來第一縷曙光,城市還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人們還沉浸在甜美的睡夢中的時候,“中國醫大一院十佳教師”“沈陽市杰出醫師”“白求恩醫學獎章”獲得者崇巍就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樓,他像一個隨時準備沖鋒陷陣的戰士,因為即使在安靜的凌晨和深夜,這里也隨時會上演與死神搏斗的救死扶傷場景。堅守急診急救崗位20多年的崇巍看似平凡的每一天都有著不平凡的經歷。
不忘初心救死扶傷
回顧20多年的急診從醫經歷,崇巍說,為了能更及時救治急診病患,值急診班的時候,他都是站在接診臺前,時刻準備迎接各種挑戰。有一次,一位病患入院,崇巍根據多年急診救治經驗判斷病人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情況十分危急。于是他簡化程序親自為患者準備床位、連接監護儀和除顫器。不出所料,剛做完心電圖檢查,患者就發生了心室顫動意識喪失,他當機立斷,予以電擊除顫、心肺復蘇,從死神手中奪回了患者寶貴的生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交談中,崇巍很有信心地說:“有一線希望的患者、有生存機會的患者,我們都能通過急診救治,使患者轉危為安。”有時患者和家屬目睹崇巍的辛苦,讓他坐下休息一會兒,崇巍說:“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盡快解除病痛,我站著是為了讓患者和家屬感受到我們在盡最大努力工作。”在工作中精力充沛、精神飽滿的崇巍,卻因為多年的辛苦勞累,腰椎、頸椎積勞成疾,但他經常不顧疼痛,帶病堅持工作。
醫大一院急診樓并不大,可就是在這里,急診科醫生崇巍和他的醫護團隊,不知為多少病患解除了病痛,不知挽救了多少病危患者的生命。崇巍給人的印象是:身材并不高大魁梧,卻散發著一種熱情,總是帶著溫馨的微笑。在我們采訪崇巍期間,一位患者家屬主動要求說幾句:“崇教授太好了,親切和善,有問必答,非常有耐心。”崇巍說:“醫患之間不應該也不可能相互對立,只要讓患者知道醫生是盡力幫助他的。”
崇巍多年從事急診工作救死扶傷,盡職盡責。家人知道他忙,非常辛苦,不讓他有任何家庭負擔,為他解除后顧之憂。熟人找關系治病,家里人都給擋下,不讓干擾崇巍的正常工作。他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家人給了他最大的幫助。遺憾的是沒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孩子要考大學了,他希望孩子能在本地讀書,要是去了外地,在一起的時間就更少了……
出生于醫生世家的崇巍,在父輩救死扶傷精神的感召下,從小立志從醫,高考志愿全部填報醫學院,并如愿以償考入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在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做急診科醫生。如今已是教授級專家的崇巍,不僅專業水平高,更可貴的是他高尚的醫德。他的先進事跡材料是這樣介紹的:崇巍堅持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堅守本真初心、忠于責任使命,扶傷痛于憂患之時,救生命于危難之際,盡心竭力、無私奉獻,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示范作用。
崇巍由一名普通急診科醫生到急診科副主任,從一名醫大學生到教授,又經歷了到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深造,這些磨煉和培養,使他成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好醫生。
牢記使命沖鋒在前
伴隨榮譽而來的是更多的責任。身兼數職的崇巍,擔任急診科領導職務的同時還擔任遼寧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副隊長等職務。組織上對他在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工作的評價是:崇巍同志始終堅守“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在災難來臨時挺身而出,竭盡全力地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救治病患,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哪里有危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崇巍的身影。
救援隊雖成立時間不長,卻已經經歷了多次緊急救援,全省各地幾次較大的災難事故現場都有救援隊的身影。錦州曾發生一起氨氣泄漏事故,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的救援官兵不顧自身安危進行救援,對他們的身體傷害很大。一位汶川地震救災英雄在救援時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為了救治汶川地震救災英雄,崇巍和同事們盡了最大努力,使其轉危為安,當時的情景崇巍至今還歷歷在目。誰都知道救援工作危險,但崇巍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有獻身精神。”
崇巍還積極組織并參加扶貧工作,開展“聯合義診扶貧慰問活動”“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在一次義診活動中,崇巍得知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婆婆行動不便,無法來到義診現場,就在白天義診工作結束后,不顧疲勞地趕到老婆婆家進行義診,臨走時留下聯系電話方便日后聯系,還悄悄留下1000元錢。多年來,崇巍率領青年醫生送醫下鄉,為4000余名村民檢查心電圖、血壓、甲狀腺等。崇巍還幫助當地衛生院開展診療技術服務。
身兼數職的崇巍除了急診、救援、巡回義診,身為醫大一院教授的他還肩負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帶了十多名碩士研究生、博士生。他認為最好的教書育人就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在一次臨診接治病患的時候,患者沒有現金支付醫療費,崇巍毫不猶豫地為患者用現金墊付,使患者得到及時治療。身邊的醫護人員并不完全理解崇巍的做法,但崇巍說:“生命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幾千元錢怎么能和人的生命相提并論?”在20多年的急診醫療生涯中,崇巍一直對身邊的同事和學生強調:“醫乃仁術,善德為本。因為只有胸懷大愛,心系百姓,以病人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憂病人之所憂,才能成為好醫生。”
與崇巍交談,給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專業職業意識。被問到對救援工作是否感到恐懼時,他說:“我們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援他人,要科學施救。”他先后參與編寫了多個行業標準規范,為災難救援專業化作出了貢獻。在回答救治患者遇到難題后如何處理時,他說:“到醫療發達國家學習最重要的收獲是可以與醫學前沿接軌,通過網絡可以找到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方法。”他主持研發科技項目,在忙碌的急診、救援工作之余,還積極傳播醫學知識,在媒體上作講座。他說,“最好的醫療是預防”。崇巍的醫術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治病救人,更用愛心踐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
對話崇巍
《共產黨員》:在面對災難和災害時,作為一名急診醫生,應該怎樣做?
崇巍:拯救生命是醫生的神圣職責,在危難之際,最重要的是要有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臨危不懼、沖鋒在前。其次,還必須具備專業的救援知識和精湛的急救技術,以確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站在新時代,我時刻牢記自己選擇急診急救專業工作的初心——救死扶傷,踐行革命的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