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靜 張晶晶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培養低年級小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學生升入二年級后,識字量也會增加,部編教材中每課都有很多生字新詞。學生們學得快,忘得也快。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嘗試趣味識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探本求源,了解字理
從漢字的造字方法來看,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漢字的形體構造是具有可解釋性的,根據語言意義設計出與之相應的字形,內含漢字構造的規律,稱作字理。所謂字理教學是依據漢字的構形理據進行識字和閱讀的一種語文教學方法。
教學象形、指事字時,可以把書上的古字與今字進行對比,體會出字形和字義。教學會意字時,可以根據其意畫一下簡筆畫或利用圖片來進行講解。例如:元旦的“旦”字,“旦”字的意思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就可以用簡筆畫來表示出來;歪斜的“歪”,通過圖片——比薩斜塔,使學生感受到“不正就是歪”。這樣,字義和字形學生很快就都記住了。此外,還可以根據文字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去探尋漢字背后的故事,體會每個漢字深刻的內涵。
巧編字謎,記憶字形
“火星娃學漢字”這個動畫片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因為里面有“臭美蛋”為孩子們準備的字謎,還有“火星娃”為漢字編的順口溜。于是我馬上想到了字詞教學:大多數人都喜歡字謎這種文字游戲,因為它有意思,耐人尋味,還可以彰顯個人智慧,猜出來還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教學中,能不能利用這種形式,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呢?
之后,在教學生字時:學生仿照“火星娃學漢字”這個動畫片中的字謎、順口溜,編了這樣的順口溜:十三點(汁),寶蓋下面“奇”字藏(寄),右耳左邊“立”“口”站(部),骨頭旁邊三點水(滑)……通過這樣的環節,學生進行了思考,找到字的特點,熟記各個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聯想到與其它字的關系,有利于學生記住字形的結構。在編字謎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思維、語言表達及創造等能力。但有些字謎,違反了造字規律,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并及時加以引導。
你演我猜,理解詞義
“你演我猜”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語言類游戲,于是我將這個游戲引入到教學中:我拿著詞語卡片,其他學生可以用語言進行描述(盡量不說詞中的字),也可以做動作。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同學,根據同學的語言、動作等來猜詞,如果猜不出來,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例如,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學習“沖出、尋找、探出、躲躲藏藏……”這些動詞時,就可以讓孩子做動作,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在教學《小毛蟲》一課,學習“生機勃勃、盡心竭力、與世隔絕”這種四字詞語或者成語時,就可以由學生進行描述,并指名猜詞語。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教學環節,通過這樣的游戲也感受到了漢字的趣味性。細細想來,學生只有知道詞語的意思才能猜出詞語,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猜詞的雙方學生都掌握了詞語的意思以及用法,有點類似我們平常做的根據詞義寫出詞語。
聯系生活,隨機識字
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鼓勵孩子主動積極地識字。例如:在飯店吃飯時,每種菜肴均配有色彩鮮明的圖片,圖文并茂,可以進行圖文識字,孩子在認識菜名的同時又能了解菜肴的制作方法,從而深入理解字義,一舉多得,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形聲字歸類識字的機會:菜離不開“艸”,制作方法離不開“灬”和“火”,這樣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美食,感受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出去旅游時,等車時的站牌,路上地方的提示牌、廣告牌和旅游地區的導覽圖也是很好的學習漢字的機會;去醫院看病,醫生開的藥,那一個個藥盒上的漢字,也能夠幫助孩子們認識許多漢字;去超市購物,琳瑯滿目的商品也是孩子們學習漢字的機會,食品的名稱、玩具的名稱、生活用品的名稱……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漢字來自生活,生活處處都離不開漢字。
經過這一階段所采取的這些措施,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生字教學時,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和生字特點,可以分層次進行教學(交流),簡單的生字,例如:學生早就認識的生字、學生名字中的字,可以一帶而過;有特點的生字,例如:形聲字,可做一般處理;沒有特點的生字或難字重點講……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到省時高效。多種形式的運用,解決了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難點。
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識字教學變枯燥為有趣,從而體會識字的樂趣。而我們也應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一種方法是不能包打天下的,也就是這幾種方法是不能通用于所有的漢字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開動腦筋,有所創新。
(作者單位: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