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蓉 李建軍
知識產權來自于科技成果,同時又對科技成果的不斷創新和提升具有促進作用。近年來,河南省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不少成績,但是科技創新資源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短板依然突出,特別是中科院有104個直屬院所,河南省沒有一家,高水平的大學和科研院所相對匱乏。
新型研發機構作為背靠大院大所、面向經濟主戰場的新型科研開發組織形式,能夠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采用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企業化的管理機制、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機制等全新的建設模式和運行機制,在有效破解河南省科技創新資源短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專利產出后勁不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去年7月的42家到今年1月的67家,近半年時間里河南省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擴軍”,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活科技研發動力、推動專利產出提升與優化提供磅礴新動能。
多種形式并進,建設新型研發機構
在已集中備案67家新型研發機構的基礎上,如何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加快實現“質”的突破、“效”的跨越,為推動專利產出提升與優化提供有力支撐?河南省以多種形式并進,給出了路徑。目前,河南省經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從投資主體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形式。
通過引進高端創新資源,合作建設了一批高端新型研發機構。當前,河南省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尤其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支撐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引進高端創新資源,與中科院、清華大學、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引進建設了一批高端新型研發機構。這些機構的引進建設為當地產業創新發展、破解關鍵技術瓶頸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鄭州市先后引進建設了鄭州中科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過程所鄭州分所)、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華三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等9家高端新型研發機構。洛陽市也先后引進組建了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制造產業研發基地等9家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全省經備案的該類新型研發機構20家。
圍繞重點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以產業項目為依托,省內科研院所、知名企業聯合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如以推動工業CT產業化為目標,洛陽中信重工、鄭州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澗西區政府合作組建了洛陽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省經備案的該類新型研發機構5家。
河南省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也嘗試剝離或新建獨立法人的研究機構,為相關產業和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如鄭州大學與鄭州高新區聯合共建了鄭州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衛華集團有限公司與多家單位聯合建設了河南衛華機械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省經備案的該類新型研發機構24家。
聚焦區域強大的市場需求,自然人、外資企業獨資或企業與自然人聯合出資組建了新型研發機構,該類機構為某一具體行業提供專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如泰極愛思(鄭州)座椅有限公司是由泰極愛思(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0%投資的外商獨資企業,新鄉市高新醫藥研究院由3位自然人聯合出資設立。全省經備案的該類新型研發機構16家。
面向區域主導產業需求,由政府獨資設立或政府聯合高校等聯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該類新型研發機構主要結合當地主導產業需求,為當地企業提供關鍵共性技術,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如商丘市政府面向當地主導產業需求,獨資設立了商丘科學院。全省經備案的該類新型研發機構2家。
加強頂層設計,注重運營機制完善
完善新型研發機構運營機制、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促進專利提升優化的基本條件。河南省科技廳致力于完善新型研發機構運營機制,制定專利發展戰略并有效執行,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創造有利于專利戰略實施和自主創新精神培養的科技創新環境。
河南省科技廳會同有關部門先后研究出臺了《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2017年創新引領型機構專項行動計劃》《河南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遴選和資助暫行辦法》《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和績效評價辦法(試行)》等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為引導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去年下半年,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等有關省直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扶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從科技項目承擔、稅收優惠、資金扶持、人才激勵等方面對新型研發機構提出了18條扶持政策。目前形成了送審稿,已報省政府,擬提請省政府常務會審議并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研究后,以省政府名義印發。
2017年下半年,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制訂出臺了《河南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遴選和資助暫行辦法》,并據此共同組織開展了首批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遴選和資助工作,確定了鄭州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鄭州中科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過程工程所鄭州分所)等10家機構為首批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并于去年7月份以省政府名義命名,省財政按照有關規定給予了4 129萬元資金支持,引導做大做強,為全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工作樹立了標桿,示范引領全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強化交流宣傳,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為促進專利輸出增量體質,推動科技成果從省內走向全國,河南省不遺余力地強化交流宣傳,將全省新型研發機構扭成一股繩,實現共創共贏。
去年五月份,省政府組織召開了“科技創新‘四個一批’經驗交流會”。會上,十余家新型研發機構負責人進行了經驗交流。通過交流,為全省新型研發機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模式及先進管理經驗。同時,通過河南日報等新聞媒體宣傳展示了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成果及其創新優勢,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新型研發機構的認知和接受程度。目前,全省上下在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上已從共識到行動,從全面推進到逐步深化并呈加速推進態勢。
全省新型研發機構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技術領域,初步形成了較全面的產業和技術覆蓋面。同時,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區域分布逐漸擴大,已覆蓋14個省轄市。其憑借靈活的體制機制、突出的創新能力和巨大的增長潛力,已成為河南省引領源頭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洛陽分所),先后與有關單位共同設立了兩支規模分別為3億元、5億元的投資基金,吸引外部投資6億元,目前已經成功投資了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寒武紀”公司。新華三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成立以來,營業收入已達到5.33億元。超過300個大數據服務案例在全國落地。累計申請專利數190件,獲得授權專利29件,取得軟件著作52項,并全部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
補齊創新短板,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過去的一年,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約束趨緊、轉型升級困難增加等復雜形勢下,河南全省經濟保持“穩、進、好”的態勢,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活科技研發動力、推動專利產出增量提質的有力舉措結出累累碩果。
然而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工作起步較晚,雖已形成了一定規模,但和先進省份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不足。從發展數量上看,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數量偏少,尚未形成規模化發展和集聚效應。從發展質量上看,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多數處于建設初創期,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二是支持體系不健全。目前省級層面相繼出臺了《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2017年創新引領型機構專項行動計劃》《河南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遴選和資助暫行辦法》《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和評價辦法(試行)》,省轄市中僅有少數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省市聯動合力扶持的局面。三是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河南省部分新型研發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內部利益共享和協同創新體制不完善、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制約著新型研發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四是新型研發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競爭。由于受到環境、經費、有關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普遍存在引進和留住高水平創新團隊和人才困難的問題。五是由于國家層面上尚未出臺新型研發機構專項扶持政策,未將其納入科研院所的管理,還不能享受到國有科研機構待遇,對于經費緊張的初創期新型研發機構是“雪上加霜”。六是部分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時間較短,當前運行較依賴政府,地方政府對新型研發機構的扶持期一般為3~5年,扶持期過后,該類新型研發機構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在缺乏地方政府后續支持的情況下將面臨一定的生存壓力。
正視成績,更上層樓。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和系統性都很強的工作,仍需要進一步做好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并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去大力推動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且需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共同發力,形成共同助推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工作合力。
河南省創新存在的短板,為新型研發機構提供了巨大的成長潛力。接下來,建議政府對新型研發機構進行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研發和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力度,構建穩定權威、綜合配套、精細協調的科技創新法治保障體系,使新型研發機構與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形成新型創新生態系統,構建科教融合優質、成果轉化高效的現代治理體系。抓住有利時機,縮小發展差距,只要著力促進專利產出提升與優化,扎實推進河南市科技創新發展,我們就能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讓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如江海奔涌。
(作者單位:1.河南《創新科技》雜志社;
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