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金
摘 ? 要:多花黃精屬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近年來人工栽培的數量逐漸提升,主要采用有性類型、無性類型與組培類型的繁殖技術。針對于此,分析了多花黃精繁殖技術的優勢與缺點,并提出幾點技術應用建議。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076-02 ? ? ?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 ? ? 文獻標志碼: B
關鍵詞:多花黃精;種苗;繁育技術
目前東北區域已經開始種植多花黃精植物,產量與質量逐漸提升,經濟效益有所增加。然而,目前在人工栽培的過程中,經常會面臨種苗短缺的現象,為了克服此類問題,應做好種苗的繁育工作,合理采用無性類型、有性類型與組培類型的種苗繁育技術,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1 ? 多花黃精種苗繁育技術應用的優勢與缺點
1.1 ? 有性類型的繁育技術
多花黃精植物的結果數量很多,每個果實中含有3~9粒種子,若植株處于健康的生長狀態,可以收獲65粒左右的種子,有性繁育技術有助于在短期內繁育出大量的種苗。
①優勢:采用有性繁育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繁育系數,預防病蟲害問題。②缺點: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有基本的繁殖基數,保證收集的種子數量符合要求才能開展繁育工作,并且在繁育之前需要進行沙藏與消毒,若不能合理處理,很容易出現種子腐爛的現象。與此同時,有性種苗繁育技術的應用生長周期很長,與無性繁殖技術相較,種子的生長時間會推遲2年左右。除此之外,植株的生長周期也很長,從播種到開花結果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
1.2 ? 無性類型的繁育技術
多花黃精的根莖為多年生組織,每個根莖中都包含很多節,前端節帶有頂芽,將頂芽與周圍的2~3個節切下來進行催芽,可以生成新的植株。
①優勢: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生長周期很短,3年左右就可以采收到果實,并且操作形式較為簡單,可以采用根莖進行直接的育苗繁殖處理,技術很容易掌握,方便農戶應用。②缺點:在技術應用期間繁殖系數較低,需要的基數很高,主要因為多花黃精雖然前端3~4節發芽能力很強,所生成的植株較為旺盛,但是尾部的節很難進行發芽處理,即使發芽成功,生長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1.3 ? 組培類型的繁育技術
①優勢:對于組培類型的繁育技術而言,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繁殖的速度較快,主要因為人工種苗培養期間沒有休眠現象,可以加快繁殖的速度。②缺點:組培繁育技術的標準很高,農戶很難掌握具體的技術操作方式與方法,導致技術的應用效果降低,不能滿足當前的實際使用要求。
2 ? 多花黃精種苗繁育技術的應用要點
2.1 ? 有性繁育技術的應用要點
采用有性類型的繁育技術對多花黃精種苗進行處理,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需要合理進行種子的采集與處理,在每年9-10月,漿果的顏色從綠色轉變成為黑色的時候就可以采集果實,存放7 d左右的時間,待果實變軟進行果皮與果肉的揉搓,將其去皮以后采用自來水進行沖洗,留下干凈的種子設置在陰涼通風處,水分全部蒸發以后沙藏處理。②在沙藏工作中需要選擇地勢較高并且排水條件很好的區域,挖出長1 m、深1.5 m的坑,然后選擇沒有使用過的河沙,去除其中的雜質,利用69%的甲基托布津浸泡消毒。在此之后于坑底鋪上20 cm厚度的沙,平整鋪設一層種子之后,再覆蓋20 cm厚度的沙,依次類推,直到種子全部沙藏為止。③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狀態選擇播種時間,在東北區域可以選擇每年4月份中下旬、15%種子胚根突破種皮的時候播種。
2.2 ? 無性繁殖技術的應用要點
通常情況下,無性繁殖技術的應用需要選擇每年10月休眠時期到第2年3月出芽的時間段。首先應做好種子的準備工作,在晴天的時候采用刀片對根莖的節段位置進行切斷處理,于太陽之下晾曬4 h,傷口愈合之后使用49%的多菌靈浸泡12 min消毒,晾曬到表面水分基本蒸發的時候,將其放置在草木灰中。用刀片切割塊莖,每切割6株設置在76%的酒精中消毒25 s。其次,東北區域的氣溫較低,所以應選擇在每年4月中下旬的時候進行栽培處理,根據繁育需求開展栽培工作[1]。
2.3 ? 組培類型的快速繁育
在組培快速繁育的工作中,應先做好外植體的選擇工作,可以將多花黃精的根莖頂芽器官、種子器官作為外植體。在選擇外植體之后,采用0.1%升泵進行消毒處理,時間為15 min。通常情況下可以將MS作為培養基,在其中添加調節劑,結合外植體的生長狀況,對調節劑的劑量進行調整。此時應結合種苗繁育目的與生產時間開展接種工作,若在10月份左右進行田間栽培,需要于6月份的時候生根接種。對于播種工作而言,可選擇在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進行,從組培瓶子中取出帶芽根莖,用水對培養基進行清洗之后,設置在通風的位置,待根莖的表面呈現出干燥狀態,采用49%多菌靈浸泡4 min消毒,然后將其設置在苗床上面。
3 ? 結語
在多花黃精種苗繁育的工作中,應結合當地氣候特點與土壤條件,正確選擇有性、無性或組織培養方面的種苗繁育技術,根據相關技術的應用優勢與缺點,正確進行推廣,以此提升種苗的繁育水平,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參考文獻:
[ 1 ] 劉保財,黃穎楨,趙云青.多花黃精種苗繁育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7,23(15):122-125.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