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敏
摘 ? 要:北方黑土地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優勢區,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保護好這塊珍貴的黑土地,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黑龍江省西北部地區屬于高緯度寒地黑土區,主要對高緯度寒地農田保護與地力提升措施進行了介紹,包括秸稈粉碎還田、深翻深松、施用無害化有機肥、多作物輪作、麥豆平作、米豆免耕播種、米豆大壟密植、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減量等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099-02 ? ? ? 中圖分類號: S158 ? ? ? 文獻標志碼: B
關鍵詞:北方寒地;黑土區;高緯度;土壤培肥技術
1 ? 主要培肥技術措施
1.1 ? 有機肥施用及秸稈還田
增施有機肥和秸稈有效還田,能夠提高秸稈和畜禽糞便等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秸稈焚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達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農作物產量、提升農產品品質,進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2 ? 合理進行豆麥、米豆輪作
確保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3以上,平原區進行米豆輪作,緩坡地進行豆麥輪作。輪作倒茬,避免農田單一養分消耗,平衡土壤養分,減少化肥、農藥用量,節約生產成本,提高作物品質,增加產量,科學施肥,實現有機物料投入、根瘤菌拌種和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
1.3 ? 采取多種田間耕種方式
應用少耕和免耕技術措施,如麥豆平作、米豆免耕播種等技術;應用米豆大壟密植,即小壟改大壟,減輕土壤沖蝕和水土流失。
1.4 ? 深翻深松及少耕、免耕
將農機與農藝措施結合,因地因時制宜,科學進行深翻、深松、少耕和免耕,加深耕作層厚度,提高寒地農田的保肥蓄墑能力。
2 ? 主要操作技術模式
2.1 ? 多項技術配套組合
土壤培肥綜合技術包括秸稈粉碎翻埋或覆蓋免耕還田、有機肥施用、豆麥輪作、小麥大豆平播密植、大豆大壟密植、玉米大壟密植和化肥減量施用等多項綜合配套技術。
2.2 ? “豆-麥-豆”模式
第1年種植優質高產大豆,當年秋季施用有機肥1.25~2 m3/667 m2,進行淺翻深松25 cm以上;第2年種植優質小麥,收獲后深翻30 cm以上;第3年種植大豆,收獲后施用有機肥1.25~2 m3/667 m2,深翻整地25 cm以上。
2.3 ? “米-豆-麥”模式
第1年種植優質高產玉米,采取大壟110 cm壟上雙行栽培,當年秋季進行秸稈粉碎、覆蓋免耕還田;第2年原壟卡種大豆,采取110 cm壟上3行栽培,秋季施有機肥1.25~2 m3/667 m2,深翻整地20 cm以上;第3年種植小麥,收獲后深翻整地30 cm以上。
3 ? 具體操作技術要點
3.1 ? 秸稈粉碎覆蓋還田
秋季玉米成熟后,利用凱斯聯合收割機邊收獲邊粉碎秸稈,秸稈稍干后,利用德國格蘭還田機,將玉米根茬和散落在田面的秸稈進行深度破碎,秸稈長度小于10 cm,均勻覆蓋于地表之上,第2年春季采用美國大平原免耕播種機原壟卡種;或在播種前每667 m2用液體秸稈腐熟劑2 kg兌水20 kg噴灑到秸稈上,耙地混土,再進行平播作業[1]。
3.2 ? 秸稈粉碎翻壓還田
秋季玉米收獲時,利用凱斯聯合收割機邊收獲邊粉碎秸稈,時隔不久可利用馬斯奇奧、格蘭等還田機,將玉米根和散落在田面的秸稈進行深度破碎,粉碎長度小于10 cm。
為了調節碳氮比,可利用拋撒機械在粉碎的秸稈上拋撒尿素,用量約6 kg/667 m2,再用21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牽引七鏵犁或懸掛式條幅翻轉犁等進行深翻,將粉碎的秸稈翻壓至30 cm左右的耕層中,然后適時耙平起壟,春季待播。
3.3 ? 施用腐熟的有機肥
從上一年春季開始積造有機肥,夏季倒2次,堆高不超過2 m,充分腐熟一個夏季,檢測有機質合格后,在整地前或第2年春季化凍前,將有機肥均勻拋撒于農田,結合整地翻入田中,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
3.4 ? 科學輪作與密植栽培
根據當地適合種植的作物種類,采取輪作培肥模式,可推行“米-豆-米” “米-米-豆” “米-豆-麥”或“豆-麥-豆”等輪作模式進行密植栽培。平地玉米可采用110 cm壟上雙行,大豆采用110 cm壟上3行播法;緩坡地小麥可采用15 cm平播,大豆采用30 cm平播、110 cm壟上3行播法。
3.5 ? 化肥減量施用技術
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合理施用配方肥、微生物菌肥、有機無機復合肥、大豆根瘤菌、水溶性葉面肥,實現減少化肥施用量10%,減少污染,達到保護土壤的目標。
4 ? 效益分析與發展方向
通過多種有效的黑土保護措施,遏制了隨意焚燒廢棄秸稈、亂堆亂放禽畜糞便等有害環境的現象,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增加土壤有機質,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和良性的種植結構,減少化肥投入,從而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生態效益明顯。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隨著施用有機肥年限的增加和化肥使用量的減少,農產品的品質將得到提高,經濟效益也將隨之提高。通過大力推廣黑土地保護技術,既培肥地力又保護了環境,轉變了廣大農戶的施肥理念,黑土地得到了改善,推進了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的速度,是今后北方寒地農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 1 ] 石長山.關于提升和保護黑土地質量的幾點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8(08):31.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