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杰 房玉峰 張海賓 張明 吳海英
摘 ? 要:本試驗共設置了5種密度處理,研究了密度對玉米新品種愛農007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密度對產量有顯著影響,在一定范圍內,產量隨密度增加先增加再下降,群體產量潛力隨密度提高而增加,但收獲指數降低。該品種適宜密度范圍是7.24~8.28株/m2。關鍵詞:玉米品種;愛農007;生物產量;經濟產量;密度;產量潛力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110-02 ?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 文獻標志碼: B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經、飼兼用作物,年總產量居第三位(僅次于小麥與水稻)。試驗證明,選用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增產潛力高的優良品種與適宜的種植密度,是獲得玉米高產的重要環節。
愛農007由山東愛農種業有限公司、天津中天大地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選育,由山東愛農種業有限公司申請審定,于2017年5月經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魯審玉20170018)。愛農007的母本0H88是外引系,父本9H318-2是京24/昌7-2//鄭58為基礎材料自交系選育。該組合籽粒外觀商品品質優良,高抗倒伏,高抗玉米產區主要病害,如玉米大、小葉斑病、粗縮病毒病、青枯病、銹病、褐斑病等,活稈成熟。該品種的育成不僅成功地解決了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的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轉化的矛盾,也解決了玉米品種獲得高產與熟期的矛盾[1]。
2013年,組合OH88×9H318-2被命名為愛農007,
2014年申請參加山東省區試,2017年通過山東省審定,2018年通過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引種備案,在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河北等省都有大面積種植并且產量表現較好。通過在雙橋試驗站對該品種適宜種植密度進行了試驗探索,并形成了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使良種良法配套,使農戶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1 ? 試驗材料與方法
試驗安排在鄆城縣雙橋鎮新品種試驗農場。試驗站土壤為黏壤土,地塊肥力中等,地勢平整,排灌條件較好,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12日足墑直播。本試驗共設置5個密度處理,分別為5.5株/m2、6.5株/m2、7.5株/m2、8.5株/m2、9.5株/m2,各處理間隨機排列,設置3次重復,選取其中一個重復為取樣區。每個小區種植5行,行長6.7 m,行距0.6 m,株距按試驗要求設置,每個小區面積為20 m2。田間管理按照大田種植進行。收獲時調查記錄空稈率,測定單株產量和小區產量。收獲后調查各處理的穗部性狀(包括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千粒重和敗育粒數。
2 ? 試驗結果與統計分析
2.1 ? 不同密度群體收獲的產量及產量因子的構成
2.1.1 ? 愛農007種植密度對收獲產量的影響
不同密度群體產量表現為7.5株/m2>8.5株/m2>6.5株/m2>9.5株/m2>5.5株/m2。從表1可看出,密度在7.5株/m2以內變化時,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呈增長趨勢;當密度達到7.5株/m2 時,產量隨密度增大反而下降。
2.1.2 ? 愛農007種植密度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收獲密度與對應種植密度間差異不明顯,說明密度處理有效。收獲穗數隨種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較小,這與種植密度大時空稈率的增加和種植密度小時雙穗率的增加有關,也是群體自動調節的結果。果穗出籽率和千粒重均隨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相鄰處理間千粒重有差異,但處理間千粒重差異不大。試驗表明,較高密度下產量的降低主要歸因于收獲穗數的減少和穗粒數的降低,而千粒重和出籽率的降低是次要因素。
2.1.3 ? 愛農007種植密度對穗部性狀的影響
由表3統計數據得出:隨著愛農007種植密度的增大,穗行數、行粒數、穗長、穗粗、粒深等指標均降低,當種植密度達到8.5株/m2、9.5株/m2時,還出現了明顯禿尖,同時它的結實性指標、敗育粒數也相應增加。因此,該品種的結實特性與其耐密性是相關聯的。
2.2 ? 愛農007的產量和耐密性的關聯度分析
2.2.1 ? 收獲籽粒產量-密度方程
愛農007籽粒產量-密度曲線方程為:Y=315.302Xe-0.152 0x(r=0.989 0**),其中Y為籽粒產量,X為種植密度。當種植密度在5.5~7.5株/m2時,群體籽粒產量逐漸增加;當群體籽粒產量增加速度為0時,群體籽粒產量達到最高。此時對應的最高產量密度為7.74株/m2,種植密度在7.5~9.5株/m2時,群體籽粒產量卻逐漸降低,所以愛農007種植密度在7.5~8.0株/m2的范圍內時容易獲得較高的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
2.2.2 ? 愛農007收獲的生物產量-密度方程
愛農007生物產量-密度方程為Y=x/(0.000 620+0.000 467 0x)(r=0.991 0**)。其中Y為生物產量,x為種植密度,該品種的群體生物產量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開始增長較快,而后增長越來越緩慢。當種植密度達到某個區間時,群體產量不再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變化,而是趨向一定值(1/b),此時收獲的生物產量即為該品種的最高理論生物產量。在該試驗中,愛農007的理論生物產量最高為2.141 3 kg/m2(由1/b求得)。由表4數據可以看出,愛農007的收獲指數是隨種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研究說明:該品種種植密度較大時,收獲的群體生物產量也較高,但收獲的經濟產量卻不一定高,收獲指數是逐漸降低的。
3 ? 試驗結果結論
玉米新品種愛農007的實際產量與自身的耐密性是相關聯的,同時又受外界環境因子的影響,如當地氣候積溫、水肥條件、田間管理水平等。愛農007要獲得高產,關鍵是適宜的種植密度,由于玉米品種的不同,其自身的耐密性也不同。當群體密度過大時,對產量的積累限制增強是獲得經濟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2~4],高密度種植能最大程度提高生物產量,因而也大大增加了青貯及飼用價值。愛農007自身的耐密性較好,要想發揮其最大的經濟產量潛力,也必須有適宜的種植密度。通過本試驗的試驗數據表明,該品種適宜的種植密度范圍是7.5~8.0株/m2(種植5 000~5 300株/667 m2),在適宜的種植密度下才能獲得最高的經濟產量。通常種植水平下,水肥條件中等地塊可種植5 000~5 500株/667 m2,實際收獲密度不能低于5 000株/667 m2;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可以種植5 500株/667 m2以上,玉米新品種愛農007才能真正獲得最高的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
參考文獻:
[ 1 ] 許方佐,周柱華,邢延菊,等.中早熟高產多抗玉米雜交種魯原單22號[J].山東農業科學,2001(01):39.
[ 2 ] 王慶成,孫月軒.密度對玉米源庫性能與產量潛力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1998(13)(增刊):34-40.
[ 3 ] 陸衛平,陳國平,郭景倫,等.不同生態條件下玉米產量源庫關系研究[J].作物學報,1997,23(06):727-761.
[ 4 ] 劉開昌,王慶成,張秀清,等.玉米魯單50產量潛力、適宜密度和飼用價值的研究[J].玉米科學,2000,8(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