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驥 許哲鳴
【摘要】我國手工藝發展歷史悠久,傳承至今留下了眾多極具美學價值的作品。本文通過對我國金銀飾的傳統工藝制作與當代工藝制作的比較,分別闡述了各自的制作工序差異、美學價值追求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缺點進行了總結。最后對于我國傳統手工藝的技術積累和美學價值追求進行了肯定,并且提倡對其進行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當代工藝;傳統工藝;美學價值
一、金銀飾工藝的發展分析
我國最早認知金銀是在新石器時代的末期,因此我國金銀飾工藝的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以溯源至我國的商朝,及至西漢,金銀飾工藝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制品出現,而唐朝則是我國金銀飾工藝發展的一個高潮,在引進和吸收西域金銀工藝的基礎上,唐朝的金銀飾工藝出現了全新的發展趨勢。我國傳統的金銀飾飾工藝主要包括了貼金、包金、捶揲、鎏金、金銀錯以及掐絲等工藝。捶揲是利用金銀質地較軟和延展性好的原理,對其進行捶打的工藝;金銀錯則是根據材料的特質將金銀鑲嵌到其中,并且持續打磨直至光滑形成首飾的工藝;掐絲則是我國唐朝以后流行的金銀飾工藝,主要做法是將其錘煉成厚度較薄的片狀并進行切割,將細條揉搓成金銀線或金銀絲,通過拔絲板的錐形孔將金銀絲或者金銀絲擠入從而制成金銀飾的工藝。傳統金銀飾工藝制品的美學主要在于其炫目的色彩和精美的造型來彰顯人們的財富以及象征人們的社會地位,并且金銀飾制品易與各種服裝進行搭配,達到出人意料的裝飾作用。
現代金銀飾工藝則是借助現代化的生產和制作工具,各種制作技巧大大豐富,焊、鍍、鑄、鑲嵌、編織等技巧讓金銀飾的制作日漸簡便,而且造型也更加豐富,能夠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需求。當代金銀飾的造型多以流線形以及各種幾何形狀造型為主流,設計風格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失飾品的內涵,再加上較為簡潔的造型與其它寶石的合理搭配,賦予金銀飾更加絢爛多彩的魅力。此外現代金銀飾工藝更加注重個性和彰顯個性,以此來表達個人的情感,由此出現并日漸流行親自制作金銀飾的作坊。而就金銀飾當代美學來講,當代金銀飾更加彰顯人們的個性,造型多變且風格較為夸張,這樣高貴時尚的氣質和大方美麗兼顧,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二、我國當代與傳統金銀飾工藝的對比分析
我國傳統金銀飾工藝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選擇優質貴重金銀材料的基礎上,運用貼金、包金、捶揲、鎏金、金銀錯、掐絲和鏤空等加工工藝對其進行加工制作,到民國時期又開始用開模、鏨花等工藝,這些工藝的流程相對簡單,因此成本也大大降低,多種流程同時進行又賦予傳統金銀飾更多的美學價值。而其缺點則是由于傳統金銀飾工藝的技術基礎薄弱,并不能對金銀進行高純度的提煉,因此有的金銀飾難免出現純度不夠的現象,而且舊社會等級森嚴,金銀飾并不是普通庶民可以隨意佩戴的貴重物品,這大大阻礙了傳統金銀飾的發展。此外,傳統金銀飾的設計理念較為單調,受制于傳統習慣的束縛,通常缺乏個性和藝術價值。
當代金銀飾工藝的最大優勢在于技術優勢和設計理念的多樣化。由于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當代金銀飾工藝的制作精準度大大提高,成品的質量也通常更高。并且當代金銀飾工藝受后現代藝術思想的熏陶,日益重視個體的個人特征,在個性化、多元化的設計理念指導下出現大量設計獨特夸張的制品,當代金銀飾也逐漸超脫了彰顯個體財富和社會地位象征的的枷鎖,逐漸成為社會普羅大眾追逐時尚的代表。當然,當代金銀飾工藝由于受到西方藝術風格的大量影響,其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中明顯缺少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眾多的西方金銀飾品設計使得當代金銀飾的風格較為雷同,尤其是紋飾單一,千篇一律,使得當代金銀飾顯得有些單調。
因此傳統金銀飾工藝是我國具有特色的民間工藝,悠久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多種地區設計風格和文化內涵的融合,其間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民族特色,它已經成為博大中華文化中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縮影,具備極高的傳承價值和美學價值。因此我國當代金銀飾工藝的發展應當立足于我國傳統金銀飾工藝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基礎上,結合國外的特色設計風格和設計理念、制作工藝,將二者不斷融合與創新,在兼顧時尚的前提下,結合新舊金銀飾工藝、繼承、創新和發展傳統的工藝,嵌入富有中華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設計理念,制作出新穎優美的金銀飾品。
參考文獻
[1]張凡.中國傳統金銀細金工藝的古與今[J].雕塑,2012,2:26-30.
[2] 齊東方.中國早期金銀工藝初論[J].文物季刊,1998,2:65-75.
[3] 秦峰,張榮紅,趙以娟.傳統銀飾的制作及其工藝特點[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7,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