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蘭
自鄧小平同志于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強化黨的紀律性與組織性”的思想方針后,國家就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監察審計部門的工作重點。現如今,監察審計工作已經成為一項反腐倡廉和實現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的重要工作,監察審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對反腐倡廉的效果、黨風廉政建設的進步具有很大的影響。本文探析了新時期審計機關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思路。
(一)審計機關的職能
腐敗是隨著權力的增長而出現的,同時也受制于權力,要杜絕官場和職場不出現腐敗,就需要領導者本身的自律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定:一是監督職能。評價和監督是審計機關最基本的職能。二是預防職能。審計機關目前在基建、招投標采購等重大經濟活動中基本能做到全程參與、全程跟蹤、全程監督。三是線索職能。審計機關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財務數據和憑證的審核過程中,往往能發現一些貪污腐敗的跡象和線索。四是反腐職能。從審計機關的職能來看,內審進行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審計等審計活動的過程,也是對各類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評價和監督的過程。
(二)審計機關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深化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持之以恒,毫不動搖,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審計機關各項工作各司其職,相互獨立,但又相互促進、互相影響,在預防和制止腐敗方面,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它們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管好用好日益增長的經費,同時為各項事業保駕護航。
(一)審計機關職能定位不明確
在審計機關內部監督體系中,紀檢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審計部門主要從財務角度去評價和監督被審計對象在財務收支、內部控制、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及工程預決算等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而紀檢監察部門主要從黨風廉政建設、信訪舉報、案件查處等方面實施監督職能。兩者雖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各司其責,但也不難看出,二者在監督對象和范圍上存在重合之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兩者很少出現協同合作,對同一對象反復審計、調查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耗時費力,嚴重時還可能影響監督的效率和效果,同時也給被監督對象帶來了困擾。
(二)審計機關各部門信息共享不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發展,越顯現出審計監督尤其是經濟責任審計對制約權力、規范領導干部從政行為和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對一些貪污腐敗的警示案件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有些權力尋租、損公肥私的腐敗行為往往和財務制度不夠完善、收支管理不夠嚴格規范有關。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紀檢信息和審計信息很多存在相互交叉的現象,需要共建有效、及時的信息共享渠道,加強彼此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然而在現實中,內審和紀檢監察缺乏信息傳遞和反饋的平臺,沒能及時分享能促進彼此工作效率提高和成果利用轉化的信息。
(三)審計機關對黨風廉政建設認識缺位
腐敗生長于權力又受控于權力,權力不產生腐敗,需要權力者的自律和他律,審計在反腐敗過程中的地位就是權力的他律。審計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不斷揭露和查處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通過審計促使權力得到制約,從而逐步鏟除滋生舞弊和腐敗的溫床。其中內部審計又是整個審計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廉政建設中發揮著監督、預防、發現、查處和評價的作用。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該意見不僅從審計對象、內容、廣度、深度、頻率等方面對審計全覆蓋工作進行了部署,而且也保障了審計的監督權,不僅要從賬務數字角度揭示政策的執行、資金的使用情況,也要反映是否存在管理漏洞、管理缺失方面的問題。黨風廉政建設也越來越成為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審計機關對黨風廉政建設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導致腐敗滋生。
(四)審計監督不到位削弱威懾力
在實踐中內部審計監督不到位現象依然存在,“同級審”困境成為監督權弱化的主要表現。例如,在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雖然修訂了經濟責任審計相關的規章制度。但在審計力量、評價方法、審計取證和責任界定、審計結果運用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難以形成審計精品項目,導致經濟責任審計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制約了審計監督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威懾力和影響力;在管理審計、效益審計日益受到學界和治理層關注的情況下,一些審計機關的財務收支審計有被弱化的傾向,單位層面的預決算審計也難以開展,導致內部審計監督在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合理性、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預算執行的有效性方面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審計機關內部審計理應遵循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的原則,但針對招標采購項目的事前、事中審計不到位,監督存在真空地帶,加之內部審計是審計機關的一種內部管理行為,沒有相應的處理處罰權限,導致監督威懾力大打折扣。
