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管理水平顯著提高?,F階段,人們可以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有效收集地球表層的空間信息與位置等數據,進而對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分析與管理。我國山洪災害防控要合理應用測繪工程,有效防控與治理山洪災害,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和治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測繪工程;山洪災害;防控;治理
中圖分類號:TV87;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9)23-0150-03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Control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YU Li
(Liaoning 241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Dandong Liaoning 1181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this stage, people can effectively collect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location data of the earth's surface based o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n integrate, analyze and manage related data. China's mountain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rationally applied to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s,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and promote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Key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mountain flood disaster;prevention and control;management
在我國,山洪災害主要聚集在降水量較高的山地和丘陵地帶,較為常見的山洪災害主要包括滑坡、洪水及泥石流等,這些災害都會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產生直接的損害,甚至威脅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由此產生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更是不計其數,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人們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控與治理山洪災害。
1 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與治理中的應用
鐘敦倫等人很早就劃分了山洪災害的危險區域,對山洪泥石流等進行區分,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1]。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較多,代表性較高的有三種。一是對泥石流溝和非泥石流溝進行研究,通過綜合指數法對泥石流溝的危險程度進行分析;二是對泥石流的分布情況和危險程度進行區分;三是通過相應的指標對每條溪溝進行分類,在完成分類后,對各個溪溝進行危險區劃分,以便有效區分溪溝的危險區和非危險區。人們可以運用這三種方法,詳細調查山洪災害潛在區域的溝道,提高溝道類型判斷的科學性,通過實地調查繪制溪溝危險程度圖,準確定位山洪災害的易發區,但工作量都較大。人們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統,準確評估山洪災害,克服觀測難度大的問題,提高信息獲取的全面性與準確性。
2 測繪工程發展現狀
2.1 測繪技術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的測繪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很多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其在環境調查、地形監測、工程測量及災害預防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果。因此,我國不斷加大對測繪技術的研究與改進,以提高測繪技術的準確性與高效性。隨著我國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測繪技術也融入了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了智能化與數字化水平,促進了我國測繪工程的發展。
現階段,測繪技術表現出以下優勢。一是隨著社會智能化的發展,測繪技術更加智能化,測繪結果的準確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二是與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新型測繪技術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和衛星測繪技術等;三是新型測繪技術綜合性高,有效結合多種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與衛星技術,使測繪技術具備更高的便捷性與高效性。
2.2 測繪技術分析
2.2.1 GPS技術分析。全球定位系統(GPS)是利用衛星進行測繪的一項技術,它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壓力,有效測量與收集不同經度與緯度的信息數據,進而使用計算機技術立體地展現相關數據。近些年來,GPS技術在多個領域都得到有效的應用,不斷改進,該技術可以與RTK技術結合應用,有效彌補缺陷。
