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云
摘 ? 要:介紹了梨木虱的形態特征以及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并提出重發原因及最新綜合防治方法,以期為上海郊區及周邊區域梨樹種植戶提高梨木虱的綜合防治水平提供參考。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091-02 ? ? ? 中圖分類號: S436.612 ? ? ? 文獻標志碼: B
關鍵詞:梨木虱;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梨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全國各地梨產區都有發生,在部分梨區發生嚴重,是為害中國梨樹的害蟲之一。該蟲主要以若蟲刺吸葉片汁液為害果實,成蟲也可為害,但不嚴重;若蟲多在葉片背面為害,常分泌黏液將葉片粘在一起或將葉片粘貼在果實上,濕度大時易誘發煤煙病,污染葉片和果面,嚴重時出現早期大面積落葉落果,直接影響梨樹的正常生長發育、果品產量和外觀品質,甚至影響梨樹來年的產量。
近年來,上海市郊區梨園梨木虱發生逐年加重,部分果園損失比較嚴重,果園近兩年梨樹6月份葉片受害率可高達50%以上,套袋前果實受害率接近20%左右。調查表明,梨木虱已成為上海郊區梨樹生產中為害最嚴重的害蟲,急切需要將之解決。
1 ? 形態特征
成蟲類型分為冬型和夏型兩種。冬型成蟲體長2.8~3.2 mm,體褐至暗褐色,前翅后緣臀區有明顯褐斑。夏型成蟲2.3~2.9 mm,黃綠色;翅上無斑紋,復眼黑色,胸部背面有4條紅黃色或黃色縱條紋;靜止時翅呈屋脊狀覆蓋于身體上。卵長橢圓形,一端圓鈍,另一端稍尖,并延伸出1根長絲。初孵若蟲扁橢圓形,淡黃色,復眼紅色。3齡以后在胸部兩側出現翅芽,呈草綠色或淡黃色,長圓形。
2 ? 生活習性
上海梨木虱以成蟲在落葉、雜草和樹皮縫隙內越冬。翌年春天,當日平均溫度穩定在0 ℃以上時,越冬成蟲開始出蟄活動。其成蟲喜好白天活動,高溫時較活躍,并喜歡于葉背、葉柄及嫩枝上棲息為害,一旦受到驚擾便作短距離飛行。
成蟲羽化后2~4 d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時雌雄蟲體近于平行。3~5齡若蟲爬行較為緩慢,并分泌大量黏液將蟲體浸泡在其中,使葉片卷曲黏合。5齡若蟲老熟時多爬到葉緣或葉尖附近蛻皮羽化為成蟲。1代卵多產在花芽鱗片上和花芽基部折縫中,有散產的1粒排列,也有2、4、6粒成行排列。2~5代卵大多產在葉片主脈兩側和葉柄上。一頭雌蟲可產卵300余粒。1代初孵若蟲潛入葉芽鱗片內或者花簇基部為害,以后若蟲群集于花簇基部為害尚未展開的葉。2代以后各代若蟲主要為害葉片,其次是嫩枝,刺吸汁液,受害葉片邊緣失水卷縮、褪色,引起早期落葉,若蟲的分泌物能引起梨葉上嚴重煙霉病,加重受害梨樹的落葉。
3 ? 發生規律
梨木虱在全國各梨區1年發生的世代因氣候條件不同而異。據調查,在上海1年發生5代,世代重疊嚴重,從3月芽萌動期直至10月下旬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一般年份,翌年2月下旬梨樹花芽處即可始見越冬成蟲,但靜止不動,不太活躍。3月上旬氣溫上升明顯,越冬成蟲在花芽處最多,此時比較活躍。越冬代成蟲多在梨樹樹干陽面處活動,當中午氣溫升高時就爬至枝條頂端花芽處,開始交尾產卵,3月中旬越冬成蟲數量逐漸減少。
第1代卵發生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間,高峰期在3月中下旬,1代若蟲發生于3月下旬至5月初,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各代成蟲出現期:第1代成蟲發生于4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2代成蟲發生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成蟲發生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4代成蟲發生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5代成蟲羽化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11—12月以成蟲蟲態越冬。