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花 吳小林 張東北 周生財 姚小明
摘 ? 要:輕基質網袋容器苗質量優異、造林成活率高,在林業中廣泛應用。杉木容器苗適用于泥炭+珍珠巖等多種輕基質培育。闡述了容器苗培育過程中芽苗培育、苗木移栽、苗木生長管理的主要技術要點,提出了培育時采種播種時間、基質配制比例、雨季排水防澇、幼苗遮陰防曬是培育杉木容器苗的關鍵技術,并對解決的辦法進行了簡單論述。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070-02 ? ? ? 中圖分類號: S791.27 ? ? ? 文獻標志碼: B
關鍵詞:杉木;輕基質網袋容器苗;圃地;育苗技術
苗木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及林木初期生長速度。容器苗具有質量優異、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栽植不受季節限制等優點,容器育苗造林后期投資低、苗木長勢好、生長較快且生長整齊一致。我國林業、園林開展容器育苗造林(栽樹)已有較長的歷史,自20世紀50年代廣州白云、中山林場用水泥紙袋培育檸檬按容器苗獲得成功開始,到現在容器育苗從南到北普遍開展,在林業、園林、園藝等方面廣泛使用,相關技術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且相關院校研究機構進行了大量研究。
杉木,學名為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又名沙木、沙樹等,屬柏目、杉科喬木,高達30 m,胸徑可達2.5~3 m;樹皮灰褐色;為亞熱帶樹種,較喜光、溫暖濕潤、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旱。適應年平均溫度為15~23 ℃、極端最低溫度-17 ℃、年降水量800~2 000 mm的氣候條件;耐寒性大于其耐旱能力,濕度條件的影響大于溫度條件。
慶元縣地處浙西南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4 ℃,年降水量1 760 mm,無霜期245 d,其氣候適宜杉木生長,且容器育苗技術先進、苗木生長旺盛,適宜杉木容器苗生長發育。
1 ? 杉木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技術
1.1 ? 苗床及網袋容器準備
1.1.1 ? 苗床準備
容器苗苗床即為生產容器苗木的圃地,包括苗床與步道。育苗圃地應選擇交通方便、電力設施齊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地方,位置應避開風口,并具備溝、渠、路配套的圃地和遮陽控水的光、溫、水調節等設施。苗床要求清除雜草、石塊,翻地時撒施呋喃丹2包/667 m2和生石灰殺蟲殺菌,并將圃地平整為弧形,以利于排水。苗床覆蓋地布或地膜,寬1.2 m,長度依地形地勢而定,步道寬40 cm,四周開排水溝,以利于高溫多雨季節排水。
1.1.2 ? 網袋容器準備
網袋容器成型時,基質由容器成型機自動裝填成腸狀網袋容器,使用時將腸狀網袋容器在水中浸泡10~24 h,以浸泡透為準,取出切割成長度為8~10 cm、直徑為4.5 cm或5 cm的基質容器。
網袋容器內部填充的育苗基質主要成分為泥炭,配制時按泥炭50%、珍珠巖20%和谷殼30%混勻后使用,基質內添加緩釋肥2.5 kg/m3。配制好的基質要求重量輕、疏松透氣、不板結、排水良好,以基質容重在0.1~0.8 g/cm3、基質總孔隙度在54%~96%為宜。基質配制時,在成本允許范圍內,除使用珍珠巖、樹皮和谷殼3種材料外,還可使用當地常見的優質材料作為配制基質的成分。
1.2 ? 播種及芽苗管理
1.2.1 ? 種子處理及播種
在浙南山區,播種季節以2—3月為宜。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和消毒。種子消毒可用0.5%高錳酸鉀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浸泡30 min,倒去藥液,清水洗凈,40 ℃溫水浸種24 h后,撈出晾干表面水分進行播種。播種宜選擇無風天氣,播種前先噴濕基質容器,再將種子點播在容器內,播后用細土覆蓋種子,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覆土后再蓋草,保持透光度30%~40%,及時噴水保濕。
1.2.2 ? 芽苗管理
