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一生中有3個主要的“孤獨坎”,分別是20多歲后期、50多歲中期和80多歲后期。一般情況下,短暫的孤獨不會傷害健康,但是一旦孤獨感持續時間較長,比如超過半個月,就需要警惕其危害。及時緩解和消除孤獨,需要大家運用智慧,以下有幾點建議:
1.培養獨立精神。不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積極培養興趣愛好,如運動、唱歌、繪畫等;具備基本的生活常識,能自行處理基本的生活瑣事;規劃自己的生活目標,有所追求等。
老年人沒必要一定跟隨子女生活,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過得充實些,反而不會孤獨。
2.勇敢走出去。多參加戶外活動,如公園散步、登山、旅游等;其次要從封閉的人際關系中走出來,把原本的人際交往“活動”起來,主動聯絡朋友、參加聚會;尋找新的社交關系,如參加一些興趣社團、社區組織的集體活動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許多失能的老年人很難自己走出去,這就需要他人更多地關注,例如兒女盡量多回家陪伴老人,邀請親朋好友來看望老人,用輪椅或其他交通工具帶老人出門等。
3.接受不同的價值觀。老人尤其要重視這點,因為很多老人與當下社會有所脫節,還保持著中青年時的價值觀和判斷標準,與年輕人溝通就會很艱難。老人不妨對年輕人的生活抱有開放心態,年輕人不妨多些耐心,多給老年人講講新事物,傳遞一些新思想,這樣兩代人相處起來就會舒暢很多。
4.多做有益社會的事。有研究表明,親社會行為是抵御孤獨的保護因素,親社會行為即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只有一個人的價值被他人認可,這個人才不容易出現“存在孤獨”。幫助他人還有利于自身保持樂觀,增強心理韌性。
(摘自《現代婦女》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