由于各代成蟲發生期不整齊,并且出現世代重疊現象,所以在整個生長季均能見到成蟲和若蟲。上海郊區的梨木虱直接為害盛期為5—7月。常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長達20 d的梅雨季到來,葉片上由于梨木虱分泌的黏液招致雜菌,在相對濕度大時發生霉變,致使葉片產生褐斑并壞死,造成較嚴重間接為害,重發年份可引起早期落葉,直接影響當年樹勢和梨果產量。
4 ? 重發原因
(1)不重視冬季清園、刮老皮、冬翻工作,造成梨園內越冬梨木虱成蟲基數大。
(2)開春越冬梨木虱成蟲出蟄盛期,集中用藥撲滅成蟲與產下未孵化的卵。
(3)梨木虱對吡蟲啉、阿維菌素等常用藥劑抗性加大,常規用量防效不佳,使用時不得不提高用量。
(4)梨木虱防治藥劑更新慢,如螺蟲乙酯、藜蘆堿、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吡蚜酮等新藥劑,近年來在生產上投入應用少。
(5)容易錯過最佳用藥時期。一旦梨木虱若蟲進入3齡,有分泌物包裹若蟲蟲體,用藥時藥劑很難進入。
(6)早春氣候的原因導致梨木虱成蟲整體出蟄早、不整齊,不利于一次用藥達到較高防效。
(7)梨木虱繁殖力大、產卵量大、孵化率高;世代多,上海1年發生5代。
(8)梨樹整個生育期噴施藥劑時,用藥用水量不足,噴霧不周全、不仔細。
5 ? 防治方法
5.1 ? 農業防治
冬季清園,秋末早春刮除老樹皮,徹底清除梨樹的枯枝、落葉及雜草,集中燒毀,有條件的梨園可灌大水,冬季樹盤冬翻,可消滅大部分越冬成蟲,減少越冬蟲源。
5.2 ? 化學防治
(1)3月上旬越冬代成蟲出蟄盛期,用20%殺滅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噴霧,可顯著減輕全年梨木虱為害。此時用藥,葉片還未形成,成蟲暴露在枝條上,及時準確用藥可達到徹底防治的目的。早春用藥時應選擇晴暖無風的上午,對梨樹樹體地上部分的莖、干、枝、芽重噴主殺梨木虱成蟲的藥劑。
(2)在3月中旬梨樹芽萌動期,對樹體及地表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
(3)在上海郊區常年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中旬3個時段對群集在葉片上為害的1~3代低齡若蟲進行專治或兼治,可以選用240 g/L螺蟲乙酯懸浮劑4 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 000倍液、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0 000倍液、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10 000倍液、0.5%藜蘆堿可溶液劑4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不同類型藥劑交替使用防治梨木虱,進一步控制其為害的發生。應掌握在各代若蟲初孵化尚未大量產生黏液以前,及時用藥進行防治。尤其防治1代梨木虱初孵若蟲很關鍵,一般掌握在梨樹落花80%~90%時。生長季節用藥時可添加中性洗衣粉300倍或洗潔精500倍,也可添加助殺或消解靈1 000倍液等助劑,均可提高防治效果。若要求速效,可酌量添加菊酯類藥劑。梨果套袋前用藥前盡量不選用乳油藥劑,因乳油對果皮加重銹斑。
(4)采果后至落葉前噴20%速滅殺丁乳油1 000倍液或20%敵蟲菊酯乳油3 000倍液。若梨木虱已吐黏液,先用4 000倍中性洗衣粉噴霧,隔3~4 h再噴1次農藥。
5.3 ? 生物防治
重點利用天敵保護。梨木虱的天敵有花蝽、草蛉、瓢蟲、寄生蜂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卵自然寄生率達50%以上,應避免在天敵發生盛期施用廣譜性殺蟲劑。研究表明,氯蟲苯甲酰胺、螺蟲乙酯、藜蘆堿這3種藥劑對天敵安全。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