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沛
摘 要:教育是百年大計,素質教育更需要潛移默化。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像種橡樹的牧羊人一樣堅守教育的信念,讓勇敢、快樂、友善、自信伴隨孩子們成長。
關鍵詞:臺階;閱讀嘗試;理解文章;讀后感;潛移默化;素質教育
孩子們手捧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認真品讀著自己的老師寫的文章,那份認真、那份嚴肅、那份快樂、那份自豪洋溢在一張張充滿童真的小臉上。
怎樣讓學生喜歡閱讀,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能做點什么呢?
我的一篇小文章《臺階》在《北方新報》上發表了。編輯部提前兩天打來電話,告訴我《臺階》一文要在11月29日發表,我突發奇想,能不能給每個孩子買一份當天的報紙,我和孩子們共同研究、探討我的這篇文章,這不是最真切有效的閱讀嘗試嗎?我及時和編輯部取得聯系、說明情況,編輯部聽說是這樣一件事,也樂于幫忙。于是,我用自己的稿費給孩子們每人買了一份11月29日的報紙。報紙發行當天,我驅車十幾公里到報社取回了報紙,趁熱打鐵,當天下午,我就和孩子們共同上了一節特別的閱讀課。
孩子們手捧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認真品讀著自己的老師寫的文章,那份認真、那份嚴肅、那份快樂、那份自豪洋溢在一張張充滿童真的小臉上。教室里靜極了,能聽到孩子們在報紙上圈點勾畫的筆墨聲。我從開學伊始就注重培養孩子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今天看來真的是見效果了。
十幾分鐘后,漸漸有了討論的聲音,這聲音越來越大,有的聲音甚至是爭論,不用擔心,這正是我們課堂的第二個環節:小組討論。
又過了幾分鐘,討論的聲音漸漸歸于平靜,我知道,孩子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基本達成了共識,該我這個“總導演”出場了。
我說:“今天老師是帶著真誠求教的心來面對大家的,平時都是我給同學們點評,今天,我的文章就在你們手里,懇請同學們給老師點評,你的點評可以是對文章的肯定,也可以提出批評意見,希望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室里一下子就像炸開了鍋,平時就“不把我這個老師放在眼里”的孩子們這回更是要“大膽進諫”了。
班長第一個舉手發言:“老師您在第二段寫‘700多個臺階像700名手拿兵器、列隊整齊的士兵擋在我們的面前’,又在第八段寫‘300多個臺階像300多只小綿羊匍匐在腳下’這里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一下子就把戰勝困難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班長盧文琰是個學習用功,做事認事的孩子,他一下子就把我的想法表達了出來。
平時不善言談的徐言諾同學今天也主動舉手發言,看來我的這篇文章確實對孩子有了很大的觸動,她說:“老師您特別注重對景物的描寫。”我說:“那當然啦,登山覽勝,不寫景寫什么?”她接著說:“您寫景和別人有不一樣的地方,您特別注重顏色的搭配,黃、綠、橙、紅各種顏色的搭配,既寫出了風景的艷麗,又讓風景有了層次,感覺特別美。”我補充道:“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色彩調配師,熱愛自然,熱愛身邊不一樣的風景本身就是熱愛生活。”
我們班的“小文學家”張睫睿把小手舉得很高,還不停地喊著:“老師,我要發言。”“行,給她一個機會吧,看看她有什么高見。”她站起來,字正腔圓地說:“讀了您的文章,我突然想到古今寫秋天的文章大都寫的是萬物凋落衰殘的景象,可是在您的文章里,秋天的山頂風光無限,美景怡人。說明您的生活態度是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我感覺,您對幸福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和家人在一起欣賞美景。”聽著這充滿童真卻又不失深刻的點評,我暗暗吃驚,孩子們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遠遠超出我們大人的想象,我們一直覺的孩子讀不懂、理解不了文章,請問,你放手讓孩子們讀文章了嗎?你靜下心傾聽孩子們對文本的解讀了嗎?
頭腦聰明、少言寡語的辛宇也猶猶豫豫地舉起了手,我趁機忙叫道:“辛宇,你來談談。”辛宇聽到我在叫他,先是一愣,然后迅速站了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您這篇文章的主旨是想告訴讀者‘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當你遇到困難時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克服就一定會取得成功。”辛宇話不多,但說得準確到位,這也正是我想要告訴讀者的人生道理。
時間過得太快了,一節課,一篇文章、一個目標、一種難得的閱讀氛圍,孩子們談得自由、熱烈、充分而又暢快。從內容到結構,從遣詞造句到主旨表達,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些點評讓我這個作者也出乎意料。我為孩子們有這樣的閱讀氛圍而高興,為孩子們有深刻理解文章的能力而贊嘆。
高興之余,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孩子們沒有提一個批評的意見,可是現在已經下課了,我靈機一動說:“一節課大家都在不遺余力地表揚老呂,這會讓我很容易驕傲喲,這可不行,今天,請大家每人寫一篇特殊的讀后感,主題就是:我幫老呂改文章。”
我真誠期待孩子們更優秀的表現……
我想,教育是百年大計,素質教育更需要潛移默化。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像種橡樹的牧羊人一樣堅守教育的信念,讓勇敢、快樂、友善、自信伴隨孩子們成長。
2018年12月1日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