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1日,成都市召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范銳平在會上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國際一流,聚焦企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改革創新,培育國際化的投資生態和經營環境,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優勢資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前列,為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培養戰略競爭優勢和永續發展動力。
聚焦時代大勢
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
環境和市場化水平
范銳平指出,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成都正處于由區域中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積蓄沖刺世界城市能量的關鍵節點。市委將今年確立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就是致力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各級各部門要聚焦時代大勢,增強政治擔當、遵循客觀規律、堅守戰略定力,對標國際一流全面學習趕超,對標企業所需改革創新提能,為企業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整合能力,為城市借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之勢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爭先進位、聚勢賦能提供強大的軟環境競爭力。
聚焦關鍵環節
讓“投資西部、首選成都”升級為“投資中國、
看好成都”
范銳平指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評價體系主要聚焦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三個維度。要聚焦關鍵環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地向“盆地意識”“西部思維”“固有舊習”說不,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持之以恒強弱項、補短板、促發展,推動營商環境革命性再造,努力在若干領域與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齊。要著力破解企業反映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讓“投資西部、首選成都”的共識逐漸升級為“投資中國、看好成都”的共識;要堅持“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做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建設者”;要大力培育“遵守法律即安全,按章就能辦成事”和“辦事不用求人,辦成事不用找人”的營商文化和社會共識。
范銳平指出,國內外先進經驗表明,營商環境建設,國際化是目標、市場化是基礎、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點。成都要主動對標、深入分析先發地區成功經驗,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抓手,全力沖刺進入全球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前列,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具有新時代特點、彰顯成都特色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之路。
聚焦戰略目標
努力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
務最好
范銳平強調,成都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要聚焦戰略目標,從五個重點著力創新突破。要在市場準入上大膽創新突破,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為各類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敞開城市大門。要在政務效率上大幅創新突破,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能減的徹底減到位,能放的堅決放到位,努力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要在要素配置上大力創新突破,進一步深化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導專業化企業參與全球供給體系建設、產業功能區建設和市場化改革,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建設和運營成本。要在市場監管上大膽創新突破,高標準建立以包容創新、審慎執法為理念的市場監管制度,為市場在法治保障下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提供堅強保障。要在權益保護上大力創新突破,高標準建立以提高企業安全感為導向的合法權益保護制度,讓每一位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聚焦做強主干
盡快實現成都企業世界500強“零的突破”
范銳平強調,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根本在于筑巢引鳳,以環境競爭力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促進有效投資、集聚轉型動能。要聚焦做強主干,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為引領,加速集聚更多高質量要素、實施更多高層級項目、培育更多高能級企業,增強成都參與國際競爭和帶動區域發展的戰略能力。要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用抓項目、促投資的成效檢驗營商環境建設質量水平;要堅決摒棄以低門檻、低成本、低地價為手段的競爭方式,以協同融合的產業生態、加速形成的創新勢能集聚資源要素,加快營造對全球高端要素的持久吸引力;要深化跨國公司精準招引,全力爭取六類500強企業到蓉布局,推動“根在成都”企業跨越發展,盡快實現成都企業世界500強“零的突破”。
范銳平強調,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一篇大文章、好文章,事關成都未來發展全局。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改革創新,解放思想,實心干事,科學作為,以各級各部門的創新創造帶動全市營商環境的整體躍升,以全市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推動成都走向世界,奮力開創新時代新天府更加美好的未來,以嶄新的面貌和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市長羅強在講話中說,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成都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質量效益好、發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內在要求,是加快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的必然之舉,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堅持簡政放權,打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凡是企業能干的就讓企業干;要放管結合,提高市場法治化水平,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保持包容審慎監管態度,管得更加透明更加科學;要優化服務,加快實施企業用水用電用氣接入便利化行動計劃,提升企業獲得信貸、用能用地通訊便利度,深化網絡理政,讓數據應用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命力,優化提升服務企業人才能力。要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動態評價體系,營造尊商重商親商的濃厚氛圍,不斷解決營商環境建設中的新矛盾新問題,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