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奎 張穎韜 鮮紅 霍仕平
摘 ? 要:總結重慶市直轄20年來,玉米品種審定試驗的演進過程和取得的成就。結果顯示,重慶市玉米品種審定試驗已篩選出一大批品種在重慶市玉米生產上推廣應用,為國家品種審定試驗輸送了一批優秀品種。品種應用安全性顯著提高,試驗體系基本健全,人才隊伍穩定強悍,試驗管理工作科學規范化,但試驗工作任重道遠。應進一步加強試驗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試驗管理水平,強化試驗管理與監督,規范觀察記載項目和標準,補充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技能培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105-02 ?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 文獻標志碼: B
關鍵詞:重慶;玉米;品種審定;試驗管理
農作物品種審定試驗是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統稱,是新品種能否通過審定的重要依據[1,2],是品種走向市場并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橋梁,是連接科研、生產、市場的紐帶,是種子工作的基礎。
玉米是重慶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但供需矛盾突出[3]。做好玉米品種審定試驗工作,篩選出適合重慶市推廣應用的新品種,是發展重慶玉米生產、緩解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
1 ? 品種審定試驗的演進
1.1 ? 參試品種數量演進
在直轄初期,試驗共分為普通玉米平丘區(海拔
≤800 m)、山區(海拔≥800 m)和鮮食糯玉米3個試驗組別各1組試驗,參試品種區域試驗7~9個,生產試驗1~2個。2001年《種子法》[4,5]出臺實施后,大大激發了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種子企業、民營科研機構、團體或個人的玉米品種創新活力,2001年和2002年參試品種數分別增加到29個和37個,平丘區和山區兩個試驗組別均由1組試驗增加到2組試驗。每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由7~9個增加到11~12個,鮮食糯玉米區域試驗由1組增加到2組,參試品種由7個左右增加到12~15個。至2006年,所有試驗參試品種數量總和達317個,而2007年將參試品種數量減少為199個。截至目前,重慶市玉米品種審定試驗穩定保持普通玉米平丘區、普通玉米山區和鮮食玉米3類試驗,每類試驗各2組區域試驗。
1.2 ? 試驗地點演進
直轄初期,平丘區區域設8個試驗點,生產試驗設7個試點;山區區域設7個試驗點,生產試驗設立4個試點。但試驗地點不穩定,承試人員不確定,試點報廢頻率高。2001年以后,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和重慶市種子管理站將國家農作物區域試驗站建設優先安排在承擔農作物區域試驗的區縣。
目前,普通玉米平丘區區域試驗點穩定為7個,生產試驗點穩定為6個;普通玉米山區區域試驗點和生產試驗點均穩定為6個;鮮食玉米組區域試驗點穩定為6個。
1.3 ? 對照品種演進
直轄以來,普通玉米平丘區對照品種經歷過3次更替,1997—1999年為成單14,2000—2006年為農大108,2007年以后為渝單8號;山區試驗只更換一次對照品種,1997—2006年為雅玉2號,2007年以后為渝單8號。鮮食玉米也只更換過一次對照品種,1997—2000年為渝糯1號,2001年以后為渝糯7號。
2 ?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 篩選出一大批品種在重慶市玉米生產上推廣應用
重慶直轄以來,通過玉米品種審定試驗被審(認)定的玉米新品種共計60個,其中包括重慶市大面積推廣應用,且倍受群眾廣泛接受的東單60、潞玉13、中單808、西大211、渝單32、三峽玉6號等品種,這些新品種適應重慶復雜的生態環境,能達到高產、穩產,先后被重慶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推薦為重慶市玉米主導品種。
2.2 ? 為國家品種審定試驗輸送了一批優秀品種
通過重慶市玉米區域試驗向國家玉米品種審定試驗推薦參試品種32個,達到審定標準獲國家審定的品種有22個,通過率達68.8%。其中渝單8號以其產量高、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等特點,于2008年成為國家西南普通玉米品種審定試驗對照品種;渝糯7號于2000—2001年參加西南特種玉米B組區域試驗和黃淮海特種玉米B組區域試驗,2001—2002年參加東南鮮食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004年成為國家西南特用玉米對照品種。
2.3 ? 品種應用安全性顯著提高
直轄前,重慶市推廣應用的玉米品種主要靠引進,但品種審定試驗制度不健全、組織不規范,生產風險時有發生。如引進的農大65、沈單7號不結實,丹玉13大面積發生矮花葉病毒病,農大60普遍發生紋枯病,導致嚴重減產[6]。直轄后,通過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進行多年多點篩選,從源頭上把住了品種的風險性關口。
2.4 ? 試驗體系基本健全
