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華
【摘要】一百多年之前,水彩畫進入到我國,水彩畫進入到我國之后一直在不斷發展創新,畫家在水彩畫創作風格及形式上面都取得了十分顯著成效。在傳統水彩畫內,主要以輕快透明作為主要創作風格,與水彩畫創作者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現階段各種色彩濃烈的水彩畫開始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些水彩畫作品在創作手法或者是材料選擇上面,與傳統水彩畫都具有顯著差別。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水彩畫創作手法及方式已經脫離了水彩畫創作本質,甚至認為這些作品已經不是水彩畫了。在這些人眼中,水彩畫就應該是透明輕快的,對于水彩畫是否應該具有厚重感一直是研究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本文就對水彩畫厚重感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有效對水彩畫厚重感進行了解、
【關鍵詞】水彩畫;厚重感
水彩畫在進入到我國之后,一直進行創新,現階段水彩畫創作風格越加多樣化,人們為了能夠有效突破傳統水彩畫所具有的局限性,開始逐漸增加水彩黃創作面積,同時水彩畫厚度也顯著提高,作者在追求厚重及細膩過程中,還會將不同類別顏料在水彩畫創作內應用,這種水彩畫作品數量顯著增加。正式由于這些新型水彩畫作品的出現,人們對水彩畫認識也存在一定改變。在水彩畫這種發展趨勢之下,人們開始對水彩畫本質進行分析研究,通過何種標準對水彩畫的類別進行劃分,水彩畫是否應該增加自身厚重感。
一、干畫法于厚重感
1.水彩干畫法的獨特魅力
水彩干畫法屬于多層畫法。在繪畫過程中,主要在干的底色上面進行填色,并不追求滲化效果,整個繪畫過程相對而言較為簡單,操作十分便捷,比較適合剛開始學習水彩畫的學生應用。水彩干畫法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表現力十足,同時形體結構十分清晰。水彩干畫法在繪畫過程中,并不僅僅在“干”上面做文章,整個畫面還是需要具有水彩畫的水分飽滿及水漬痕跡,有效避免底色干所出現的干枯情況出現。干畫法在繪畫過程中,具體分為四種方法,分別為層涂、罩色、接色與枯筆。
2.干畫法產生的厚重感
水彩畫在應用干畫法進行繪畫過程中,想要有效增加干畫法所具有的厚重感,就需要有效提高對水彩畫底色關注程度。由于干畫法屬于多層次繪畫方式,干畫法上面所具有的顏色全部是一邊一邊涂上去的,在整個繪畫過程中并不具備滲化效果,整個繪畫流程相對而言較為簡單,初學者應用十分廣泛,色彩層次建設簡單。干畫法想要產生厚重感效果,就可以在底色干了之后,按照一定順利重復對某一個位置進行涂色,在經過多次涂色之后,該部位就會產生重疊情況。與此同時,畫家在創作過程中,為了能夠形成對比效果,進而會在某一個位置上面多涂幾遍顏色,在有的地方僅僅涂一邊顏色,但是整體顏色重復涂的次數應該較少,保證整個水彩畫所具有的透明及清澈特點。在涂色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涂層下端的重疊部分,對涂色所構建出來的混合效果提前進行分析,進而保證涂色最終效果的合理。
干畫法罩色方法最為顯著特點為罩色面積較大,雖然畫面內色彩應用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在應用罩色方法之后,能夠有效保證罩色范圍內的顏色相同,對畫面色彩情感進行有效表述。
二、濕畫法與厚重感
1.水色淋漓的濕畫法
