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波
巴黎航展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負盛名的國際航空航天展會之一,也是世界航空產業巨頭實力的展示、比拼,這也正是它的吸引力、影響力所在。
2019年6月17~23日這周,是巴黎難得的好天氣,在國際民航業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的時候,第53屆巴黎航展卻在熱情似火的艷陽下開幕了。位于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人們讓110歲的巴黎航展依然青春勃發,魅力無窮。
實力: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今年,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400家企業和組織參展,吸引了15萬名專業人士和超過35萬名參觀者,陣容華貴,嘉賓云集。
6月17日,2019年巴黎航展正式開幕。開幕式的第一個重磅消息就是達索公司與空客公司在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個國家的國防部長的見證下,共同為下一代戰斗機(NGF)揭幕。同時,德法西三國還就項目簽署了框架協議。有媒體稱:“如果說2018年范堡羅航展是英國未來的新一代戰機主場——‘暴風概念機首次亮相,那么2019年的巴黎航空展就是法德‘未來作戰空中系統的首秀之地。”
土耳其的五代戰機TFX 1:l模型首次亮相巴黎航展,也在向世界表明土耳其生產第五代噴氣式飛機的技術和能力。
國際航空大國,都帶著自己的主力機型參展。民機方面,空客帶來了A220、A321LR、A350-1000、A380、A330neo等眾多機型。波音與大溪地航空共同帶來787-9并進行飛行展示,同時靜展的還有737客改貨飛機(BCF)。軍機方面,空客的多款軍用無人機,“臺風”,法國的“幻影”2000,美國的KC-46、F-35、“支奴干”等機型參加了靜展。
盡管參加航展的飛機有100多架,但只有少數飛機參加飛行表演。人們在藍天白云下盡情領略法國空軍的A400M運輸機、“陣風”戰斗機,法國陸軍的NH90、歐直的“虎”式直升機,巴航工業的KC-390多功能運輸機,土耳其TAI公司的T129 ATAK直升機,俄直的“安薩特”直升機,以及中巴聯合研制的TF-17“梟龍”等飛機的精彩飛行表演。其中,“梟龍”戰機在航展期間,每天下午3點都會如約而至,為專業人士和普通觀眾帶來飛行視覺享受,成為與“陣風”戰斗機一樣倍受追捧的航展明星。
靜展區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突出自己的實力,商家在展臺的搭建和產品的布局上都巧費心思。作為法國最為主要的航空企業,達索集團和賽峰集團在航展現場搭建了規模巨大的展臺,全譜系地展示自身的航空技術實力。兩家集團擁有今年在2號館最大面積的展臺。其中,達索公司展示了其幾乎全部一線軍用和民用飛行器型號,包括全系列的“陣風”戰斗機、最新發布的下一代戰斗機NGF,“獵鷹”系列公務機等等。另外,還開設了“陣風”戰斗機VR模擬器,吸引了大量人氣。賽峰集團在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展位上展示了其先進技術,有首次亮相的飛機內飾、“未來電氣”系統,還有各型發動機、起落架等產品,引來觀者云集,合作者紛至。
人們都夸國際一流企業的展臺“霸氣”,實質上,“霸氣”的展臺是靠“霸氣”的實力來支撐的。實力,是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實力才是硬道理。
科技:交流碰撞的熱點焦點
本屆巴黎航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科技新概念點亮未來”,最新科技成果甚至前沿科技交流的熱度一直處于高位,專業日期間甚至可以用“亢奮”一詞來評價。“高科技范兒”十足本來就是航展的特點,但今年的巴黎航展上,參展的不僅僅有成熟的產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概念機、模型機,甚至有很多還僅僅是帶著一個idea來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在本屆航展上,空客的自動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機VAHANA、波音的自主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都進行了展示,空客和中國航空工業都不約而同地展示了面向未來的概念座艙,歐洲很多專業化的小企業包括科研機構都帶來了自身最新的科技成果……這些共同指向,是否預示著航空制造的未來趨勢?