播種后及時噴水保濕,陽光強烈時及時遮蓋遮陽網。種子露白時,用呋喃丹1~1.5包/667 m2撒施圃地,以預防蟲害。當90%芽苗出土時,及時揭開遮蓋物。芽苗出土前后,用噴霧噴水,并噴施多菌靈、敵克松600倍左右稀釋液,以預防猝倒病的發生。
1.2.3 ? 間苗及移苗
待芽苗長到2~3 cm高時,將容器中多余的小苗去除,留1~2株最好的芽苗,以便補植所需。對生長不正常的苗木,及時更換壯苗。補苗應在陰雨天或晴天的早晚進行,高溫時在蔭棚內進行。
間苗和補苗前要隨起隨栽,起苗前先濕透基質容器,用楔形竹簽撬起芽苗。補苗移植時用竹簽在容器中央扎小孔,深度略大于芽苗根長。根部過長時,剪掉過長根尖,將芽苗放入孔中,使苗根舒正,輕輕壓實芽苗根部,捏緊網袋容器,使基質與芽苗根系充分接觸。補苗后隨即澆透水,注意防曬遮陰。補苗后多觀察,發現苗木異常情況隨時進行補救。溫度較高時,注意噴施代森鋅500倍液防治病害。
1.2.4 ? 苗木分級
待幼苗生長到10~15 cm時,按苗木大小進行第一次分級,將容器苗放入帶有固定苗木孔蓋的托盤培養,每盤30株,小苗按分級前的密度另行培育;第一次分級1~2個月后,可從小苗中再挑選生長到10~15 cm的優勢苗木放入孔蓋托盤另行培育,即第二次分級。分苗和分級后隨即澆透水。
1.3 ? 苗圃地日常管理
1.3.1 ? 水分控制
幼苗生長期和芽苗移植后初期需勤澆水,速生期應保證苗木需水量,生長后期需控制水量。澆水宜在早晚進行,夏季高溫天氣澆水量加大,雨季應及時清溝排水。
杉木喜溫暖濕潤,但又怕水澇爛根,因此既要確保水分的充足供應,又要在多雨季節排水防澇,避免網袋基質因水分過多導致爛根黃苗,排水防澇是提高杉木育苗質量和成活率的關鍵。
1.3.2 ? 追肥
補苗和間苗回青后開始追肥,每50 kg清水混入300~500 g復合肥噴灑,每7~10 d噴1次;8月下旬可施1~2次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苗木抗性;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撒施1次7.5 kg/667 m2的復合肥,期間可追施1次2.5~3 kg/667 m2尿素。追肥宜在早晚進行,施肥后清水沖洗葉面,以防肥害發生。
1.3.3 ? 遮陰
在出苗初期、芽苗移植初期和夏季高溫期間,晴天白天需對苗木進行遮陰,在陰天夜晚揭開遮陽網,10月中旬溫度降低以后可撤掉遮陽網。在高溫強光照天氣,一般在10:00~16:00進行遮陰,遮陽網透光率為全光照的30%~40%。
1.3.4 ?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通過對比各種藥物后,確認用以下藥物防治病蟲害效果較好:防治蝸牛、蝗蟲和蚜蟲等害蟲,可用呋喃丹、密達,每667 m2各兩包;防治青蟲類害蟲,用蘇云蟲酰肼20 g+甲氨基阿維菌素25 g,或殺滅菊酯、高效菊酯等藥劑稀釋500~600倍噴施;硬殼蟲類,可用甲胺磷、敵敵畏1~1.3 g/kg兌水進行防治;防治蚜蟲,用氧化樂果20 g+苦蚜3 g+15 kg兌水進行噴施。
在6—7月雨季濕熱環境中,芽苗被雨打后易發生猝倒病、立枯病,應及時采取措施。預防病害時,可用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百菌清400~500倍液、敵克松500倍液等每7 d調換使用。
1.3.5 ? 除草
苗期應及時拔除雜草,堅持“除早、除小、除了”原則,確保圃地和網袋容器中無雜草。除草時若雜草較大,應用手指壓住苗根部,輕輕拔除雜草,以防傷苗或撕破容器。
1.3.6 ? 煉苗及防凍
一般通過通風、增加光照時間和控制水分的方式煉苗。容器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木生長高峰時期進行煉苗,促進苗木木質化,煉苗期間要保持噴水、防蟲和防病等工作。進入11月低溫期,可噴施硼砂500倍液,以提高抗凍能力。霜大時應注意防止霜風凍害,可遮蓋1~2層遮陽網,或在上風頭用雜草、秸稈等點火熏煙,以預防凍害發生。
2 ? 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杉木容器苗培育時,掌握播種時間和基質配制比例、多雨季節排水防澇、幼苗遮陰防曬是育好容器苗的關鍵,可防止杉木容器苗爛根、黃苗等現象,并大幅度提高杉木容器苗的育苗質量。
2018年11月,對杉木容器苗地徑、苗高等生長指標調查表明,95%容器苗達到省級Ⅱ級水平(省標:苗高≥20 cm,地徑≥0.25 cm),90%容器苗達到省級Ⅰ級水平(省標:苗高≥25 cm,地徑≥0.35 cm),進一步證明用現有技術培育的杉木容器苗出圃質量高、造林效果好,是一套較為科學合理的容器苗培育技術,值得推廣和借鑒。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