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助力企業揚帆起航
盛夏時節的中國大地熱浪襲人,與天氣一樣火熱的還有企業的發展態勢。
7月10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9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500家上榜的中國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45.5萬億人民幣,較去年增長14.8%,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共有42家公司新上榜、重新上榜,其中小米公司以1 749億元排名第53。
“從上述榜單不難發現,這些上榜公司都是些實力較為強大的企業,無論是品牌價值,還是科技創新實力,這其中,知識產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關專家表示,在當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下,企業應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提高知識產權的價值和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中國市場,中國企業需要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制度環境。
“知識經濟時代”其實就是“知識產權經濟時代”。企業的發展戰略已經躲不開知識產權,也已經離不開知識產權。當代的中外企業都同樣面對著知識產權的“激勵創造、依法保護,有效運用”等一系列問題。而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全球各地,中國企業也企盼世界各國都給予知識產權以有效保護的良好環境。
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市場過程中,知識產權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我國企業亟需打開新思路,因此,海外市場成為企業發力的重要目標,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受到廣泛關注。10年前,當時的中國通信行業仍處于2G模仿、3G跟隨時代的交接點,暫且不說知識產權維權,就連知識產權許可談判都處于弱勢地位。經過數年的發展,華為公司經歷了艱難起步、戰略相持、防御反攻等發展階段,在知識產權方面付出了“學費”后,逐步實現了“后來居上”。華為公司在與國外巨頭的專利訴訟,正是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維權現狀的一個縮影。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知識產權維權的不斷成功,不僅得益于知識產權質量的提升,還受益于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帶動企業知識產權維權能力不斷提高。
戰鼓進一步擂動,號角進一步吹響,道路進一步指明,步子進一步邁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知識產權與時俱進,正助力企業揚帆起航。
本刊編輯部 李姍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