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燕
戶外活動時間,我帶中班的孩子去院子做游戲。不一會兒,3個從廁所回來的小女孩跑來告訴我:“老師,廁所有只雞。”我很納悶:“學校廁所哪來的雞呢?可能是墻外農戶養的,從墻洞鉆進來的。”說完,我也沒太在意,和孩子們繼續游戲。沒想到孩子們竟然對這只雞產生了興趣,一會兒走3個,一會兒去5個,回來紛紛告訴我看到這只雞的情況。看到孩子們對這只雞這么感興趣,干脆上節科學課吧。我問孩子們:“哪個小朋友能告訴老師,廁所里的那只雞是公雞還是母雞?”
? 有的說是母雞,有的說是公雞。
? 我很奇怪: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怎么會不認識公雞母雞呢?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了。我說:“咱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和中班的小朋友一起來到廁所,一只長著褐色羽毛的母雞正一臉驚慌地在廁所亂跑,一定是剛才被孩子們多次“審視”嚇壞了。我趕緊走到最前面,用胳膊攔住準備向前圍觀的孩子:“孩子們輕聲點,別嚇壞了雞媽媽,老師告訴你們,這是一只母雞。它的羽毛雖然沒有公雞漂亮,但是它會下蛋,一年能下好多呢。每天吃一個雞蛋可以讓小朋友個子變高,身體強壯。”
“剛才你們追趕雞媽媽,它一定嚇壞了,咱們別堵著門,讓出一條路,讓它回家下蛋好不好?”孩子們很自覺地讓出一條路,母雞嚇得一溜煙兒跑遠了。
我把孩子們從廁所帶出來,又繼續剛才的話題:“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一只會下蛋的母雞,誰能告訴我公雞長什么樣,它有什么本領?”有幾個小朋友搶著說:“我知道,公雞會打鳴,它們的羽毛很漂亮。”看到說出來的幼兒并不多,知道他們對這方面了解還不夠,我就順勢給他們布置個任務:“回家仔細觀察你家里或鄰居家的雞,用你的畫筆畫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看誰畫的雞最漂亮。”
? 回到辦公室,我陷入了沉思,現在不僅城市的孩子五谷不分,農村長大的孩子也一樣了。這節意外的課讓我深深體會到,對幼兒的教育是隨時隨地隨機隨處的。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切都可以成為我們教育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