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 劉典
【摘要】共享經濟作為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經營不規范、押金管理不透明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既要避免用舊辦法管制新業態,又要進行監管創新,補齊制度空白和短板,推動共享經濟的規范化發展。
【關鍵詞】共享經濟 金融機構 新業態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2018年12月,在共享單車ofo(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的總部前,集聚了大量前來辦理退還押金手續的用戶。據報道,ofo申請退還押金的人數已超過1300萬,且仍在增加。作為共享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代表,共享單車自出現之日起就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共享單車開始出現企業經營不規范、押金管理不透明等問題,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在較短時間內,共享單車經歷了一個從快速擴張到重新洗牌的過程。具體來說,在行業發展前期,共享單車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這一階段,各路資本競相參與,單車的數量快速增加、種類迅速增多,從共享單車的顏色可見一斑。這一階段,競爭集中于押金數量和使用價格,為搶占市場、吸納大量客戶,各種共享單車無節制地增加投放數量。隨著資本的爭先涌入、共享單車數量的快速積累,行業發展很快進入短暫飽和狀態。面臨“產能過剩”,洗牌正式開始。2018年開始,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和經營困難,有的企業開始退出,有的倒閉。隨之,客戶繳納的押金退還成為難題。押金的收取方式、管理模式以及企業經營規范程度等,成為全社會關心的問題,也是共享經濟模式普遍面臨的挑戰。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利用社會閑散資源實現自由組合和效率的最大化。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環保節約理念的普及,共享經濟模式受到普遍關注。共享經濟將大多數普通民眾聯系起來,通過民眾對某種社會資源的需求,實時而有針對性地讓渡所有權,這既可以滿足公眾的需求,又可為公司帶來一定的收益,同時可以達到低碳環保的社會效果。因此,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平臺得到迅速發展。
共享平臺迅速發展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大量用戶和資金匯集,產生龐大的資金池。大量的資金從海量用戶手中進入平臺,雖然其所有權在廣大用戶,但是使用權卻已經轉移。前期,共享平臺擁有很強的“吸金”能力,以較為容易的方式獲得大量的現金流。龐大的現金流對企業具有重要價值,共享行業瞬間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眾多的共享公司開始生長和蔓延。
瘋狂生長的背后暗藏著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資金挪用及監管斷層。搶占大量用戶、提高市場份額對共享平臺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共享平臺對于擴張具有強烈的需求,而擴張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一旦資金周轉速度滿足不了擴張速度,或者平臺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體系,那么資金池的不正當使用等問題便會出現。共享單車暴露在公眾面前的問題是押金的挪用,即不僅用戶無法及時收回押金,押金還有可能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考慮到管理的成本和性質不同,對共享單車押金的管理可以不用像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那樣嚴格。建議由第三方,如商業銀行進行存管,避免共享企業直接接觸用戶資金,降低資金被挪用和占用的風險。國內主要的共享平臺大多宣稱與商業銀行達成存管合作,但由于缺乏相應制度的約束,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實現資金的第三方存管。
雖然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曲折,但是正如《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所指出的,其作為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這樣的背景下,既要避免用舊辦法管制新業態,又要進行監管創新,補齊制度空白和短板,推動共享經濟的規范化發展。
首先,從政府的維度來講,要做好引導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我國政府對于共享經濟采取的是“包容審慎監管”,而共享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為政府對行業的頂層設計帶來新挑戰,即政府如何把握有效監管和鼓勵發展之間的尺度。當下我國的共享經濟,已經突破了早期閑置物品資源配置的經濟模式,將資源配置擴大到教育、醫療、媒體內容共享、閑置資金眾籌等領域。共享經濟的目的是盡量降低社會總成本,而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共享”模式卻增加了“所有物的供給”,反而增加了社會總成本。某些領域出現了創業企業盲目跟風、一窩蜂而上的現象,導致相似的企業、服務和產品泛濫成災。這樣的共享經濟不可持續,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因此,政府在作頂層設計時,應對涉及國計民生的共享經濟產品(出行、住房等)和一般性產品采取差別化措施。可結合目前的產業指導目錄,對限制性或資質要求較高的商品和服務提高市場準入要求,對一般性產品則放寬市場準入要求。對好的共享經濟不僅不能管死,而且還要鼓勵和推廣。反之,對不能提高社會效率、創造社會價值的業態,即使它打著“創新”的旗號,也應保持足夠的警惕。
其次,從金融的維度來講,應實現金融與共享經濟的深度融合與平衡發展。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和電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金融服務與生活場景逐步走向無縫銜接。未來20年,共享經濟將會在更多領域普及,成為場景化金融服務的一部分。發展共享經濟關鍵是,要有前沿的互聯網思維,傳統的思維模式難以適應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共享經濟目前已經覆蓋出行、醫療、娛樂等領域,傳統金融機構應在細分應用場景加大對客戶的支持和服務力度,推出契合客戶需求的好產品,實現金融服務場景化,不斷提高客戶黏性。一方面,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提升客戶對共享平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可以更加高效地配置社會資源。當前,共享經濟的很多行業已經開始重新洗牌,部分企業的退出為優勢企業的發展打開了空間。這也意味著共享經濟開始走向成熟,許多具備優質成長基因的公司已從初創階段的混戰當中脫穎而出。
最后,從企業的維度來講,應增強技術與應用創新,尋求穩定的盈利模式,進一步撬動多方社會資源。共享經濟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個特定場景內提供服務。共享經濟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在于優化與場景的融合方式,以及與多方資源的整合能力。如果融合方式單一,那么帶來的收入必然也會單一,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會較弱。提升資源整合及場景化服務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于基于共享平臺獲取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撬動多方資源的關鍵砝碼,成為共享平臺牢牢把握核心業務競爭力、加快創新業務的重要支撐。共享經濟的發展建立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基礎上,企業主體只有通過新技術、新業務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客戶的體驗和使用效率,才能在共享經濟中把握主動權,占據主動地位,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共享經濟的發展還在摸索和試驗期,需要多方共同推進引導。政府需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共享經濟中各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到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同時,對社會資本項目運作進行監督,避免其成本與效益出現不對稱時對其他利益方造成損害。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重要參與者,須按照制度履行資金存管職責、提供金融服務。共享經濟作為市場主體,在運營中應保證使用方有誠信地使用和維護共享資源,創新場景應用。另外,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如打造更健全的社會誠信體系,為共享經濟發展提供更好支持??傊?,要讓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緊密配合,在寬容、審慎、協同的環境中,促進我國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