2.2.2 GIS技術分析。地理信息系統(GIS)包含多種技術,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測繪工程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可以準確地收集空間中的地理數據,并進行整合、分析與管理。測繪工程要有效利用GIS技術,將SDA與CI技術結合使用,實現時空一體化,同時計算空間的動態性,準確定位數據的地理位置,對其進行動態性分析。
2.2.3 RS技術分析。遙感技術(RS)利用電磁波的傳輸與接收來有效感知目標,進而準確地分析與測繪目標。一般情況下,遙感技術多應用在氣象方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獲取海量數據。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機載遙感,主要利用飛行器攜帶傳感器,實現地面監測,一般適用于基礎測繪工程;二是衛星遙感,采用人造衛星進行遙感,可以詳細區分目標的特點和差異?,F階段,我國衛星事業飛速發展,衛星遙感的范圍不斷擴大,隨著我國互聯網的不斷進步,衛星遙感技術的網絡化程度不斷加深。
3 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中的應用
3.1 常規預警
在監測山洪災害時,測繪部門要加強對周圍環境的地質測繪,獲得地理數據,然后結合當地的天氣變化和自然條件對山洪災害進行有效防控,降低山洪災害的危害[2-4]。
3.2 緊急救援
當前,我國全面地統計、比對與分析了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出現前后的地形及地貌特征,并據此建立災區遙感影像圖。除此之外,相關部門要分析受災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以便災害發生后及時救援。對于出現過大型山洪災害的地區,當地相關部門要建立救災測繪保障預案,完善管理信息系統,確保在山洪災害發生后可以為救援人員提供實時、有效的技術支持。
3.3 災害預測
山洪災害預測涉及區域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環境因素,還涉及區域經濟發展等社會因素。人們要積極分析相關因素,計算其地域差異性,其間可以應用GIS技術,提高空間數據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有效防控山洪災害。該技術在山洪災害預測中的應用具體可以分為三點。一是該技術具備集成化的空間數據,可以為山洪災害預測提供各種有效的基礎數據,有效保障數據層內部和數據層之間的操作能力。二是在分析單元的構建過程中,該技術具備空間拓撲疊加的功能,因此可以提供相應的工具。三是該技術可以為集成系統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基礎,現階段,很多山洪災害管理系統都是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而構建的,例如,洪水預測系統未來將走向GIS集成??傊?,在山洪災害的預測過程中,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分析與評估山洪災害的風險,具備較高的科學性及直觀性。
3.4 空間分析和防治區劃分
3.4.1 疊加分析。在山洪災害的防控過程中,地理信息系統的疊加分析分為五部分,即視覺信息疊加、點與多邊形的疊加、線與多邊形的疊加、多邊形疊加以及柵格土層的疊加。一般情況下,人們通過分層方式來整理山洪災害數據,通過主題分層來提取地理景觀信息,在同一區域內,數據層集可以表達該區域內的地理景觀內容。每個主體層也被稱作數據層,數據層能夠使用矢量結構的面、線及點圖層文件來進行表達。人們可以使用DEM數據分析與獲取地形地貌信息,但是資料需要保密,人們只能采取影響數據,使用柵格結構進行圖層分析,進而實現矢量坡度數據的有效獲取。
3.4.1.1 點與多邊形之間的疊加。實際上,點與多邊形的疊加就是對多邊形與點的關系進行計算,矢量結構的地理信息系統可以計算點在多邊形線段中的位置,判斷出點與多邊形的空間關系。該疊加方式可以準確計算各個多邊形中點的數量,在此過程中,除了要判斷點是否在多邊形內,還要描述多邊形的點的具體屬性。其間一般不會產生新的數據層,僅僅將點的屬性在原圖層中進行疊加,通過屬性查詢,實現點和多邊形的疊加信息獲取。
3.4.1.2 線與多邊形之間的疊加。該種疊加方式通過對線坐標和多邊形坐標進行比較,判斷線是否存在于多邊形的內部。其間,一般需要對線和多邊形的交點進行計算,線與多邊形只要相交,就會產生交點,導致原線斷成多條弧度段,要將原線的屬性信息及多邊形的屬性賦予新產生的弧段。其疊加后就會形成新的數據層,線在穿過多邊形后會被打斷,進而形成新的弧段圖層,產生具備相應屬性的數據表,記錄原線和段變形的數據信息。
3.4.2 防治區劃分。山洪災害的成因較多,其主要因素為降水量、地質地貌特征及人為活動。因此,想要加強對山洪災害的防控,人們就必須合理分析與控制三大影響因素,明確三大因素的共性與差異,找到山洪災害防控的重點區域,進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在防治區劃分的過程中,首先要鎖定研究范圍,根據地形地貌特征、山洪災害類型及災害程度,劃分一級防治區。山洪災害發生在山區,人們需要以小流域為分析單元來進行研究,在山丘的研究范圍內,按照河流的分級進行劃分,并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流域面積、比降及溪溝長度等進行編號與命名。
人們要以劃分完成的小流域為具體單元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其間,人們要注重資料收集的全面性與準確性,明確降雨分區、社會經濟分區及地形地質分區,將社會經濟分區與地形地質分區進行疊加,初步確定災害重點防治區。之后分析降水與災害密集程度,劃分二級防治區。人們要以重點防治區的劃分為基礎,對災害頻發區及社會經濟分區進行疊加和調整,在一級防治區與二級防治區確定后,完成三級防治區的劃分。
4 結語
測繪工程可以有效收集與處理地理空間信息,因此,其在山洪災害防治的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數據預測的速度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鐘敦倫,謝洪,韋方強,等.論山地災害鏈[J].山地學報,2013(3):314-316.
[2]李浩.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數據審核匯集系統設計[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13-215.
[3]胡小青,程朋根,聶運菊,等.無人機LiDAR在山洪災害調查中的關鍵技術及應用[J].江西科學,2016(4):470-474.
[4]周蕤.基于GIS的山洪災害風險分析與區劃研究:以卓資、涼城縣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