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麗
【摘要】 ?新課程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如何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呢?筆者認為從這幾方面來發揮教師“導”作用:一是導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二是導學——讓學生學會學習;三是導疑——為學生解疑答難;四是導練——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模式 導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046-01
葉圣陶老先生指出:“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在于善于引導啟迪,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如。故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倡導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選擇一種121課堂教學模式;所謂121模式,就是40分鐘的課堂,前10分鐘學生先學,中間20分鐘教導,后10分鐘當堂訓練。其的本質是:一節課里的整個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思考、探索、理解”,讓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監管者和法官。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能否掌握“導”一詞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發揮老師在課堂中“導”作用進行探討。
一、導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
俗話說,“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上也是如此,好的導入能以最快的速度拉學生進入設計好的學習情境,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學習。新課的導入可以使用笑話法、舉例法、比較法、復習法。當然任何一種課堂導入都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只要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規定要運用哪種導入法。
二、導學——讓學生學會學習
所謂導學就是在一節課的前10分鐘里讓學生按照老師布置好的教學任務先自己進行自主學習。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睘榇?,我們的課堂教學任務不單單是教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老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
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在導學這一環節需要做到學習目標要明確、學習內容要清楚、學習方法要了解。因此在導入新課后,首先的是馬上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能使學生對本節課要學什么內容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筆者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中,出示給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為: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決簡單的題目。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就十分明確了。接著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這個環節上每堂課先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教師都提出明確要求,之后要求學生應該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新知識向舊知識轉變這個環節上,從而達到事先設置好的學習目標。如筆者在新課“余角和補角”中,給出的學習指導是看課本P137的內容,要求:(1)掌握余角和補角的兩種定義;(2)掌握余角和補角的性質;(3)思考如何求一個角的余角、補角?5分鐘后,看看哪個學生能又快有正確地完成自主學習的題目。這樣的指導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導疑——為學生解疑答難
導疑是教師糾正學生共性的錯誤,使解題規范化,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本環節“以學導教”也就是教師在根據“學情”進行引導、點撥,促使知識系統化,并鼓勵學生勤思勤問,對學生提出一些比較有獨特的觀點要給予表揚,這樣便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掌握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因素,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例如:在第二十章第一節“二元一次方程”中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已掌握的基本概念,我不講,對于學生較難掌握的概念的應用就用了三個典型例題來梳理知識間的關系、挖掘知識的深度及拓展知識的寬度。例1.關于X的方程(m+1)x2+2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則m的取值范圍是。分析:抓住二次項系數不能為0,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例2.方程(k+2)x|k|-2x+5=0是一元二次方程,則k=。分析:抓住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并且二次項數不能為0,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例3.將方程4x(x-1)=5(x-2)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寫出其中的二次項數、一次項數,常數項。操作: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引導學生邊回答邊板書。教師這樣的引導,不僅體現了教的內容——既教知識又教方法;更體現教的技巧——精講妙點,講到恰處,點到要害處,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導疑”確實是為他們解疑答難了。
四、導練——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練是學生運用和鞏固知識的過程。要做到堂堂清,教師必須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學生的練習,包括自學檢測,當堂訓練,課堂檢測。這樣的練習符合實際,層次分明,針對強;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層層深入的訓練,“練”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巡視,并且要留意那些對知識還不熟練的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幫助,讓他們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新的學習動力,從而收到很好的當堂訓練,堂堂清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下,新型數學課堂模式改變了學生學習數學方式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我們教師的角色由主角身份轉變為場邊的“引領”身份,從而讓學生愿意學、會學。
注釋:
葉圣陶,《葉圣陶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阿爾文·托夫勒,《未來的沖擊》,中信出版社,1970年版.
[ 參 ?考 ?文 ?獻 ]
[1]錢雪琴.《淺談數學課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智》,2008(09).
[2]孫潔.《我的課堂我作“主”——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初中數學教與學》,2014(06).