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浩
誰也沒想到,曾經作為全球最早創立的網約車平臺之一——易到打車,眼下已處于生死邊緣。兩年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韜蘊資本接手易到,并主導了它的運營和管理,對早期出現的司機提現難問題承諾給出解決方案,但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易到司機都沒能完全拿到自己的辛苦錢。
5月底,易到稱其服務器遭到黑客連續攻擊,給用戶帶來嚴重影響。攻擊導致易到核心數據被加密,服務器宕機,雖然易到方面稱相關工作人員正在搶修,但目前司機端依然無法打開易到APP,無法查看自己的金額。對此,不少司機、網友表達了猜測和不滿,“大概是拿不出錢來提現才搞了這一出鬧劇吧。”
沒錢提現,司機妻離子散
“如果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在去年9月份之前就不做了。”年過60的況師傅在談到易到打車時嘆息道“易到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甚至欺騙,現在連司機端APP都打不開,在它徹底停擺前,還是想拿回自己的3萬元辛苦錢。”
況師傅因為老來得子,在工廠退休后,才開始跑網約車補貼家用。“剛開始是一周提一次錢,后面韜蘊資本接手后,開始一個月提一次,到后面開始頻繁出現提不出錢的現象。”況師傅吐槽,那時候一問客服就說是系統出現故障,在況師傅看來易到車主的收入全部聚集起來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存銀行一個月也夠司機提現了。
“最近一次提現時間是2019年5月15日,當時易到給司機承諾是余額的百分之十。”
況師傅解釋,但依然有許多司機沒能提到百分之十,因為易到要求司機必須要有足夠的活躍度才能優先提現,而大量的司機早已不在易到平臺跑單了。
況師傅是從2016年才開始在易到上跑單的,他坦言,易到此前能提現時是可以賺錢的,特別是推出0傭金策略后,這個策略吸引了大量司機入駐,但大家都沒想到這個誘惑卻讓他們如今深陷泥潭。
“現在是全國的易到司機都不能提現,我有12萬還在易到平臺。”王師傅作為易到平臺“0傭金”車主,從2015年就開始在易到平臺上跑單,“這筆錢可以說是我的救命錢,如今女兒的學費都是靠借親戚的錢才交的。”
“都是為了生存才出來跑網約車,為了跑單自己還貸款買了一輛B級轎車。”王師傅算了一筆賬,從去年9月開始完全不能提現以來,接近整整7個月時間里,每個月的房貸、車貸也未能按時繳納,自己的丈夫一個月也就五千元的收入,基本上一家三口的開銷只能靠著這僅有的五千元。
此前易到稱從大股東韜蘊資本處獲得數千萬資金用于解決司機提現問題,并開啟了新一輪提現,告知車主提現將在十個工作日內分批解決。“當時再一次重燃了對易到平臺的信心,既然公司都已經拿到錢了,那就應該不會有問題了。”王師傅表示,當時在易到司機群里,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提到錢后,就徹底卸載易到APP。
“沒想到發生黑客攻擊事件,一些沒有來得及截圖的司機,連自己還剩多少余額都沒有證據了。”王師傅慶幸自己提前做好截圖,但目前除了APP打不開之外,連易到客服電話也打不進。
“在易到司機群里,甚至還有人因為不能提現而妻離子散了。”王師傅表示,自己因為沒能提現導致信用卡常常逾期,甚至差點上了失信人員名單。
除了提現問題,易到用車還被爆強制清零用戶余額。有網友爆料,在5月22日查看自己的易到用車賬號余額,發現在21日的21點過后被強制過期清零了。還有網友指出易到還默默修改了默認的支付方式,從余額支付改成了微信支付。易到用車要求用戶充值有效期是一年,過期清零。
針對客戶端余額被清零的事件,易到在《易到乘客端賬戶系統故障說明》中作出回應稱,是由于技術工作發生了故障與失誤,導致部分用戶的賬戶余額受到影響,并表示會及時修復,但在黑客事件發生前,部分乘客的客戶端依舊沒能恢復。
陷入求告無門的困境
黑客攻擊事件發生之后,鋅刻度記者試圖聯系易到打車官方客服電話,但提示音顯示已是空號。隨即,記者嘗試聯系易到工作人員,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任何回應。
