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伊萌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支持包括直接的支持和間接的支持。直接的支持是教師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話、眼神、表情、動作等方式,給予幼兒一定的支持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間接的支持是指教師營造適宜的心理氛圍和豐富、有趣的物質環境,引導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進而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在區域活動中,要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則需要因地制宜,恰到好處地給予支持與引導。那么,教師如何在區域活動中采用支持性策略,激發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豐富材料:自主解決問題的基礎
活動區的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通過自己對材料物品的操作,對游戲環境的控制來獲得自主和愉快的心理滿足。家庭區是幼兒喜歡參與的社會性游戲,我們在家庭區投放了如面粉、黃瓜、芹菜等可供幼兒游戲的真實材料,還有盤子、碗、杯子、勺子等餐具。幼兒愿意扮演家庭中的角色,進行做飯等自己所熟悉的家庭活動,體會裝扮成人的感覺。
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要和面做餃子,做完計劃,他們就開始和面了。豆豆選擇用盤子和面,他先在盤子里放一把面粉,再拿噴壺往上面噴水,他和了幾下說:“水有點少。”然后他拿杯子接了半杯水,倒了一點水后又開始和面。小手一下一下地在面粉里抓來抓去。突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盤子,面粉都撒在地上了,這可怎么辦,別急,孩子自己有辦法!他先用手把大塊的面團都抓了起來,又拿了紙巾把一些小面團捏起來。可是面粉太多了,怎么也擦不干凈。他又拿來了家庭區的小掃帚小簸箕,一邊用掃帚掃面粉,一邊用簸箕收面粉,大部分面粉都收拾了,只剩下了一點面粉渣和面粉塵,最后他用家庭區的抹布把地面擦干凈了。
材料豐富意味著幼兒在游戲時有更多的材料選擇,從而實現自己的游戲意圖,材料豐富是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基礎,幼兒需要通過操作材料獲得經驗,豐富的材料可以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經驗。
互相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動力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如今的小孩已經形成了對成人的依賴心理,一遇到問題就試圖尋找別人的幫助,沒有自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因此,要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就要激發起孩子愿意自主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經觀察,我發現同伴間互相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自主解決問題。
在區域活動中的清理環節,樂樂把紗脫了下來,她把紗遞給我,對我說:“老師,你幫我疊。”我說:“我看到嘉嘉自己把紗疊好了,你可以請她幫助你。”于是樂樂拿著紗去問嘉嘉,嘉嘉很樂意幫助她。嘉嘉拿起紗的兩個角遞給樂樂:“你拿著這兩個角,我拿著這兩個角,我們先把紗打開,然后再一起對折。”她們一共疊了四次,疊好后,樂樂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紗送回了玩具柜。同伴間的學習讓樂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她和嘉嘉一起去幫助其他小朋友收玩具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的幫助和示范很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同伴之間的互動是在比較接近的發展水平之上,使幼兒的學習更為有效,而且也因為這樣做有益于發展兒童的社會性,與他人建立很好的同伴關系,因為他可能會認識到自己既可以從同伴那里獲得幫助,也可以去幫助別人,使他們在合作中共同學習自主解決問題。
遷移經驗:自主解決問題的路徑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在有意無意間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獲取一些經驗知識。而在發現新的問題時,很多之前無意間獲取的經驗或許都能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這種自主解決的成功更能讓幼兒體驗非同一般的成就感。
今天朵朵的計劃是用亮粉做一幅畫,她先拿了個墊板和一張白紙,然后把亮粉撒在紙上。可是她一動白紙,亮粉就都掉了。她說:“膠水可以把紙黏在一起,那膠水能讓亮粉粘在紙上嗎?”我說:“你可以試一試呀!”朵朵一邊做一邊說:“我先在紙上涂上膠水,再把亮粉撒在上面。”后來她發現還是有一點兒亮粉沒粘上。她想了想說:“有辦法了!”朵朵拿了一個刷子在紙上刷刷刷,我問她:“我很好奇你在做什么?”朵朵說:“我把邊上的亮粉掃到膠水上,以前面粉撒在地上我就是這樣掃的。”就這樣,她先涂上膠水,再撒上亮粉,然后用刷子掃。最終朵朵的亮粉畫完成了,而且亮粉都粘在了紙上。
幼兒通過遷移已有經驗到自己的創作中,通過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想法,自己解決了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幼兒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使他們今后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立即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行動,逐漸習慣于自己解決問題。
陳鶴琴老先生提出“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區域活動中,要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主性,教師作為觀察者和支持者,不僅要觀察幼兒的活動與興趣點,同時也要了解幼兒當前已有的經驗,在適當的時機給予適時的幫助,即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支持和經驗支持,激發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學會等待,不要急于介入幼兒的活動,要給幼兒以充分操作和探索的空間,使其盡可能地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有的經驗。我們應始終站在幼兒的角度,充分發揮以幼兒為主體的核心,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實現學習的自主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大方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