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故事表演是幼兒非常喜歡的語言活動形式,更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幼兒提供展示自我和自信表達的機會,讓幼兒通過表演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及表情詮釋故事,有效提高幼兒故事表演的表現力。
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故事表演興趣
環境是潛在的教育資源,能對幼兒起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樓道走廊、區角、陽臺等幼兒熟悉的地方,進行適當的符合故事情景的布置,創設適宜幼兒表演的場景,如在區角搭建“星光大道”表演臺,用顏色亮麗的布料做成幕布,設立化妝間、換衣間和觀眾席,還原生活,每當幼兒來到表演臺都會興高采烈地做著準備,在小舞臺上展現著別樣的自信。同時教師還可以同幼兒一起布置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豐富材料,為幼兒故事表演創造條件
一是了解現狀,適時投放。道具材料如果盲目投放的過多,幼兒可能會把表演的注意力投到操作道具上,會轉移注意力,所以在幼兒故事表演中教師要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觀察者,了解幼兒的所需,適時投放相應的材料。二是結合區域,按需制作。幼兒是學習探索的主動者,當幼兒在表演過程中需要一些易制作的道具時,教師要大膽地讓幼兒結合美工區進行自主創作,幼兒親自動手制作的材料才是他們腦海中最適合的道具,所以作為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觀察,在幼兒尋求幫助或者邀請一同制作時,教師可以作為幼兒的合作伙伴進行輔助,可以適時地給幼兒一些引導。三是挖掘家長,善用資源。幼兒園的很多教育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配合,家園同步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開學初家長會上可以請家長填寫助教單,了解家長們擅長的領域,當需要家長協助的時候可以直接進行聯系,更加能夠提高效率。
改編故事,滿足幼兒故事表演需求
故事表演是在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動作、表情再現故事內容的,對于故事內容的選擇要求要恰當。如果直接按照原版故事進行表演可能會出現這兩種情況:第一,如果選擇難度太大的表演內容,會使幼兒發揮不出最大的能力;第二,如果選擇難度太小的表演內容,則會降低幼兒的表演欲望。因此,恰當的改編故事情節或內容,更能滿足幼兒故事表演的需要。
加強指導,提升幼兒故事表演技巧
一是言語鼓勵。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而興趣又是學習動機產生的源泉,也是學習獲得良好效果的保證。研究表明,教師的語言引導無疑是學習興趣產生和保持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表演中教師及時的言語提示、表揚和鼓勵,對幼兒良好的行為表現會起到加強和促進的作用,讓幼兒在鼓勵下產生自信,使幼兒更積極地投入表演活動。二是行為啟發。“天生愛模仿”是幼兒的特點,通過視頻表演欣賞、示范表演、圖片等滲透給幼兒,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角色的特點和表達方式。教師還可以通過有感情地講述故事,用不同語調表現不同角色的說話聲音,并以手勢相伴,使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幼兒眼前,可以幫助幼兒快速領會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激發幼兒表演的愿望。
搭建平臺,增加幼兒故事表演自信心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表演欲望,教師除了每天在表演區進行表演外,還可以利用過渡環節組織幼兒進行小演出,走進其他班級去表演,向周圍的小伙伴們展示自己,讓幼兒更加的自信。還可以通過多種活動進行展示,帶動家長共同參與表演,如:搭建親子童話劇表演平臺、創設故事展演等。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故事表演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表達,也更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的表演表現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次渠家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