一是試點布局趨于合理。普通玉米平丘區域試驗7個試點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地區,山區區域試驗6個試點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上地區,鮮食玉米區域試驗6個試點全部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的城鎮近郊區,且試點穩定,近5年基本未作調整。二是部分檢測條件基本建成。品種的一致性檢測由國家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分中心(重慶)完成;抗病性由自建的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玉米病害鑒定機構和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玉米病害鑒定機構同時完成,品種主要特征特性由指定單位完成。三是試驗設施基本配套。全市31個玉米品種審定試驗點除個別試點外,絕大多數試點地塊規整、能灌能排、交通方便、計算機網絡設備齊全。四是田間操作管理到位。通過播前業務技能培訓,中期互訪、互學、互幫,使田間管理及生產水平大幅提升,試驗平均產量高于大面積生產產量30%以上。五是觀察記載項目、標準基本規范。各承試點觀察記載項目和標準按國家區域試驗方案進行,同時由指定單位按照《玉米新品種DUS測試操作手冊》[7]進行參試品種主要生物學特征特性的觀察記載。
2.5 ? 人才隊伍穩定強悍
近年來,各承試單位均抽調精兵強將,組成試驗工作班子,實行專人專責。
2.6 ? 管理工作科學規范
品種審定試驗主持單位強化了試驗過程管理。一是開展播前培訓;二是逐點檢查試驗落實情況;三是強化專家考評。同時,建立了重慶市農作物區域試驗網上填報系統,實時填報試驗結果和數據資料,保證了試驗結果的科學性、規范性、真實性、公正性和高效性。
3 ? 問題與思考
3.1 ? 試點設施條件有待完善
品種審定試驗既是對品種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抗逆性、使用安全性、品質優劣等作出全面評價,也是對育種者的一種考量,是新品種信息的重要來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時效性特征;又是連接育種單位(育種人)與品種應用者的紐帶和橋梁,是品種應用是否安全的評判平臺,承載著重要的政府職能。因此,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建成有代表性、長期、穩定、高標準的試驗地,以滿足試驗的需要,提高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2 ? 試驗經費保障有待提高
品種審定試驗工作是一種公共性、公益性工作,隨著物價和用工成本的增加,試驗補助經費有些入不敷出。因此,政府應建立長效、動態、穩定的農作物品種審定試驗經費投入增長機制。
3.3 ? 試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少數試點田間管理粗放,植株營養生長量不夠,不能充分表現出品種的產量潛力,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應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栽培水平,讓品種特性和產量潛力得以充分展現。
3.4 ? 試驗管理與監督機制有待強化
國家種業新政出臺實施以來,新《種子法》《品種審定辦法》《品種審定標準》在不斷修訂和完善,玉米品種審定試驗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因此,試驗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試驗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進一步強化制度、標準、技術規程的修訂與完善,完善試驗體系建設,提高管理效能。
3.5 ? 記載標準有待統一規范
試驗過程中,不按級別記載病害;倒伏倒折用輕、中、重表示,同一品種穗型、粒型、軸色、粒色記載不同試點差異明顯。這些不統一、不規范的記載會給試驗結果匯總與品種分析帶來較多不便。應嚴格按試驗方案和《玉米新品種DUS測試操作手冊》的相關項目和標準進行觀察記載,避免隨意性。
3.6 ? 承試人員有待年輕化
目前,承擔重慶市玉米品種審定試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年齡結構偏大。應有計劃、有目的地補充新生力量,加強職業操守、工作作風、敬業精神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
參考文獻:
[ 1 ] 廖琴.中國玉米品種科技論壇[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 2 ] 孫世賢.玉米同行三十年[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 3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重慶年鑒[M].重慶:重慶年鑒社,2002.
[ 4 ]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 5 ] 孫世賢,季廣德,楊國航.一行足跡——玉米這十年[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 6 ] 霍仕平,晏慶九,向振凡,等.我國西南地區的玉米育種實踐與思考[J].作物雜志,2017(01):20-24.
[ 7 ] 霍仕平,張興端,向振凡.重慶市玉米雜交育種的思考[J].作物雜志,2011(01):109-112.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