在水彩畫繪畫技巧過程中,濕畫法是水彩畫學習的重要內容。水分在畫面上滲透、流動等等效果存在顯著差異,這就需要水彩畫畫家對水分滲透、流動所產生的效果十分關注,實際上也就是了解水性。水彩畫繪畫最為關鍵性因素就是對揮發水分的利用。水彩畫畫家只有對水分蒸發時間及空氣內干濕程度有著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夠保證水彩畫最終繪畫效果。水彩畫在時間問題上面,需要保證畫面水分滲透時間合理,如果顏色重疊時間太早或者是水分較多,都會造成水彩畫內物體失去原有的形狀,底色要是干的時間過長,水分滲透效果低下,就會造成水彩畫物體之間銜接過于生硬;在空氣干濕度問題上,一般情況下,水彩畫畫家繪畫的水彩畫數量在達到一定量之后,就會有效對室內干濕度進行判斷,如果室內水分蒸發速度較為緩慢,對水彩畫水分蒸發就會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適當縮短水彩畫滲透時間,畫家還可以借助其他外部手段加快水彩畫水分蒸發速度。室內水分蒸發速度較快,就需要適當增加水彩畫水分含量,同時水彩畫調色時間也應該大幅度縮短。與此同時,水彩畫在進行大篇幅渲染的過程中,應該增加水分含量,進而保證渲染面積合理,但是水彩畫在對細節描述上,就需要適當降低水分應用數量,進而保證細節描述質量。
2.濕畫法中厚重感的重要性
在濕畫法內增加畫面的厚重感,能夠有效將畫家的思想情感通過畫面的方式呈現出來。水彩畫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透明、清澈,也就是水彩畫所應用的色調應該較為生動愉悅,但是并不是全部水彩畫畫家都希望表達出自身愉悅的思想情感,但是水彩畫畫家在濕畫法過程中在提高畫面所具有的厚重感之后,對畫家表達自身思想情感具有顯著幫助。濕畫法在繪畫過程中,對水分要求較高,同時也是水彩畫畫家必須掌握的繪畫技巧,水彩畫畫家在繪畫過程中一旦出現水分掌握不合理情況,整個作品藝術效果都將大幅度降低,但是要是能夠在水彩畫內應用黑色的顏色,能夠有效對水彩畫作品所包含的意境進行轉變,這樣畫家就能夠充分對水彩畫進行創作,對水彩畫創作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濕畫法在增加厚重感之后,濕畫法在對畫面細節表述上業內能夠更加合理。細節決定一些,一副水彩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主要由水彩畫的細節所決定,濕畫法在提高自身厚重感之后,能夠有效增加水彩畫畫面的對比性及透明性,充分展現出水彩畫畫家在細節繪畫上面的能力,提出水彩畫畫面所具有的思想情感。
三、特殊技法與厚重感的產生
現階段,水彩畫厚重感與創作技巧之間有著十分緊密關聯。水彩畫在進入到我國之后,研究人員對于在水彩畫內是否應用黑色一直有著較高爭議。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水彩畫最為顯著特點為透明、清澈,一旦應用了黑色,就會造成整個畫面變得臟及深沉。但是部分研究人員認為,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應該勇于利用黑色,黑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僅僅不會造成畫面變臟,反而會有效增加畫面內所具有的厚重感。例如《廢舊車系列》內,作家嘗試應用到了少量黑色。黑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給人以沉重及深沉的視覺效果,同時在利用其他顏色之后,能夠有效降低畫面色彩純度,有效提高畫面對比性,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不管是在水彩畫創作及思想層面上來說,水彩畫都可以具有厚重感。就以懷斯作品來說,作品內在為人們帶來傷感孤寂情感,同時還能夠有效為人們帶來細、結實情感,進而給人們震撼的視覺效果,創作手法在與思想觀念相結合之后,才能夠有效在畫面上產生厚重感。
四、現在水彩畫應追求厚重感
伴隨著水彩畫厚重感發展趨勢,人們對水彩畫建設是否具有應該厚重感十分質疑,應該怎樣對水彩畫定義進行劃分,判別水彩畫與其他畫種所存在的差別。厚重感是否應該作為水彩畫追求視覺層面上的享受,不同研究人員所提出的觀點不同。
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水彩畫與油畫之間應該存在顯著差別,水彩畫對自身韻味十分關注,整體以清晰透明為主,水分與色調相結合,是其他類別畫種并不具備的。部分研究人員還認為,寫實應該是任何一種畫種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為什么水彩畫不能夠追求寫實,水彩畫難道僅僅能夠清晰透明,水彩畫所寫實上面,所具有的能力并不低于油畫顏料,僅僅是在格調上面存在一定差別。
