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伶娟
摘 要:法治素養是人大代表履職的必備素養,廣大代表的法治素養普遍偏低,提升代表尤其是基層代表的法治素養是時代之需。提高人大代表法治素養的對策:一是強化依法履職,二是強化學習培訓,三是注重履職實踐中提升。
關鍵詞:人大代表;法治素養;履職
黨的十九大引領全面依法治國進入新時代,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人大處在民主法治建設的第一線,在全面依法治國中負有重大職責,承擔著重要任務。人大代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不斷提升自身法治素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努力做依法治國的推動者、實踐者。
一、法治素養是人大代表的必備素質
人大代表基本素質包括政治素質、法律素質、人大業務素質、代表意識和履職能力等方面,代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和作用,關系到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各項職權能否得到有效行使。[1]廣為詬病的“會議代表”、“擺設代表”等消極表現都是代表基本素質不高的現實反映。
人大與法緊密相連,法治素養是代表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代表的履職工作緊密相關。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空前提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人大代表肩負的職責也越來越重,應對的難題也越來越多,這些挑戰對代表的法治素質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大工作講法律講程序,人大代表必須知法懂法。科學立法方面,需要人大代表當好參謀,把從基層搜集到的意見建議反饋給立法機關,廣泛參與到立法的意見征集、調研、科學論證、集體討論等全過程中,確保立法的科學性,推動依法治國的進程。執法監督方面,人大代表通過審議各項工作報告,行使選舉權、表決權,參加視察調研、執法檢查等各項履職活動,對“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進行監督,都是對法治的助推。代表在日常走訪、接待群眾等各項工作中面臨各種涉法問題,要處理好這些矛盾交織復雜的難題,必須具備較強的法治素養;部分人大代表還擔任了人民調解員、司法陪審員等職務,要做好糾紛調解工作,要既能陪更能審,沒有較高的法治素養可謂寸步難行;代表還肩負著向群眾作普法宣法的義務職責。代表只有知法、懂法才能不辱使命為民代言,只有守法、護法才能成為模范表率。
二、人大代表法治素養提升重難點在基層
人大代表尤其是廣大基層代表的法治素養普遍偏低是不爭事實,與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直接導致人大代表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作用發揮有限,提高代表的法治意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原因其一,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五級人大,五級人大有代表近270萬人,其中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占到全國五級人大代表總數的95%。[2]其二,廣大基層代表們來自于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部門,文化懸殊,身份各異,其中又以無職代表、農民代表居多,造成代表基本素質整體不高、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履職能力和水平也是高低有之,低者居多。其三,法治素養的提升難以一蹴而就,難在專業法律知識需要系統地學習、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需要時間積淀、弘揚法治精神尊崇法治信仰需要良好法治社會氛圍。這些主要原因表明,人大代表法治素養提升尤其要關注基層。
基層人大代表法治素養缺失之主要表現:一是法律知識儲備不足。代表履職涉及方方面面,法律性和專業性很強,需要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多數人大代表對憲法、組織法、行政法、監督發等有關國家體制、法治原則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嚴重缺乏,對憲法和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法理了解不夠,掌握不深。二是法治意識觀念落后。部分基層人大代表處在解決基層糾紛矛盾的第一線,面對復雜糾紛矛盾習慣于用老辦法老觀念粗暴處理,但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甚至與法律有沖突。三是法治能力有待提高。法律知識的空白、法治觀念的落后,直接影響代表履職的工作實效,在糾紛矛盾、復雜情況面前說不上話,拿不出主意,發不了聲更發不好聲,行使監督權時,不敢監督不善監督。
三、提高人大代表法治素養的對策
強調人大代表提升法治素養不是要求每個代表都成為法律專家,而是結合履職,強調代表要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的模范,要會運用法律幫助群眾解決難題,要在地方發展、民生熱難點問題上嚴格執法監督,要在法治宣傳中起橋梁紐帶作用等。
1.強調依法履職
代表首先要依法履職,要把嚴代表進出關口,在提名推薦人大代表候選人時,不僅要關注被提名者的履職能力和水平,也要特別關注被提名者的法治素養,必須遵紀守法,有對憲法和法律最起碼的敬畏,才能引導和帶動人民群眾遵紀守法。對違法亂紀的代表要暢通退出渠道;要規范履職行為,遵守規章要求按法定程序反映和處理問題,推進代表用法律方式解決問題;要強化對代表履職監督,完善代表履職檔案管理,落實各級代表述職匯報,健全代表履職監督考評機制。
2.強化學習培訓
不斷學習是人大代表有所作為的基礎。第一,自學是首要。人大代表要加強自身法治知識學習,立足自身知識結構短板,充分認識不斷學習、提升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點學習憲法、組織法、立法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結合履職工作,圍繞地方中心工作、重大事項、調研專題,有征對性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據工作需求主動學,結合工作實際隨時學,帶著問題思考學。
第二,強化正規培訓。完善人大代表培訓工作制度,對各級人大代表要進行定期培訓,可依托各級黨校等各類正規專業培訓院校舉辦人大代表專題培訓班,把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納入培訓課程。
第三,要搭建學習平臺。線上以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為主要學習平臺。線下學習主要以各個代表團為單位,定期組織集體學習,邀請專家、學者、法律工作者舉辦法治專題講座等,豐富集中學習形式,給代表“充電”成常態。
3.履職實踐中提升
履職實踐中最鍛煉提升法治素養,代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自覺養成依法履職習慣,深入到選民中去,多樣化聯系群眾接觸問題,以法治方式解決矛盾;代表要提升法治思維,履職過程中具備合法、規則、程序、權責性思維,并且也引導群眾用法治思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代表要堅守法治信仰,帶頭守法、自覺用法,讓法治精神感染人民群眾,為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積極助推依法治國建設。
參考文獻
[1]山東人大:《人大代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ttp://www.cjbd.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35&id=1747
[2]新華網:《全面強化縣鄉人大的深意》[Z],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17/c_128135247.htm,2015年8月17日
(作者單位:中共巫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