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殷繪媛
為使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細、實上進一步提質增效,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香爐礁街道緊扣“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用、成果共享”這一城市基層黨建核心要義,積極探索創建社會治理工作“五聯法”,在“共”字上下足了功夫。
清單聯建
每年年初,香爐礁街道都會組織轄區共建單位聯合開展社會建設及民生需求摸排,確定“一方牽頭、多方認領”的共建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具體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由街道、社區組織人員進樓入戶,把社情民意“挖”出來。二是依托居民議事會,召集樓組長、居民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等,把居民需求匯總上來;三是會同共建單位協商共議,把各自具有的服務優勢和資源亮出來;四是對重大事項、重點問題、重要項目實行現場辦公,把需要匯智、集中解決的問題確定下來。
形成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小漁村,是轄區的老棚戶區,違章私建有79戶、100多處,是影響大連城市建設、防臺防汛、消防安全的老大難。2016年,街道通過大工委聯席會議,將小漁村周邊的熱電集團、中遠船務以及轄區職能部門派出所、執法大隊、邊防武警支隊等10多個共建單位召集到一起,從消防、市容、交通、工程技術、社情民意等多個方面,一項一項找出存在問題,列出清單,然后形成集中整治方案。由于共建單位心齊給力,工作方案周到細致,任務清單具體,使這件群眾認為“不可能的事”不到3個月便圓滿解決,既贏得了百姓贊譽,又改善了營商環境。
立項聯議
為保證提出的項目可操作、能實施,香爐礁街道改變以往的常規做法,變單向下達共建任務為多方協商共議形成合力擰成一股繩。比如,對征詢上來的各類需求,由街道、社區組織梳理、分類,然后提交街道大工委聯席會、社區大黨委聯席會,本著“可能可行、先急后緩”原則,進行去粗取精、去虛取實,確定服務項目,列出需求目錄,再交由轄區單位形成各自的年度共建行動方案。2018年,僅確定項目清單一個環節,街道就先后召開8次協調會,反復征求意見,論證其可行性。
通過共同參與,讓大家對“干什么、怎么干”形成了共識。建居民食堂和養老服務中心,是轄區老年人多年的愿望,但解決起來需要多家單位共同參與。2017年,街道黨工委將此列入重點民生工程,組織10余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商議立項。為使立項科學、可行,街道本著“誰出力、誰參與”原則,建立項目論證小組,多次組織場地提供方——街道,投資經營方——天欣駕校,上級主管部門——區民政局等參與項目論證,歷時6個月,完成了包括項目選址、服務內容、質量保證等數十項內容的論證,最終確定了以公益為目的,街道與天欣駕校共同管理經營的香爐礁街道“居民食堂”和“養老服務中心”立項,如今兩個項目都已投入使用。
落實聯動
對大家共同認可的“年度共建項目清單”,以協調會、聯席會形式,第一時間向共建單位、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進行通報,并逐一組織推進。
轄區工三巷全長近千米,是公交車主干道,兩側燒烤、占道擺攤、噪聲污染問題十分突出。2016年,街道、社區同市、區5個部門及轄區多個單位攜手聯動,逐個街巷、路口、攤位、棚廈進行清理、規范,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
街道還趁熱打鐵,聯合執法大隊、公安派出所、消防部門、工商、稅務等單位,歷時兩個月,對居民反映強烈的轄區18棟樓的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包括花壇、晾衣架、健身器、休閑座椅等。
為保證項目清單有效落實,街道、社區不當“甩手掌柜”,經常深入一線與共建單位一起“照單”共建。先后與市政管理處修繕破損方磚步道、馬葫蘆井蓋;與市路燈處、排水處安裝路燈,疏通下水管道;與出租汽車公司、申通快遞公司幫助棄管樓翻新花壇、種植鮮花;與轄區中小學聯建居民畫室等。2018年,在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街道、社區同各派出所聯合張貼宣傳單2600多份,向轄區居民、商戶發放宣傳品4萬多份,向5所學校發放書簽2100多個,組織大型廣場宣傳活動8場,協調轄區企業、商戶利用LED屏幕連續滾動播放宣傳標語等。預防煤氣事故是獨居老人生活中的一個難題,工人村社區在請專業人員定期舉辦相關知識講座基礎上,協調轄區消防部門歷時3個月,為1100多戶獨居老人安裝了煤氣報警器。為提升綜治智能化水平,街道聯合轄區派出所、市場所、稅務所等單位,建立了社區治理網格,安裝監控攝像頭94個,組建網格管理員、格(片)長、志愿者隊伍2500多人。同時,建立了由法律工作者組成的調解隊伍,舉辦“法融香爐礁、法民同行”等講座,每年組織平安志愿活動400多小時,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升級。
整治聯合
為使社區治理形成一盤棋,街道、社區定期組織協調和推進,切實做到“三個同步”,即同步檢查、同步調度、同步整改。大連造船廠周邊占道經營、違章建筑、圈地種菜泛濫,道路、環境多年臟亂差,時常引發各種糾紛。街道連續兩年協調造船廠、鞍鋼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轄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等單位和部門,集中解決暢通難、停車難、環境差等問題,有效保證了大型船用構件順暢出入廠區。僅2018年,就組織動員各方力量,集中整治510棟樓院、153處私搭亂建,清運垃圾雜物2100多噸。
為有效解決居民糾紛、化解社會矛盾,街道社區聯合司法、教育、企業、社會組織等部門,出資50萬元升級改造綜治中心,建立以“365姐妹花”調解室為骨干的各類矛盾糾紛調解室。先后幫助企業產權改制、電梯維修、糾紛調解數以千計,挽回經濟損失千萬余元。近幾年,街道還與轄區單位推行了“5個100工程”,即駐街單位為轄區群眾辦100件實事、提供100個就業崗位、幫扶100個貧困家庭;黨員志愿者與100位空巢老人結對子、100個轄區單位黨組織互結共建對子。
成果聯評
街道工委在多年共建活動中創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共建品牌,“青年論壇”“愛如滿月、心懷家園”系列主題活動,“學家訓、立家規、正家風”專題講座,“紅色講堂”等。這些品牌的形成與發展源于街道大工委組織的每年一次的共建成果聯評,即組織共建單位及其上級部門、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兩代表一委員”以及街道和社區相關人員,對年度共建工作進行排名劃等,對居民認可點贊、社會反響積極的給予表彰。
為壓實責任,街道每年都組織400多家共建單位簽訂任務落實明細書,將項目落實情況納入年度共駐共建述職評議,作為評先評優的參考依據。3年來,街道社區共組織召開共建項目立項、工作推進、成果評審83場次,提出議題221項;協調解決居民關心的問題139個;召開群眾評議會24次,群眾滿意率達98.6%。
(大連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