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人工智能技術也成為了重點展示的領域。泰雷茲重點推介了TrUE AI,通過可視化手段,將航空技術、無人機與人工智能領域相融合展示。聯合技術旗下的柯林斯宇航與普惠公司本屆航展也攜手“登場”,在同一個巨大獨立展館內同時展示了Pro Line Fusion觸控顯示設備,以及普惠重點推介的GTF發動機構架。
另外,環保與綠色飛行也是本屆航展上一個重要的技術看點。如ATR公司在航展上推介的ATR72,重點介紹了該機具有更好的環保優勢,相比于同級別的噴氣式支線客機可以減少40%碳排放。電動飛機“愛麗絲”、eVTOL“飛行出租車”,也為大家描繪了未來商務、通勤出行的新可能。關于未來出行、城市空中交通,這片新興領域有著太多可能,也是一片火熱景象:不僅是數十家、幾十億的資金投入,還有各大廠商在電力推進、飛控軟件、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等領域的技術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展4號館,今年日韓兩國也派出了相對較大的展團參展。其中日本展團參加企業較多,包含新明和、三菱、川崎、斯巴魯等等企業,主要展出了包含UX直升機、US-2水上飛機、C-2運輸機、P-1巡邏機等產品,但重點仍在航空制造領域,包括聯合研發發動機,復合材料材料、電子設備等,對于整機制造研發領域介紹的并不是很多。
科技改變世界,科技創造未來。航空科技帶你走進未來,就在這里,身臨其境,在科技最前沿,在可以觸碰未來的航空科技新一輪的大國博弈之中……
商務:百年航展的初心傳承
航展是個盛會,同時也是一個高技術“集市”,大小商家不遠萬里帶著自己的看家產品和技術,無論是“文”的陳列展示還是“武”的飛行展示,無論是商業會談,還是友情拜訪,目的只有一個,宣示“更好的我、更值得信賴的我在這里”,為產業的發展尋求合作者,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尋找買家。這就是國際一流航展的初心和傳承。
據分析,全球每年的商用飛機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美元,而每屆國際大型航展,都是未來航空市場的風向標,可利用它為商用飛機行業把脈。每一屆大型航展也是強者的盛宴,空客公司在航展開幕式當天就取得123架飛機的訂單和加購選擇權,本屆巴黎航展已經獲得363架飛機的新增訂單,包括149架確認訂單和214架承諾訂單。而因受到737MAX事件影響而出現信用危機的波音公司,航展第一天無人間津,但在巴黎航展第二天,波音的命運出現了大逆轉,簽訂了230張訂單,雖然其中200架還只是意向訂單,但對于已經兩個月零訂單的波音而言,這的確是莫大的喜訊。商業是最真實的,拿誠信和實力說話。
本屆航展,6個展區,3400多家參展商,卻看不到波音、空客、GE等世界航空巨頭的展臺,它們都以VIP的形式僅對精準客戶和合作伙伴有限度展示。航空巨頭們已經敏感地把握到市場的變化,用更加務實和高效的主動精準營銷取代過去的被動展陳,對專業觀眾特別是潛在的合作伙伴青睞有加,對飛行表演和社會公眾,熱情已經大大削減了。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規模不大、業務細分的零部件或上下游企業參展。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卻都“身懷絕技”,在自己的領域內深耕,成效斐然。即使是小型公司,也能體會到航空產業鏈的國際化趨勢,他們走出來,展現自己,為自己尋求合作伙伴和市場機會。主輔相生,構成了生機勃勃的航空產業鏈。
幾天專業日,近距離感受到的是大家一門心思談合作、談技術、談未來發展的熱度一直不減,展臺的布置絕大多數都更加趨于營造舒適的商務環境,大家談得非常投入,連吃飯的家伙事兒都搬到了展區里,沒有人在意室外的飛行表演,沒人在意風雨涼熱……
航展是一個平臺,市場像一條紐帶,分出了競爭對手,更聯合了合作伙伴。
中國:堅定自信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
33年參加國際航展,中國航空工業始終高度重視,也不斷探索和走出了一條堅定自信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航空航天技術和市場都是全球性的。多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國際化的道路。各方的認識更趨統一,巴黎航展是國際航空界首屈一指的航空盛會,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是國際航空工業、航空科技界開放的交流平臺,也是展示中國航空工業國際化發展成果、開展與國際航空業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國際平臺。
本屆航展,有將近20家中國航空航天企業集體亮相,技術領先的中國產品和設備備受矚目,展現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走向世界的整體實力。中國航空工業攜旗下9大類15項產品和服務亮相。在航展期間,中國航空工業總經理羅榮懷、副總經理陳元先與多家高端客戶進行了會談,集團公司旗下的中航國際、中航技、直升機、機載系統與將近30個國家的上百個客戶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型國際航展這個舞臺,既是比拼實力“秀肌肉”的擂臺,更是優勢互補“找朋友”的平臺。
羅榮懷在會見空客等多家國際一流航空企業負責人時,多次闡述了開放的航空工業國際化的發展思路,提出了針對不同合作對象、不同產業鏈條、不同專業領域的差異化合作模式,即既要重視與大公司的全面戰略合作,也要重視和產業鏈各關聯方的共享共贏合作,更要高度重視與歐美高度專業化的中小企業在專業系統、專業部件、專業能力上的對標合作,在與高手過招中學到本事、彌補差距、加快成長。
陳元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從國際化1.0(并購)向國際化2.0(并購+整合)的跨越。中國航空工業正在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立足我國航空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要求,提出‘空中絲路計劃,旨在促進各國航空產業互聯互通,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企業集體亮相,展示中國能力。中國商飛除展示ARJ21新支線飛機、C919大型客機和中俄聯合研制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外,還首次在海外向公眾展示了一架CBI公務機模型。另外,不僅有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大型航空航天企業參展,還有海特集團、寶雞鈦業、南山鋁業等這樣規模不大卻業務深耕的企業參展。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對記者說:“航展是一個大聚會,航空產業本來就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市場,做航空,無論企業大小,都要有包容、合作、學習的心態,只有擁抱全球高科技,才能打造展現中國能力。”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通過航展了解世界,也讓世界了解中國。
從主流媒體的視點,也感受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和自信。新華社巴黎分社撰文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航空產業鏈的有力參與者”,人民日報在科技版頭條刊發來自巴黎分社記者在航展現場采寫的長篇報道稱“中國展團‘國際范兒十足,中國航空工業展示了走向世界、逐鹿國際市場的整體實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援引航空專家的評論“中國航空工業眾多產品現身2019年巴黎航展,展示了歷經30多年歷練、融入全球航空產業鏈的實力與自信”,中國政府官網轉發陳元先專訪說“30多年參加巴黎航展,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跟跑到‘并跑的歷程,加快融入了國際航空產業鏈”……航展期間關于中國航空工業參展的熱詞“國際范兒”“國際化發展”“見證成長”“梟龍驚艷”“MA700”亮相、“未來座艙”系統參展等,成為傳播主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公眾對航空工業的肯定和期待。
擁抱未來,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是航空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歷屆航展永恒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