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
摘 ? 要:昌都屬于西藏高海拔地區,其地域廣闊、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適合多種樹木生長。根據昌都地區地理、氣候、水土、植被等自然環境信息進行調查,總結引種樹木的種類和適宜本地區的樹木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087-01 ? ? ? 中圖分類號: X176 ? ? ? 文獻標志碼: B
關鍵詞:昌都地區;引種樹木;種類;種植技術
1 ? 昌都地區自然信息情況
昌都屬高原亞溫帶亞濕潤氣候,西北部、北部嚴寒干燥,東南部溫和濕潤,日照時間長,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在7.6 ℃,年降水量400~600 mm。昌都水系屬外流水系,河流眾多,水網發達。采集昌都地區的水土樣本進行化驗,結果顯示,土壤風化尚未完成,主要成分是砂石,營養成分偏低,pH值大于8,和融雪水都呈弱堿性,灌溉水的pH值約為7.0。通過野外調查和查閱相關文獻,昌都地區發現的高等植物品種已經超過700種,草本植物占95%以上,常見有藜科、禾本科、石竹科、傘形科、菊科;木本植物較少,約占4%;其余裸子植物、柳屬植物、樺木屬、薔薇科、杜鵑花屬、沙棘屬等占1%。
2 ? 昌都地區引種樹種和成活狀況
2.1 ? 昌都地區引種樹種
近年來引種的落葉灌木有小葉金露梅、近硬葉柳、山生柳、藏北錦雞兒、小葉硬葉柳、檉柳、沙棘、腺葉絹毛薔薇、粗刺錦雞兒、杜鵑葉柳、臥生水柏枝、崗巴柳、鮮卑花等;落葉喬木有銀白楊、墨竹藏川楊、白榆、左旋柳、林芝云杉、栓皮櫟、遼東櫟、北京楊、當雄楊、當雄柳;常綠喬木有圓柏和青海云杉;匍匐灌木有沙地柏和鋪地柏。
2.2 ? 成活狀況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引種野生或栽培的灌木多由周邊山上采挖而來,如硬葉柳、山生柳、小葉金露梅、沙棘等,經過多年的引種馴化,在背風向陽的露天環境下生長良好,萌動、展葉、新梢生長直至落葉發育基本正常,屬于引種成功;引種的常綠針葉樹有圓柏、沙地柏、青海云杉和鋪地柏,略有生長的只有青海云杉;落葉喬木有銀白楊、墨竹藏川楊、白榆、栓皮櫟、遼東櫟、北京楊、當雄楊、當雄柳等,成活的有墨竹藏川楊和北京楊,但在越冬后生長態勢較差,易消耗樹干內儲存的營養,一般在2~3年后會抽干死亡,落葉喬木引種基本失敗。
3 ? 昌都地區樹木種植技術
3.1 ? 選擇引種苗木和促控管理
昌都地區引種的苗木應該選擇經過定向撫育,根系豐滿、完好,地上植株粗矮和健壯的容器苗,比如常綠植物要選擇帶土球移栽,經過長途運輸的必須要保證根系和土球的完整性。在移栽前的1~3年要對樹苗進行斷根、促根、控苗等處理,而在自然狀況下的野生植株和苗圃中未定向撫育的樹木并不適宜作為引種的材料。
3.2 ? 確定定植時間
春季是樹木引種定植的最佳時間,日平均氣溫在5~10 ℃是木本植物起苗、移栽和定植的最適宜溫度,昌都的3月至5月中旬的60 d是移植的最佳時間。
3.3 ? 引種保存技術
如果從低海拔地區向昌都引種樹木,確定移栽時間十分關鍵。如果調配來源地和引種地之間存在溫差,生長季節差是確定引種定植時間的關鍵。拉薩、林芝作為昌都地區引種的主要來源地,起苗時間要比昌都略早15~30 d。
3.4 ? 提高栽培管理技術
在樹木移栽成活后,合理規避惡劣環境,減少其對樹木的傷害,是有效保證移栽成活后的關鍵。首先,通過風障種植或者半地下種植的方法來提高移栽苗木所處局部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降低風雪等惡劣氣候產生的影響;其次,可利用當地的羊糞、牦牛糞、沙土等合理配比,提高土溫,改善土壤水、熱和營養條件。在落葉喬木、灌木裸根野生苗移栽后,必須要重度剪截,容器栽培苗適度疏剪可減少樹木消耗。維持地上部分和根系水分,保持營養平衡,是保證樹木移栽成活的關鍵。
根據大量研究和調查發現,在昌都地區適應性較強的樹種有小葉硬葉柳、小葉金露梅;適應性較好的有沙棘、青海云杉、硬葉柳、山生柳、杜鵑葉柳等;北京楊、墨竹藏川楊等多數落葉喬木適應性較差,生長狀況不佳;墨竹柳、新疆楊等落葉喬木移栽后樹木無法越冬成活。因此,在選擇上要以適應本地環境條件的家鄉樹種為主,考慮周邊生態相似地區的物種,引種時要循序漸進,使樹種逐步適應昌都的氣候環境。
4 ? 小結
通過定向撫育引種苗木,提高栽培管理技術,通過精細的養護管理和呵護,方可成功在昌都進行引種。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