截止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對水彩畫厚重感建設有著十分明確界定。我國著名研究人員黃鐵山曾經提過:人們在對水彩畫審美特點及語言特點在認識上存在一定差別,對于水彩畫認識上一直十分片面,經常將透明、輕快作為水彩畫主要特點,但是黃鐵山在英國水彩畫發展歷程之后發現,英國很多水彩畫與人們印象之中的水彩畫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畫作特點并不是透明及輕快,畫面效果十分實在,情感表述生動,這才是最高調的藝術表現形式。黃鐵山研究人員的觀點能夠表示,任何類別畫種在創作過程中,核心內容應該為內容形式與思想情感,創作技巧及特點僅僅是創作者表現自身思想情感及內容的手段而已。想要表現出水彩畫厚重感,需要在水彩畫原有透明基礎上進行創新,逐漸對水彩畫厚重感進行探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水彩畫所具有的透明特點進行保護。
實際上,厚重感也是水彩畫的主要表現形成,該觀念在著名畫家安德魯懷斯作品內得到了有效驗證,畫家以干濕繪畫技巧作為基礎,結合人們思想觀念,為人們帶來震撼的視覺沖擊。雖然水彩畫具有厚重感,但是對水彩畫水色并不造成影響。
結論
研究人員對于水彩畫是否應該具有厚重感,一直爭議較多,輕松抒情、厚重深沉等等情感,僅僅是水彩畫內的一種表現手段,并不應該將水彩畫的表現手段對水彩畫類別進行判斷。水彩畫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有效退佛N股
參考文獻
[1]莫漫先.淺談黑龍江省水彩畫的寫意性[J].藝術科技,2013,08:39.
[2]陳德剛.淺議黑龍江水彩畫的表現形式[J].藝術科技,2013,09:47.
[3]楊宸君.淺談我國水彩畫的人文內涵及當代價值[J].藝術科技,2013,11:152.
[4]邢琳.淺談水彩畫形式語言構成因素[J].藝術科技,2013,10:129.
[5]杜紀海.形妙,色透,韻悠——試析水彩畫的繪畫語言特色[J].三明學院學報,2012,03:60-65.
[6]胡德.畫種的悖論:水彩畫的局限性和超越性[J].藝苑,2010,01:25-31.
[7]陳郁.論中國水彩畫的“中西調和”[J].設計藝術研究,2015,01:18-22.
[8]張雁芳.淺析中國當代水彩畫發展的新脈象[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1,03:2-6.
[9]宋宗愛.淺談水彩畫創作中挖掘現實主義新題材的幾點思路[J].大眾文藝,2019(04):115-116.
[10]李景欣.水彩本體的回歸——有感于李意淳的小幅水彩畫[J].美術觀察,2019(02):124-125.
[11]鄭建鍵.水彩畫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探索與思考[J].美與時代(中),2019(01):110-111.
[12]孫洋蘊琦.表現技法研究——水彩畫表現技法與現代商業插畫的結合[J].西部皮革,2018,40(24):142.
[13]林木.和而不同 精彩紛呈的水彩世界——2018年首屆世界水彩畫大展[J].美術大觀,2018(12):72-79.
[14]王國林.淺析水彩畫創作中的留白藝術[J].名作欣賞,2018(35):174-176.
[15]王勝選.民間美術在當代水彩畫創作上的形式轉換[J].美術,2018(12):149-150.
[16]崔碩文.中澳水彩畫特征比較研究——以關維興與約瑟夫為例[J].藝術科技,2018,31(11):148.
[17]張莉莉.高校水彩畫教學實踐中對材料技法的拓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8,31(10):258.
[18]孟繁益.傳統繪畫視域下中國當代水彩畫的回顧與發展[J].藝術評鑒,2017(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