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
高中階段,在發展中學校(英語學科較薄弱的學校),概要寫作是目前教學面臨的一大問題,但其作為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體,不僅考察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的綜合運用能力,更是可以用以培養高中生學習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的概括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的途徑。為此,本文在“以讀促寫”的理念下,針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發展中學校,探討如何優化概要寫作的教學實踐。“以讀促寫”模式,即:在課堂教學上,精選適合學生的文章,以此為載體,從文章內容出發,設計與之相關的寫作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訓練三者融為一體。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訓練,幫助英語學科較薄弱的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發展其語言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
精選文章,增強語感和文化意識
筆者在擇選概要寫作的素材時,遵循了三個原則:廣泛性原則、時效性原則和趣味性原則。首先,廣泛性,概要寫作的體裁主要是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這三種,對此,最初會選擇結構較清晰、內容較簡單的議論文,便于大部分同學理解,更容易找得到文章要點并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由此樹立學生對概要寫作的自信心;其次,時效性方面,既然處于一個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就需特別關注各個領域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通過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資源,讓學生了解當下熱點問題;最后,最重要的是,選材需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在根本上消除學生對英語的畏懼心理,帶動其進入閱讀文本的世界。
原汁原味的閱讀材料,無疑以助于學生培養英語思維,培養語感,而另一方面,要建構語言思維模式,就離不開理解語言所蘊含的文化。筆者在概要寫作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文章文化背景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概要寫作的優劣,為此,教師首先自身需要積極學習,了解更多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等,進而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傳遞這些文化知識,通過語言所蘊含的豐富悠久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善用課本,提高文章復述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資源,不僅可以由此加深學生對課文文本的理解,又可以鞏固詞匯的運用,還能夠強化概要寫作的訓練,可謂一舉三得。對此,筆者在日常課堂實踐中,在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后,通常會要求學生先說出文章主旨,理清各段大意,抓住關鍵的提示詞(若有一定難度,則由教師提供關鍵詞),然后圍繞該主旨,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課文復述,同時注意句型轉換、同義詞替換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發現,課文復述對概要寫作有顯著幫助,原本學生把握不住要點、偏離中心思想的情況大幅減少,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也有不少提升,詞匯運用上也更為靈活,同時整個過程還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樹立了英語學習的信心。
相輔相成,詞句的積累應用兩不誤
對于英語學科較薄弱的學生而言,概要寫作最大的攔路虎就是詞匯,詞匯量的大小直接決定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學生只有具備了充足的詞匯量才能讀懂,才有可能為概要寫作提供“可理解的輸入”。因此,在操練概要寫作相關技巧的同時,也要在日常進行詞句的積累和運用。而概要寫作和詞句積累,事實上,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筆者在教學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用英語思維、表達交流的英語語言環境來鞏固詞匯記憶。這個語言環境就是概要寫作:以閱讀的文本為載體,來鞏固對所學詞匯的記憶、理解和運用。整個過程中,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主動參與詞匯學習的活動,在深層次理解詞匯的基礎上,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而非大幅使用原文表述,正確客觀地表達作者的真正意圖和主要內容。
課堂仿寫,培養自評互評能力
概要寫作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仿寫的形式,讓學生成為概要寫作評講課堂的主角,以同伴自評互評的方法,從根本上提起了學生對概要寫作的興致。每位學生都有任務要完成,所以每位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既然期待其他學生對自己的概要寫作進行認真有效的評改,便先要身體力行地對別人負責,帶了這樣的心態,課堂效率自然得到了保證。互評過程中,四人一組,不同水平的學生輪流評論一篇文章,在旁邊標注評語或建議;而為了確保互評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互評前羅列概要寫作的評分標準,進行引導。實踐證明,課堂仿寫,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不僅改變了概要寫作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帶給了學生樂趣,從而提高了教學實效,也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作為“讀”和“寫”的有機結合體,概要寫作是一項高要求的寫作新題型。對此,在發展中的學校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通過嘗試“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和文化意識,借由課文文本這樣的素材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閱讀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注重詞句的積累,加強其靈活運用的能力;與此同時,通過閱讀素材的精心挑選和自評互評模式的引入,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樂趣。而所謂“教無定法”,在漫長的教學實踐中,隨著一屆屆學生的改變,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不斷調整,不斷總結,以期待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提升語言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