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長瑞
摘 ? 要:目前,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遙感技術被當作一項新興的技術,在農業領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遙感技術可以對農業資源和農業生產信息進行準確且快速的收集,并提供有效、科學的決策依據,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主要對遙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與發展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供參考。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014-01 ? ? ? 中圖分類號: S127 ? ? ? 文獻標志碼: A
關鍵詞:遙感技術;農業;應用;發展
農業遙感技術是以遙感圖像為信息源,通過處理遙感圖像信息,為農業生產的最優決策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現階段,國內研究遙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比較少,多以對遙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進行總結與提煉。
1 ? 遙感技術在農業生產與發展方面的綜合應用
1.1 ? 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的遙感監測與估算
隨著我國耕地數量的減少,耕地保護已成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遙感信息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實時逼真、采集速度快、周期短、精度可靠、省時、省力、成本低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農用地數量和質量動態變化的測量中。農作物覆蓋率數據可以通過遙感衛星進行監測和記錄。基于此,可以將農作物分類,并對每一種農作物的播種面積進行估算。農作物產量遙感估測是建立農作物光譜與產量的關系,通過光譜獲取作物生長信息的技術。在實踐中,綠色或植被指數經常被用作評價農作物生長的標準,植被指數包括農作物生長和面積的信息。
1.2 ? 農作物長勢與產量預報遙感模型的建立及應用
農業模式已被公認為農業研究的新方法,是農業科學方法論的一個新突破,其將農業過程數字化,從經驗到理論,提高了農業科學的水平。中國作物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突出的水稻模型RICEMOD、馮利平的小麥模型WHEATSM、尚宗波的玉米模型MPESM等都具有很強的機制[1]。上述模型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生理生態機制和過程可以充分反映出來,具有動態性和普遍性。然而,各種模型中對農作物的描述既簡單又復雜,許多模型在描述未知的生理過程時,一般采用一系列假設來降低精度。此外,模型所描述的大量氣候、土壤和農作物特征不容易獲得,也增加了應用的難度,需要深入研究和修正。
1.3 ? 農業災害監測
對于重大災害,要對其進行動態監測以及災害評估,以便減少自然災害所導致的損失,是遙感技術應用的關鍵領域。將遙感技術與各種自然災害的實際應用模式相結合,對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損失及評估等進行研究和監測。同時,及時監測災害情況,盡量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現階段,遙感災害監測在干旱、洪水、凍害等農業氣象災害監測中已經比較成熟。氣候異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遙感技術能夠對農作物受到災害的程度進行監測以及定量評估,然后根據具體的災害情況,采取多種抗災措施,如植樹、澆水、施肥、排水等。
2 ? 遙感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前景與展望
2.1 ? 發展新型的遙感信息模型
隨著遙感應用的深入,其發展的關鍵是遙感信息模型。近年來,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雖然已經建立了許多遙感信息模型,如蒸散估算模型、土壤水分監測模型、干旱指數模型等,但仍不能滿足目前遙感應用的需要。因此,當前的首要目標是對新型的遙感信息模型進行研究。
2.2 ? 微波遙感技術
微波遙感技術是遙感技術中一項關鍵的技術,其有很多的特征和優勢,如穿透性、全天候性以及紋理特征。微波遙感技術能夠通過對這些特性進行充分利用,來監測惡劣環境下的積雪區、云霧區等,承擔極其重要的勘察任務[2]。
2.3 ? 綜合應用遙感技術防治病蟲害
在植物病蟲害的初始階段,肉眼檢測是比較困難的,但紅外遙感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地預測病蟲害,識別病蟲害對植物的為害程度,并將病蟲害扼殺在搖籃中。
3 ?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的國民經濟而言,農業是其關鍵的基礎,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口數量眾多,糧食的需求量也十分大。然而,遙感技術著眼于大規模、大范圍地獲取地表和一定深度的自然資源以及生態環境信息,其服務對象是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相關的管理決策部門。遙感技術與人工方法相比,利用地面遙感器采集農業資源信息比較便宜,在空中采集更加便宜,因此遙感技術在價格上也具有很大的優勢。隨著農業與技術的日益緊密結合,遙感技術在農業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 1 ] 孟未來,周建英.淺議遙感技術在農業上
的應用[J].農業網絡信息,2008(02).
[ 2 ] 陳會明.淺談遙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
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9).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