(一)創新審計成果與黨風廉政建設融合路徑
審計工作最終目的是要促進資金使用程序化、財務管理規范化、黨風廉政化。審計結束后,意見是否被采納,問題是否得到落實整改,審計成果是否轉化為制約監督的有效手段,重大問題的決策依據、出臺的新政等,要注重四個結合:一是把審計工作與開展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結合起來,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從政。二是把審計工作與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三是把審計工作與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相結合,嚴厲懲處腐敗分子。四是把審計工作與加強對干部的選拔任用結合起來,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尤其是經濟責任審計是新時期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把審計監督手段運用到干部管理和監督領域,把審計情況納入對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考察干部,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績,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組織監督、紀檢監督合力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要及時總結提升審計質量的實際經驗,更好地借鑒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提升審計質量,促進審計成果的科學合理轉化,抓好協調和溝通,多方共同督促審計成果的有效落實,全面履行審計職責,不斷推進審計事業的發展。
(二)創新審計機關與黨風廉政建設協作范式
不少審計機關的聯席會議制度流于形式,會議只是走走過場,會上大多是聽聽審計部門做的審計情況匯報,難以真正發揮聯席會議的作用。為充分發揮會議效果,一是要完善制度,細化會議實施細則。審計機關應結合工作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審計聯系會議制度,將在實踐中總結好的做法固化為制度,通過制度的形式來細化聯席會議的組織形式、與會成員、會議流程等實施細則,增強會議的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確職責,強化合作意識。要充分調動與會成員的積極性,需要明確各成員在聯席會議中的具體職責并切實履行。三是提升審計成果運用水平。聯席會議各成員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充分運用審計成果。比如,紀檢監察部門可將其用于對干部的教育和警示,實現審計成果轉化,提高審計權威性,化解審計整改難問題。
(三)創新審計信息與黨風廉政建設共享機制
在工作實踐中,有時審計方法選擇不對、審計評價不當或者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重復工作會造成資源浪費,這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因此加強各部門之間信息順暢交流,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具有現實意義。首先,紀檢監察機關可協同審計部門共同制定年度審計計劃,可根據掌握的紀檢信息和線索,把亟待解決的重點部門及事項納入審計范圍。同時,紀檢監察部門也可將收集到的舉報信息在不違反工作保密原則的基礎上,及時反饋給審計部門,協助審計部門全面掌握被審計對象的相關信息,做到更加客觀、全面地對審計對象進行評價和監督,降低審計風險。其次,內審部門在開展常規性的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或其他專項審計過程中發現的較為突出的問題,可以適當以通報的形式向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反饋,便于紀檢監察部門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督查工作。審計部門提供的第一手寶貴材料,也為紀檢監察部門提供了實行監督權的材料和依據。
(四)創新審計人員黨風廉政培育模式
作為國家政策執行和落實的監督員、財政資金的安全員,內審人員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養水平和專業能力。一是加強廉政理論學習,切實提高審計人員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審計過程必然會遇到各種阻力和壓力,需要揭示貪污腐敗的問題,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時刻保持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不斷學習國家最新政策法律,做到客觀、誠信、審慎,自覺履行反腐倡廉的神圣職責。二是鍛煉敏銳洞察力,提高反腐倡廉意識。面對復雜多樣的審計環境和更加隱蔽的舞弊手段,需要審計人員具備高度職業敏感性,善于對利用紛繁復雜的核算資料抽絲剝繭,找出易產生違法違紀問題的疑點和線索,跳出固有的財務思維模式,多從大局觀出發,多從黨風廉政建設角度審查審計業務。
深入推進審計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必須有效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這是貫徹落實中央要求部署的需要,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合格的審計干部必備的政治品格,是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各級審計機關要在審計項目實施、加強審計管理上切實做到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帶頭表率作用;堅定理想信念,著力保持審計隊伍的純潔性;堅持嚴格管理,將黨風廉政建設要求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