記者打開易到APP時,發現消費者無法登錄其個人賬戶。由于易到打車屬于先充值后叫車的模式,消費者的充值余額目前處于無法查看的狀態,更不能進行叫車服務。
“目前的狀態就是投訴無門。”王師傅稱,易到司機群里的部分司機曾自發組織去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以及到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但均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有的甚至稱由于在重慶沒有辦事處,無法進行投訴。
記者通過12315進行反映投訴,卻被告知網約車平臺并不歸其管理,若要投訴則需到另外部門進行投訴。
針對司機該如何維權,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為,可以向易到工商注冊地的交通管理部門及市場監督管理局去舉報投訴。然而一旦易到倒閉,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只能在支付員工工資、繳納稅款后對于剩余的破產財產,按照債權人各自持有債權的比例進行清償,如果沒有破產財產了,那么司機的提現就很難了。
相關人士指出,目前易到打車極低的打車率,加上接單司機一路對提現困難的抱怨和擔心,讓用戶認為這個APP隨時都可能會消失,充值的金額會化為烏有。實際上,無論是乘車體驗還是服務質量,只要在足夠的成本投入下,提升都不是問題,然而一旦資金鏈斷裂,任何企業就沒資格再談品質,更守不住虛無縹緲的客戶忠誠度。
易到陷入無解的死循環
如今網約車市場在幾輪資本洗禮后,斗爭似乎卻從未停過。盡管仍處虧損狀態,但滴滴打車依舊占據市場主要份額。此外,出行“黑馬”哈啰出行在今年1月發布了順風車業務,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吉利集團等傳統車企也紛紛宣布進軍網約車市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網約車市場競爭將會愈演愈烈,易到的日子或許會一天比一天難過。
通過極光大數據資料顯示,去年網約車MAU(月活躍用戶數量)中,滴滴出行以6600萬的MAU位居行業第一;首汽約車MAU逐月攀升,12月MAU達430萬,位居第二;曹操專車以403萬的MAU位居第三,而易到打車MAU位于最后,僅為77萬,并且呈現下降趨勢。
早在今年年初,溫曉東接管易到一年之后,韜蘊資本就曾發布公告表示,在整體融資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韜蘊資本對易到難以再做出持續性的投入,目前韜蘊資本的資本能力無法支撐易到網約車的布局,愿意以當年從樂視接盤一半的成本價格出讓易到股份。
并且今年3月,有媒體爆料易到開始裁員三四百人,裁員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而唯一幸存下來的只有負責產品運營和研發的上百人團隊。但在黑客事件后,易到又開始裁減人員,本次裁員涉及人員40多人,客服部門被裁比例達三分之二,并稱本次被裁的40多名員工被拖欠薪資總額約為50萬元。
“易到的出路無非就是賣身或者融資。這一點對于現在的易到來說不容易,但是還是有希望的。”相關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出行行業隨著大規模補貼的退出,市場機會是有的。不排除一些大型企業,希望通過收購易到快速進入。”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溫曉東堅稱易到平臺價值150億元,并解釋了年初愿意一半價格“賣身”的意思是50億元。然而擺在溫小東面前的是一個留不住用戶,司機大量流失的易到,在沒有最基本的兩大支柱后,易到作為網約車平臺只能逐漸丟失市場份額,加速貶值。
在員工、司機、用戶都大量流失后,易到平臺似乎只剩下一具空殼。而即便勉強運轉下去,也面臨著丟失牌照的困境,這樣下去,也就更難進行融資。沒有充足的資金注入,易到這盤棋很難再盤活。可以預見的是,對于如今的易到來說只有一個單選題,要么融資,要么就只能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