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民族的重要文物主要存放于博物館中,博物館實際上就是民族文明的集中地,其不僅具有文物收藏的功能,同時還發揮著文明傳承的重要作用。文物是民族歷史文化的載體,因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實際上就是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由此可見,博物館對文物進行收藏具有十分深遠的社會價值,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對中華民族文化和歷史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雖然我國的博物館對文物收藏已有多年的歷史和經驗,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阻礙了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進程。因而本文主要對我國博物館當下在文物收藏和修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并且提出相應的方法策略,以此提高文物收藏和修復的效率,更好地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收藏;文物保護;職能
我國有著眾多的文物,因而其在管理上難免出現紕漏和疏忽,但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博物館的建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文物的保護手段也越來越多元化,這實際上也是對我國博物館保護人員的基本要求,唯有積極做好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才能更好地對歷史事件進行還原,從而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將中華優秀的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1 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與文物保護現狀
1.1 忽視人防的重要性
文物經過長年累月的沖刷,其特質已變得十分脆弱,因而外界的細微影響都會對文物產生一定的損壞,而現如今文物保護工作更多是由物防和技防工作來實現,忽略了建立人防體系的重要性。實際上,唯有將物防、技防和人防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對文物進行保護。人是最靈活的生產力,因而要做好文物收藏和保護工作的關鍵就在于將人防體系建立起來,從而為物防和技防提供實現途徑。基于現代很多博物館將先進的監控設備代替安保隊伍的情況,實際上就是沒有充分意識到人防重要性的體現。
1.2 博物館文物保護比較孤立
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形成全民愛護文物的氛圍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安保防線。然而就當下大多數情況而言,博物館雖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安防體系,但其關注重點更多集中于宏觀的防損、防盜方面,而對于修復等微觀細節工作卻并沒有做到位,在對文物進行收藏和保護時,也僅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基本的看護工作,但常常由于文物數量眾多,而出現看管不善的狀況,因此,博物館文物保護處于比較孤立的境界,并沒有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博物館文物保護中來,基于這一情況,必須呼吁廣大群眾參與到文物保護中去,促進文物保護事業的快速平穩發展,同時讓優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發展。
1.3 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博物館文物保護的系統越來越完善,同時安防和監控體系也日益健全起來,但正因為館內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強,文物保護的管理人員往往不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放在心中,從而造成了監管方面措施的漏洞。其次,則是很多的博物館并沒有建立起健全的人員培訓制度,難以對大量的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并且也沒有對人員進行合理的編排,從而使得其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效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2 加強博物館文物收藏與文物保護的方法
2.1 加強對文物保護人員的培養
對文物保護人員進行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是促進博物館文物收藏保護事業發展的基礎,因而要切實落實好對文物保護人員培養的工作,從而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收藏和教育職能。對于博物館內的文物,其是歷史的原型再現的標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因而在對人員進行培養時要讓其充分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被運用到文物保護工作中,這就要對文物保護人員進行技能上的培訓,讓其能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以此提高文物保護的完整性。
2.2 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
文物保護工作并不僅僅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單方面的職責,而應是全體社會群眾的工作,因此就要做好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讓社會群眾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對文物保護的責任,從而更好地形成全民保護文物的氛圍,提升我國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博物館要充分向外界宣揚文物對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其可通過在社區開展活動或網絡宣傳的方式,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其次,對于青年學生則可以校園講座的形式對其進行文物知識宣傳教育,從而明確自身保護文物的職責所在,為后續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做好思想基礎。
2.3 建立健全文物保護管理制度
明確的管理制度可以讓文物保護工作更順利地開展,因而博物館管理人員要不斷地對文物保管工作制度進行制定和完善,從而讓文物的收藏管理更加科學化。首先,博物館管理人員要對文物的種類和等級進行高效整合管理,并且在制定后續工作的管理流程,讓文物能得到定期修復和維護,從而提高文物的完整性。其次,則是要建立健全的文物保護設備的相關制度,充分將現代科技運用到博物館文物管理中去,降低文物破損的可能性。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博物館是我國文化寄托的物質基礎,其主要功用更多集中于對文物進行收藏和管理上,除此之外,其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和還原歷史的作用,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由于我國博物館對文物的管理還受到外界一定的影響,因而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才能更好地對文物進行全方面的維護。在當下經濟和科技都在迅猛發展的情況下,應嚴格地對博物館管理人員的能力進行篩選,從而提高管理隊伍整體的綜合素養,更好地對文物開展保護工作。其次,還要讓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以防止文物保護陷于孤立狀態,唯有形成全民愛護文物的文化氛圍,才能更好地讓博物館對文物的保護工作更到位,從而推動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晶萍.簡析強化縣級博物館保管工作的途徑——以靖遠縣博物館為例[J].絲綢之路,2017(12):168-170.
[2]周婷婷.近現代民族文物典藏的困境與保護路徑——以民族類博物館藏品保管現狀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03):162-166.
[3]王克松.中小型博物館民族文物的界定、分類與定級——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為例[J].中國博物館,2007(04):174-177.
作者簡介:
崔藝,性別:女,出生年月:1966.9.18,籍貫:江蘇東臺,學歷:大專,研究方向:文博。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