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應濤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環境改善的動力。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意見》中指出,要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培養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開展全面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生態環境工程是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后形成與發展起來的綜合型學科,不僅僅需要從微觀上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機制,同時需要從宏觀角度提出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水環境科學是生態環境工程中一門交叉型的學科。
《水環境科學》一書明確了不同學科在水環境科學中的地位,及其在合理開發利用與修復保護水資源間的相互關系;重點介紹了天然水的組成,天然水化學及氣象變化、地質異動、人類活動等對天然水組成的影響及其對水環境生態功能的破壞;并介紹了水資源的現狀,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與修復水環境的技術措施。同時,《水環境科學》一書還針對社會科學在水環境的地位及其作用進行了研究,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實用性?!端h境科學》一書中的廢水生物處理方法、廢水處理化學方法、水環境監測等內容,都對生態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生態環境工程專業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生態環境工程的相關技能,利用自身所學知識與掌握技能來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然而,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工程存在嚴重的人才緊缺情況,高校所開設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相對較低,無法滿足生態環境工程對人才的需求。因此,筆者結合《水環境科學》一書對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的提升進行分析。
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均擁有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研究融合的特點。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就業創業能力可以分為兩類,即職業崗位能力和個人持續發展能力。職業崗位能力是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得到工作崗位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構成部分。個人持續發展能力則是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創業能力,是經過分析行業所需要的職業素質所得出的。個人持續發展能力主要由學校與創新能力、社會能力、綜合能力構成,相對應的課程模塊為專業發展模塊。伴隨著當今社會提供工作崗位數量的增加,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工作空間日益擴大,工作的遷移性要求不斷凸顯,工作崗位的邊界也在持續變化。新的就業形勢要求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職業生涯中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包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自我開發能力。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就業率相對較低,并且就業質量都有待提升。在工作崗位變動性較大的背景下,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需要及時更新知識、更新技能,為繼續深造、轉崗、晉升、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培養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水平較低。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建設以就業創業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鑒于當前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梢越⒁跃蜆I創業為導向的“寬基礎+活模塊”人才培養模式。所謂“寬基礎”所進行的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并不是專指某一特定行業,而是集合了生態環境工程相關職業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并以這些知識與技能作為載體來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開展職業素養課程、體育課程、文化課程等;而“活模塊”則更加注重就業能力的培養,注重職業崗位對就業者的具體要求,關注針對性與實用性。不僅僅要考慮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的就業方向,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第二,在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師資是開展教育的關鍵,雖然當前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的教師擁有較為深厚的專業功底,但鮮有將就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入實際教學中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廣大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教師要有意識地融入就業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時刻掌握生態環境工程相關專業最新學術動態與最新成果。高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及時掌握生態環境工程企業的經營流程與工藝過程,提升實踐操作技能,了解生產一線對人才素質、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下開展學習,滿足學生對創業就業知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