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朝陽實驗小學
朝陽實驗小學以“信息化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理念,以“創客空間為依托,打造智慧校園”為主題,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驅動教育人才化”為思路,以硬件設施建設為保障,以課程建設和教育活動為載體,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信息化辦學之路。
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學校的發展、教育的創新搭建了一個更廣、更新的技術平臺,也為朝陽實驗小學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精品錄播室、電子閱覽室、校園電視臺、電子備課室等功能室及配置了攝像機、掃描儀、3D打印機等信息化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均采取資源建設應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的應用模式。
學校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納入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考核中,學校在原有“導、悟、拓、評”教學的基礎上,將“試、導、悟、拓、評”五學潛能課堂轉變為“智慧型”五學潛能課堂。在教師授課中可實現:同屏移動授課,掌握學情;對比講評,微課分享;即點即讀,趣聞盎然;實物展臺,記錄精彩;二次學習,先教后學。
學校通過為全校150名教師每人配備一部平板電腦的方式實現了平板電腦進課堂;通過建立智慧課堂實驗班實現了師生屏幕實時同步,智能角色互換,師生立體化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創建學生學籍管理平臺、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平臺等10個信息化平臺,以及創客系統、班班通系統、3D打印系統等11個信息化系統,實現了校園處處信息化;通過培訓活動、教研活動、拓展活動及興趣社團,讓師生在實踐中開發科技潛能,培養了師生的科技意識。
長春市朝陽區安達小學
面對信息化發展的浪潮,安達小學形成了以“信息化教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中心,以“兩項重點工作”為目標、“三項建設”為依托、“四個措施”為手段、“五項成果”為結果的發展格局,使信息化教育成為促進學校發展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學校結合自身實際為師生提供了先進的信息化辦公、學習環境,并通過課程的合理建構促進了教學個性化改革。在將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構建了數字化教學環境下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習與實踐,構建了信息技術下的“五段三動式”教學模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了智慧教育實施的途徑與方法;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校的管理能力。
長春市朝陽區寬平小學
為保障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寬平小學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電教主任、信息技術教師為副組長,全體學科教師為組員的教育信息化網絡團隊。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及學校信息化設備的不斷更新,學校開展了有計劃、有梯次的培訓活動。培訓分成四個層次,微機基礎培訓和課件制作培訓為第一、第二層次,通過開展簡單的計算機操作,電子文檔、電子表格、幻燈片制作、電子白板基本操作的使用及課件制作、網頁制作、多媒體設備使用,微課制作等培訓,使全體教師能夠使用“班班通”授課,95%以上的教師能夠獨立制作課件。網絡知識培訓為第三層次,學校組織教師進行“互聯網+教育”培訓,使教師能夠熟練地利用互聯網的資源輔助教學。綜合能力培訓是第四層次,通過開展數字圖書館使用培訓、錄播系統使用培訓,使教師能夠有效地利用“智慧課堂”資源,進行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