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娜 鐘大莉
摘 要:貴州農村污水治理存在工程設施建設滯后、資金投入緊張、污水處理設施養護不到位等問題,它們成為綠色生態鄉村建設的瓶頸。因此,必須采取統一規劃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構建暢通統籌協調機制和長效運管體系等有效對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污水的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關鍵詞:農村污水;綜合治理;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9)20-0071-02
The Research on Current Condi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Rural Sewage Treat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JING Na ZHONG Dali
(Guizhou Survey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of Survey and Design,Guiyang Guizhou 550002)
Abstract: Guizhou rural sewage treatment has problems such as lagging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facilities, tight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nadequate maintenance of treatment facilities, whic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for green and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unifie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crease capital investment, construct a smooth and coordinate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a long-term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e centralized treat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rural sewag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words: rural sewage;comprehensive treatment;rural revitalization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1]。2018年5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2]。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村寨環境,讓農村人居環境“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避免鄉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處理不當引起的水環境污染,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人們必須積極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當前,農村污水治理已成為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 農村污水排放和治理現狀
1.1 污水排放現狀
隨著農村經濟的全面振興、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和生活方式的變革、鄉村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農村用水量和排水量呈不斷增長趨勢。2017年,貴州省農村居民生活日用水量154.6萬m3,日排水量123.7萬m3。據調查,貴州省農村大多數區域均未建設系統的排水工程,污水多通過溝渠排入周圍水體或田間地頭。
1.2 污水治理現狀
近年來,貴州省通過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寨行動和新農村建設等,積極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市、縣兩級實行水務一體化改革后,一些地方水務局組織實施了部分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據調查統計,2017年,貴州省30戶以上自然村寨約9.96萬個,常住人口1 602.43萬人,其中4 564個村寨已建有污水處理設施,2 494個村寨污水處理設施正在建設中。以30戶以上自然村寨現狀污水已處理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作為現狀污水處理率,全省農村現狀污水處理率約為6.7%,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
2 農村污水治理現存的主要問題
2.1 缺少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專項資金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公益性強,主要靠財政支持,但國家和省級資金渠道中無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資金。同時,各地自籌資金能力較弱,各部門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相關部門能夠爭取和安排用于農村污水治理的資金也遠不能滿足需求。
2.2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貴州省農村污水治理工作起步較晚,絕大多數村寨均未建設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入周圍河道、溝渠、田地等,長期積累造成污染。
2.3 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問題突出
由于項目后續運行機制不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好后,運營維護缺乏專業性技術支持,除污水收集管網堵塞、破損外,還存在管理責任人不明確、后續運行維護資金不足等問題。
2.4 污水處理模式與工藝還不夠成熟
截至目前,貴州省在農村污水處理方面實踐了MBR工藝、人工濕地、A/O、A2/O工藝等技術。由于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簡單套用城市污水處理模式和工藝,其處理效果、資源再利用率、經濟效益等均較差。
2.5 農村污水治理社會參與度不高
由于農村污水治理存在責任主體不明確、運行維護資金不落實、管護人員不到位、社會資本投資回報機制不健全、優惠扶持政策不完善等問題,農村污水治理行業目前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市場主體和社會資金參與度不高,產業推進步伐較慢。
3 農村污水治理思路研究
3.1 合理布局,加強污水收集管網建設
當前,要充分利用村內地勢差和現有溝渠收集村莊污水,加強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實現農村污水應納盡納、應集盡集、應治盡治。人口集中、有條件的區域要盡量做到雨污分流。對于已建設污水收集管網,但排水系統不完善的村寨,應進行污水管網改造。對于暫無能力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要合理規劃污水排放溝渠,解決生活污水亂排問題。
3.2 因地制宜,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人們要因地制宜,采取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分散處理等污水處理模式。靠近城市、縣城和鄉(鎮)的村莊,優先考慮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將農村污水統一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另外,要積極推廣綠色環保的污水處理技術及設施,優選氧化塘、濕地等無動力、微動力或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推行農村生活污水的“生態化、分散化、小型化”處理方式。
3.3 多元協同,加強污水污泥回收利用
人們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加強生活污水尾水回收利用。一是利用村莊的自然條件,通過周邊溝渠、水塘、洼地、農田和土地等方式進一步實現污水的凈化、儲存和再生利用。二是結合區域用水需求,合理布局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提高水資源再利用率,同時積極推進污泥無害化、減量化。
3.4 綜合施策,增強農村污水治理效果
當前,人們要加快村莊規劃編制進度,推廣“滲、滯、蓄、凈、用、排”海綿村莊生態建設理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實現農村污水源頭減量;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廚改廁與農村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開展農村水環境治理,將農村水環境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提升農村污水治理效果。
3.5 強化監管,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
建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日常監測、檢測制度,依托污水處理監測中心,每月定期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出水進行檢測并上報,確保達標排放。同時,要積極探索智能管理,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平臺,建立以縣(市、區)為單位的遠程自動化監控系統,加強對處理設施運行維護情況的在線跟蹤管理,保證設施穩定運行。另外,要創新監管手段,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APP等技術裝備,鼓勵公眾監督,逐步建立農村污水治理監管信息化平臺。
4 結論
現階段,人們要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關要求,根據貴州省農村不同區位條件、地形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和生活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確保“建成一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由于缺少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資金,人們需要利用多渠道籌集農村污水治理建設資金。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財政支持,二是市縣要整合涉農專項資金,三是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四是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新時代,人們要采取合理的治理思路,系統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實現農村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推動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和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于法穩,于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對策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19(3):6-17.
[2]閆闖.發揮監督利劍作用 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市人大常委會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法和條例執法檢查[J].北京人大,2019(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