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懿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園的園本課程的實際情況,在園本課程的大背景下,發(fā)展各班的閱歷課程。在構建閱歷課程過程中,教師整理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為幼兒的興趣點尋找適合的方向,分析有價值的興趣點,并為幼兒提供適時的幫助與支持。
關鍵詞:園本課程;閱歷課程;復制;自主探索
園本課程即是立足本園實際,體現本園特色,符合本園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應該是由本園教師進行的,以促進本園孩子的發(fā)展為目標的,解決的是本園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的幼兒園課程。
而班級的閱歷課程則是在全園的課程整體規(guī)劃下,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的,為本班幼兒的全面、富有個性發(fā)展而服務的課程。下面以我班小班的閱歷課程《神奇的復制》為例,從中可以看到幼兒獲得的發(fā)展以及教師的反思與成長。
《神奇的復制》閱歷課程的背景:“爸氣沖天”系列活動
與家長的日常溝通中,發(fā)現大部分爸爸們因為工作、娛樂、生活等各種原因在幼兒的教育中參與度不高。為了吸引爸爸們參與到幼兒的教育中來,我園開展了一系列關于爸爸們的活動。幼兒通過活動,想了解爸爸們的欲望愈加強烈。教師決定依隨他們的愿望,為幼兒提供了繪本《我爸爸》。幼兒閱讀繪本后,在幼兒眼中,爸爸們都是超人、鋼鐵俠、大力士等等,都非常能干的。
幼兒的興趣發(fā)現:一模一樣的邀請卡。教師原本的意愿是想引導幼兒感受爸爸們的能力、了解爸爸們的故事。然后從職業(yè)或者故事著手進行閱歷課程。但是幼兒從發(fā)現“爸氣沖天”活動邀請卡是一樣的,到美工區(qū)手指、手掌印畫印出來的東西是一樣的,幼兒漸漸對一模一樣的東西感興趣了,主動去尋找一模一樣的東西。教師決定嘗試順應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環(huán)境,教師的提問和追問幫助幼兒梳理對復制的了解。
自主探究過程:1.家中及幼兒園的復制。為了讓幼兒的興趣得到延伸,教師請幼兒回家找一找有沒有一模一樣的東西。幼兒在爸爸們的幫助下將尋找到的一模一樣的東西記錄下來。
在戶外玩沙的過程中幼兒自主發(fā)現了復制的東西。如玩沙的工具、運動使用的圈、單元筒等等。
提問:那你們知道這些一模一樣的東西是怎么來的嗎?有的說是筆畫、有的說剪刀剪、有的說印章印、有的說機器做出來的……
分析與反思:教師的開放式提問引起了幼兒的思考,根據幼兒以往的經驗,幼兒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為了豐富幼兒復制的知識以及經驗,教師在區(qū)域中提供了找一模一樣的圖案的操作圖,以及設計了尋找復制的圖案的主題墻。
2.怎樣才能得到一模一樣的圓?
為了讓幼兒親身體驗和感受如何得到復制的東西。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教師提供了一系列的材料,有剪刀、彩色卡紙、水彩筆、圓形蓋、圓形圈、復印紙、顏料盤等,并提出一個任務如何得到一模一樣的圓。有的向老師提出要圓規(guī)、有的找到了圓圓的透明膠、有的找到了橡皮泥盒子、有的找到了裝材料的盤子……
提問:那圓添畫可以變成什么呢?圓有的變成了眼鏡、皮球、方向盤、甜甜圈、窗戶、太陽、風扇……
分析與反思:在預設的過程中,教師提出的任務是怎樣得到一模一樣的圓,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做中學、做中知”的體驗。在獲得一模一樣的圓的過程中,幼兒探索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剪、印、畫、模具等方式來得到復制的東西。
3.我來采訪爸爸(神奇的復制調查表)
為了讓幼兒感受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復制方式,教師設計了下面的調查表。
幼兒和同伴交流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想到的以及采訪爸爸們了解到的想法。相同的東西可以畫出來、彈出來、種出來、拍下來、錄視頻等等,幼兒嘰嘰喳喳說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
分析與反思:家長的的想法和表現也是讓我頗受感觸,有些是老師都意想不到的方法和工具。幼兒在猜想、采訪、交流這三個過程中獲得的是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和經驗,并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
4.嘗試各種復制方法
交流了各種復制的方法之后。幼兒對于形式多樣的復制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家長在家一對一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復制的方法。有的用筆將爸爸和自己的手復制下來了、有的在家做蛋糕使用蛋糕模具、有的用玩具拼出一模一樣的東西……
分析與反思:通過在家的各種嘗試、探索,幼兒對復制的方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在現實生活中,打印機的復制功能非常強大,很多都需要用到打印機。而打印機對于幼兒來說打印可能有點難度,但是復印的話,教師覺得小班的幼兒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教師在網上找了學習復印的視頻給幼兒觀看,然后再通過實物進行教學實踐,引導幼兒學會使用復印的功能。
5.父親節(jié)的禮物
在經過嘗試多種復制的方法和教師的親身指導之后,幼兒都非常想運用這些方法來做些什么。父親節(jié)馬上到了,幼兒提出可以復印一份禮物送給爸爸。有的想送襯衫、有的想錄視頻送給爸爸……
分析與反思:學以致用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6.制作父親節(jié)禮物
(1)我們一起來復印吧!
幼兒討論好了要送一件襯衫給爸爸,請教師幫忙找好圖案,并打印出一張A4大小的圖片。在復印的過程中,點了復印之后,紙并沒有在預料中出來。幼兒非常奇怪,一直在討論中。
重新放好紙之后,再按復印。哇,復印好了,幼兒都非常興奮。
(2)我們來錄制視頻吧!
幼兒都在忙著說自己相對爸爸說的話。說完之后幼兒來看看君君錄制的視頻,發(fā)現人只看到下半身,效果不怎么好。在再次的嘗試下,幼兒成功完成了視頻的錄制。
分析與反思:教師適時提供幫助和支持,幼兒在自主簡單分工、合作下完成了復印的任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了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快樂。在看到沒有復印出來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急著去參與、去引導,而是退位,把舞臺留給幼兒。錄制視頻時教師提供了手機,讓幼兒自主探索如何錄制視頻,將現場的情鏡和語言復制下來,發(fā)給爸爸們看。
《神奇的復制》的閱歷課程激發(fā)了幼兒關注生活中的事物的熱情,探索復制的方法,并在親身操作中感受復制的神奇,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又回到生活中的經驗活動。在探索過程中,教師給予幼兒適時地支持,不斷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熱情,同時給幼兒指引了一條學習方法之路,促進了幼兒的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
[2]張朝霞.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探索與反思.《科學教育前沿》2016年6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