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女士通過某購物平臺在王女士開設的代購網店購買了某品牌一款鉑金戒指,并通過支付寶向王女士付款。在收到戒指后,李女士認為尺寸不合適,就更換的尺寸和款式與王女士聯系,但王女士稱無法換購李女士所需的款式,之后又以超過更換期限1個月為由拒絕換購。但李女士向海外該品牌專柜了解到,專柜有李女士需更換的款式,退換貨的期限為6個月,而非1個月。李女士向某購物平臺申請售后維權,但平臺駁回了李女士的維權服務要求。李女士遂將王女士及購物平臺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解除其與王女士之間的代購合同,由王女士返還價款,購物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 海淀法院審理后認為,李女士與王女士之間構成委托合同關系,王女士作為賣家,依據李女士的指示為其代購了符合其要求的戒指款式。王女士完成代購商品的義務后,已經向李女士交付了戒指,且已經向李女士提供了所購戒指的發票,代購行為已經完成。李女士要求退貨、換貨的原因是自己測量導致的問題。同時,購物平臺僅在明知或者應知其平臺銷售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下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無證據證明購物平臺存在上述情況。基于以上事實,李女士主張解除與王女士合同、并要求購物平臺就返還價款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據此,法院判決駁回了李女士的全部訴請。
(摘自《現代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